中国好声音的四位导师 |
作为这个夏天最受关注的歌唱真人秀节目,第二季《中国好声音》在两期节目过后,有观众叹息:学员演唱依旧精彩,导师配合依旧理想,节目制作依旧精良……第二季没啥新变化了吗?“有,今年增加了一期导师抢人环节。本来导师没有档期,但在原版模式方的建议下还是恢复了,又生生挤出时间录制抢人环节。”“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介绍说。
卖点略显陈旧 新增抢人环节
当转椅不再新鲜,导师议论作结,选手争议停息,“好声音”在保持了去年既有的高水准外,还有哪些卖点能够继续让观众锁定遥控器呢?据陆伟介绍,今年新增加了抢人环节:“抢人环节,是指在导师分班过后的battle阶段,一位导师队里的两位学员同台竞技,导师将决定一人继续留在队里一人暂时离开。如果其他三位导师对这位暂时离开的学员有兴趣,觉得那位导师错过人才,就可以把他抢到自己队里来。”陆伟补充说,“由于要多录制一期节目,这也是导师分班阶段尚未播出未转身学员比赛情况的原因,实在挤不出时间了。”
然而,全部播放晋级学员的片段无疑会让节目少有比较、缺乏悬念,更没有了情绪上的高潮和低点。基于上述观感,节目组对此表示,在下一集中就会有淘汰学员的比赛画面。
学员不够惊艳 缘于选曲多元
对于第二季《中国好声音》来说,保持着去年既有的水准,在意味着水平没有下降的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大的突破。不仅是对于节目风格、导师表现,还包括参赛学员。针对“第二季学员没有第一季惊艳,(第二季)第二期选手没有第一期惊艳”的说法,陆伟回应说:“其实学员的整体实力比去年更为强劲,但为了体现音乐风格的多样性,许多学员演唱的并非大众熟知的经典热门歌曲,在不少人对歌曲相对陌生的情况下就不容易产生惊艳的感觉。这是我们节目事先就预料到的。为了音乐的专业性和音乐类型的多元化,我们愿意承受这方面的损失。我们期望这档节目不只是让大家重温经典,也能让大家熟悉音乐。”
“声音”而非“长相”,“音乐”而非“偶像”是《中国好声音》奉行的唯一选择标准,“ 好声音 的核心魅力在于每一个上台唱歌的人,他们的音乐和他们的性格魅力、个体梦想,这个是节目的基石。观众关注 好声音 不是为了去发现偶像,而是在美好的音乐中,发现能引起情感共鸣的东西。总导演金磊曾经说过, 好声音 是期望观众在舞台上发现自己,而不是发现明星。”
选秀撇不开“回锅肉”
“回锅肉”(此处指多次参加各种比赛或选秀节目,但始终不温不火的选手)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好声音”,在国内其他选秀节目中也是常见现象。于是,“扒选手、揭背景”的争议话题会伴随选秀节目的始终。由于以往大多选秀节目突出“草根”特色,因此“专业”选手就会成为公众攻击的箭靶子。一方面节目方会被指造假,另一方面会指责专业选手的存在是对真正草根选手的不公。
而“好声音”从去年开始就一再强调部分专业还是草根,“声音”是唯一的标准,观众和媒体实在没必要在“回锅肉”上每每纠缠,当然,如若只是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一下倒也无妨。昨日,“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再次强调了对“回锅肉”的看法:“首先我个人不喜欢这个称谓。其实他们是中国低迷的音乐产业的受害者。如果产业本身非常发达,他们不会一次次反复参加各种节目以求一线曙光。第二,我们节目也不期望单纯去消费音乐,每年挑出一批年轻人来,选完拉倒,明后年再选新的。我们期望做的是重新让人们发现那些特别打动人的声音和音乐,借助一个大热的电视节目,能有一部分真正有实力的人可以不要浪费他们那么多年的努力和投入,不要轻易放弃音乐梦想。打个不怎么恰当的比方,高考年年都有往届生参加,我想不会有人因为他们多复习了几年,却和高三学生一样可以公平考试而感到愤愤不平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