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晋导演”郭敬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留影。 |
南方都市报讯 郭敬明对电影《小时代》的信心来自于很多硬指标:网络热度、微博搜索量、院线排片、期待值及其承诺,“加在一起算一算,自己也知道了。”——— 陆欣
郭敬明的导演处女作《小时代》将于6月27日公映。
作为一名畅销书作家,郭敬明和他的作品一直饱受争议。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是一个商业奇才。2005年,22岁的他已是百万畅销作家。2006年,他成立公司做出版人当C E O,公司现在每年盈利超过20 0 0万元,目前他公司出品的图书已经占据了每年中国青春读物60%-70%的市场。
如今他的新身份是导演。由他编剧并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小时代》未映先热。该片在上海电影节期间举行几场超前点映,在业内带起一股讨论热潮。所有讨论焦点几乎都集中在探讨影片的商业运作模式上。业内人士将其称为第一部根据90后年轻人定制的商业电影,还有人将其定位为华语商业电影“内容定制”的一个范本。采访前一天晚上,郭敬明带着杨幂、郭采洁、谢依霖、郭碧婷、柯震东、陈学东等主演,与观众同场观看《小时代》。年轻观众们不时爆发的笑声和呼声,影片在某些方面准确地击中年轻观众的兴奋点。面对来自各方的反馈,郭敬明显得更有信心。他告诉南方都市报,综合各方面因素,可以大致算出这部电影的商业结果了。在上海接受南方都市报独家专访时,他也毫不忌讳地告诉我们,电影的华服美景、演员笑点等都经过“精密计算”。在商业自觉性方面,郭敬明远胜于很多导演。
第一次当导演的郭敬明,对电影的投入绝不仅仅在创作方面,而是每个环节都尽量参与,甚至每一个宣传素材都要亲自过目。正如他自己总结的,“我不完全是导演的状态,我的思维里有很多商业性的东西”。所以他一接到项目就推翻片方拍“低成本”电影的想法,上来就拉开“大格局”;他拍第一部片就决定拍上下部,“《小时代》不只是一部电影,还是很多人的青春”;他懂得控制成本,上下两部没超时没超支。关于导演的权力,他坦言“会比一般新导演大很多”,关于导演的义务,他也十分清醒:“虽然我是新导演,但我有野心,不能随随便便交一个片子出去,我不会给自己留退路。”
这注定是一部会引爆各种争议和讨论的电影。但无论大家是否喜欢这部电影,它的出现,都将为华语商业电影市场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A
热议
话题
与其回避物质,不如赤裸面对
青春越美好,社会越残酷,才会有落差
南都:首映后,许多人发微博谈论,你应该看到了,有什么评价让你印象深刻?
郭敬明:对,我有看一些,朋友圈、微博,大家都在发。评价比我想象中要高很多,有点吓到。(什么样的评价吓到你?)感觉(影片)对他们震撼蛮大的,超过他们的预期。
南都:业内人士关注的主要是影片的商业模式,有人说这是为年轻观众定制电影,有人说影片是“内容即营销”的代表,你怎么看这些意见?
郭敬明:我觉得《小时代》不完全、单纯说是定制和营销的问题———《小时代》是大家共同参与的一段青春。从选角色开始,到拍摄、到后期发行宣传等所有的活动,大家一路在参与。《小时代》带给大家的不仅仅只是那两个小时,而是远远地超过这两个小时,带动全体年轻人的热情,有一种持续性。假如你只是进电影院看一部电影,之前都没有参与关注,看完后只会有评价它是好电影还是坏电影的感受。但《小时代》对许多年轻人来说不一样,可能他们曾经看过书,持续五六年,一路追随它,直到它变成电影,这里面也有他们的青春。时间赋予《小时代》最大的力量,我觉得这是它最独特的地方。
南都:选择拍《小时代》,是片方要求的吗?
郭敬明:《小时代》版权是先卖给他们的,他们找我也只能拍《小时代》。其他书的版权不在同一个人手里,大家分散着,而且其他的也不太适合拍电影或拍电视。《小时代》最好改编,也最适合改编。其实,从《小时代》开始我才渐渐地、有意识地往影视方面过渡,书里有很多写法,包括分场、人物、格局都是电影电视的格局。以前的小说,可能更多的是情绪描写、心情描写,有很多拍不出来的东西。
南都:《小时代》小说面世时引来许多争议,比如其中描写的各种奢侈品牌,各种物欲横流……
郭敬明:很多人之前诟病小说里的奢侈品和物质,其实在电影里听不到任何一个人嘴里说品牌名,也看不到我很用力地去拍LOGO。你只会觉得场景好看,衣服漂亮,但不知道它是什么品牌。小说确实(引发)比较多讨论,当时我记录那些东西是很刻意地去选择这种特别赤裸的方式——— 把品牌丢出来的写法,因为我知道一定会引发人们讨论。当时想写这部小说,是为了去挑战人们传统的观念,去记录当下的上海。上海有很多人写过,张爱玲写过,王安忆写过,但都是过去的事情。眼下此时此刻的上海,没有代表性的作家去写过它,没有代表性的导演去拍过它。
南都:你心目中的上海是什么样的?
郭敬明:记录上海,肯定没办法逃避“奢侈品”这个东西,它不是你不写就不存在。满大街都是奢侈品,真实的生活就是有的,怎么能回避掉它呢?所以我选择了一种最直接、最能引发大家的方式,去捅破那层窗户纸——— 我想记录当下的这个时代。我们这代人生下来就是去解决物质困惑。上一代人没有所谓的“物质困惑”,他们只有“生存困惑”,他们考虑的是“大饥荒”年代会不会饿死。到了我们这代人,除了家里很穷的人外,大部分年轻人都已经不会面临那么极端的生存考验。回过头来讲,很多上一辈人都觉得,年轻人都肤浅。但人是不是只有在极限的状态下才有痛苦的挣扎呢?不一定。也许你在物质很饱满的状态下,内心依然很痛苦、很挣扎。你看现在这么多年轻人迷失在物质世界里,大学刚毕业的女孩省吃俭用三个月不吃不喝就为了买一个名牌包——— 这样的人多了。很难说是对还是错。有些女孩这么做就是因为虚荣、爱漂亮;但有些女孩买,是因为不穿名牌在单位里就会被人看不起,像时尚杂志工作的人,可能会被上司说你今天干吗不化妆就来了,你穿这双鞋子你凭什么来上班?她可能是被迫的,或是为了职业理由去选择名牌。所以说,人们在选择物质的时候有千千万万的理由,有千千万万的立场。你与其去回避它,不如赤裸裸地、血淋淋地去讨论它,更能激发人们直面物质的能量。否则这个话题永远都遮遮掩掩,谁都不去捅破这层窗户纸,文学作品、电影作品都不去表现。但事实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贫富分化的矛盾和差距越来越加剧,这个话题也会越来越回避不了。
南都:但是,影片在这方面的表现力度并不像你的观点这样直接,更多直观感受是那些华丽唯美的画面。
郭敬明:下一部会有很多的表现,再往后如果我要拍续集的话,就会有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东西。它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时小说是一个青春三部曲,从大学到实习,到真正进入公司、接管公司,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南都:服装、道具场景极尽奢华,也设计了很多笑点。这是你的审美还是出于商业考虑而设计的?
郭敬明:小说里就有很多煽情的、浪漫的、唯美的东西。唯美不用讲了,我一路出道,都被人这么讲,从《幻城》开始,大家就说我文笔好华丽,唯美的样子是我一贯审美就是这样的——— 漂亮的画面、漂亮的衣服、场景。至于笑点,小说里面就有很多搞笑元素,对白很尖刻、很好玩,特别是唐宛如的角色。小说有太多的素材可以用了,你只要抓几个最有意思的,放在电影里适合的位置就可以,需要考虑的只是均衡、合适。
南都:电影分上下部,对很多大导演来说都是很冒险的,为什么你第一部片就拍上下两部?
郭敬明:如果只做一部的话要舍弃的内容就太多了。《小时代》里有十个主演,光是介绍这十个人出场,十五分钟就过去了。这十五分钟给别的电影,都可以讲一个小副高潮了,这也是它的局限。但我觉得没关系,前面铺得越扎实,对后面的情节就越有帮助。作为处女作导演,我一上来就拍群像电影,如果换作是拍其他人的剧本,我也不敢这么做。但《小时代》的原作就是这样的。所以当时也是硬着头皮上,那就干脆做群像电影吧。两部拍完之后,我们觉得对第一本书的表现还是很完整的,该有的都有(分为上下两部是什么时候决定的?)在开拍前就定下来拍两部,拍的时候是独立的剧本,然后分场套在一起拍。(一上来一口气就拍两部曲,当时完全没压力吗?)不会,其实我也玩了很多新导演不会去玩的东西,比如一些超长的镜头,我也蛮有野心的。观众可能不会特别注意,但行业内的人看了就说,“他不是玩一玩。”大家看完至少会认可这个画面很漂亮的,镜头感很好。不管大家喜不喜欢这个主题,喜不喜欢这个故事,至少看到了我的诚意。从电影的硬性指标上来看,它的音乐、它的颜色,这些都是过关的。
南都:电影特别阳光温暖励志,但小说里有不少黑暗一点、不那么光明的东西。舍弃小说中比较黑暗的元素也是为了电影的商业性考虑吗?
郭敬明:我不觉得青春应该是很残忍的、很负面的、阴暗的东西。青春就是敢爱敢恨、为了梦想去拼搏。为了完成梦想,我可以赤着脚在冰天雪地里跑,这是属于青春的东西,很打动人。不管你是哪个年纪的人,看到这些画面,你至少会会心一笑。至于小说里它确实有很多残酷性的、社会性的东西,这是随着小说一步一步往后走,会表现得越来越深刻。但是在这个开篇里面,我还是想呈现青春很多很美好的东西。我觉得青春越美好,对比社会越残酷,才会有这个落差。
B
创作
内幕
与其他新导演相比,
已经赢在起跑线了
南都:据说开始你只想拍一个小成本的电影试试水,后来怎么又改变主意?
郭敬明:其实拍小成本电影不是我的意思,是片方。他们想拍成像《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一样的小成本电影,所以他们去找柴姐(柴智屏)做监制。但片方找我做导演,我的规划与构思完全不一样:校园部分变少,整个社会性更多。(说服片方接受你的想法容易吗?)一旦他们找了我,他们就明白,电影格局就要做大——— 因为有郭敬明进来就不一样嘛。因为郭敬明做导演,光是观众的关注度就高了,大家期待值就高了,就不能随随便便交一个片子出去。
南都:两部电影的投资总共多少钱?
郭敬明:两部电影一共才四千多万,等于这一部的成本就是两千多万。我只要票房翻个倍,达到五千万,我就能赚钱了。五千万还是很好做到的吧?(两部加起来成本才四千万?)所以你说我多省钱?我拍得好啊,你给一个新导演两千万,他不一定拍得出《小时代》这样的片子,而且主演还是一帮明星。(怎么做到的?)因为《小时代》品牌有一个号召力。我们去借很多场景、衣服,对方都会开一些低的价格,包括明星也是。最关键的是我拍得很快。其实拍电影花销最快的地方是在剧组。几百人你每天吃喝拉撒,这个钱很可怕,拖一天就会多一笔不小的钱。我们两部加起来才拍了79天,光是这块就节约了一笔巨大经费。你看薇姐(赵薇)四个多月、五个月拍一部电影,如果一部拍五个月,两部就得拍一年,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当时我也听过别人有怀疑的声音,说你拍得这么快,质量会不会很烂?我说没事,你放心,我快是快,但我不会放低标准的。(许多导演和剧组都出现过超时、超支的状况,你怎么避免?)因为我不完全是导演的状态,我的思维里有很多商业性的东西。可能有些导演精益求精,完全不管经费预算、档期问题,但是我都会去管。尽量去协调每一个部门,将牺牲减到最少,用最快的速度去达到最好,选择一种性价比最高的模式。
南都:听说筹拍的各个环节,你都会去参与?
郭敬明:对,看景、搭建班底,各方面都有,连融资我也负责谈。我帮我们老板介绍我的朋友,帮他分析和做权衡,我们老板很信任我。(你找投资,难不难?)不难,很简单。我是别人追着塞钱给我,再去选择,别的新导演可能是追着别人要钱。与其他新导演相比,我们在起跑线上就不公平了,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好太骄傲的。这也是《小时代》的优势,这个电影项目不是全新的东西,已经有起跳的平台。
南都:片方找柴智屏做监制,是在找你之前还是在找你之后?
郭敬明:差不多同时找,但是柴姐先答应,我也就答应了。
南都:柴姐之前打造过很成功的偶像剧,之后和九把刀合作电影,与《那些年》的模式差不多。合作时,她会不会有一套东西会限制住你?或是供你参考?
郭敬明:她不太管我,她挺尊重我的,她给我很大的自由度。(交流的重点在哪里?)监制主要负责整个团队的搭建,找好的造型师、好的摄影师、好的副导演,包括场地、经费运算、经费控制,就是监制在做的事情。但创作就是导演的事情。她不太会干涉我的创作,选演员时我们会互相讨论,但最后还是会以我的意见为主。因为她跟我讲:“最了解《小时代》的人就是你,我肯定没你这么了解,你最能够拍出它最原汁原味的东西。”
南都:四位女生郭采洁、杨幂,“H O LD住姐”、郭碧婷都很符合小说原型。杨幂应该是最早确定的?
郭敬明:对,杨幂是最早定下来的。她一开始在顾里和林萧之间犹豫,问我:“你觉得我适合演哪个?”我说:“那好,你演演看好了,我们来感觉一下。”所以杨幂试了两个角色,演完后,我们觉得她更适合林萧这个角色。
南都:郭采洁呢?她以往的形象都是可爱甜美派。
郭敬明:顾里这个角色,选了很多女演员,但都觉得到不了我心目中顾里的那个位置。后来我们想找台湾新生代女演员,列了一串名单出来。看到郭采洁的图片,很漂亮,很像我想象中的顾里。但我听说她的声音有点娃娃音,当时有点犹豫,又去找很多她的资料来看。有一个采访视频里,可能她那天太累或心情不好,预期有点不耐烦,脸有点臭臭的,我当时就想:这就是我心中的顾里,牙尖嘴利。接着就让工作人员去联系采洁。她最开始也挺犹豫,压力很大,但又很喜欢这个角色,最后硬着头皮说服自己说:“我可以,我可以。”
南都:起用“H O LD住姐”谢依霖挺大胆的,她在台湾是综艺咖,拍戏经验非常少。是有人向你推荐她吗?
郭敬明:之前我看“H O LD住姐”,还不太能联想到唐宛如,因为她的形象太固定了。有一次在“康熙来了”中看到她卸掉浓妆,化点淡妆。我发现,她也是一个清清秀秀的年轻女孩子,端端正正的,也很有喜感,很符合这个角色。因为唐宛如这个角色不在乎演技有多好,而是需要天生喜感,是演不出来的。花旦易求,“丑女”难求。后来柴姐帮我联系。“H OLD住姐”来跟所有演员一起试镜、面试。当天,柴姐导演组和投资方的人都觉得不适合,所有人都反对。但我有一种直觉,我非常坚持,快跟大家吵翻脸。最后大家还是说,这是你的东西,你最了解,就定下来谢依霖。
南都:你在影院里与观众们一起观影,可以听到他们的反应。比如笑点出来,观众哈哈大笑。你感觉如何?
郭敬明:算好的了,其实是精密计算过的。写剧本时就要考虑每一场的笑点泪点在哪里。如果这一场聊了三分钟都还没有笑点或者泪点,这场戏就是废戏。
南都:谁拍判断哪些戏是废戏需要被砍掉?
郭敬明:柴姐,我们一直在讨论。因为我太投入,自己不一定看得很清楚,所以需要一个很冷静很残酷的人来告诉我:“这里砍掉!”一开始剪出来的版本有129分钟,制片人说太长,要砍到115分钟。至于怎么砍到115分钟,我不管!(砍掉的戏都有哪些?)不影响大局的、不影响主线情节的。比如一场戏本来哭10秒钟,我变成哭3秒钟,这样小碎的镜头,让节奏显得更快。
南都:除了在剧本上严格把控各种点,你还在哪些方面有精密计算?
郭敬明:音乐也经过精密计算。音乐风格很多元,可以把该衬托气氛的、该煽情的、该渲染的都能够表现出来。
南都:片尾彩蛋的创意是谁想到的?
郭敬明:是我坚持一定要拍。当时大家觉得这个剧本上没有,导演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因为场地租金很贵,时间又非常赶,整个剧组头天熬通宵拍戏,拍完都凌晨3点。大家很累,不愿意拍一个额外多出来的镜头,摄影师也说要回去睡觉。我跟剧组的人大吵,跟摄影师说如果你走,那我就调另一组摄影来帮我拍。当时非常坚持,实际上出来的效果非常好!后来院线看片后就跟我们说“片尾彩蛋值一个亿”。
南都:你会直接跟院线的人交流?
郭敬明:我没有直接去,但发行方会定期来跟我们汇报工作,定期操作。(听说你宣传过程中都亲力亲为,每个宣发素材都要把关,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喜欢做,也喜欢学,去一个新的行业,我希望能够尽快了解它方方面面的东西。
南都:像柴姐及其他搭档,会冷酷地帮你做一些决定?
郭敬明:投资人、制片人和柴姐没有多冷酷,他们会给我很多意见去做参考,让我在里面选择觉得对的方案。他们有多年经验,会跟我分享很多专业知识。他们很支持我、信任我,这一点很多新导演不一定有——— 像很多新导演,可能就是监制说了算,你不能怎么样。但其实在这部电影里,大家还蛮迁就我。这是我的幸运。虽然今天我是一个新导演,不是一个新人。因为你是郭敬明,一般情况下,别人不太敢惹你,我的权力会比一般新导演要大很多。
南都:遇到分歧时,你会毫不让步?
郭敬明:我会听他们的意见。如果他们说的有道理,我就让步;如果哪个是我一定要的,我就不会让。我也不晓得新导演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我本来就是这样的性格。
C
目标期待
不能用“新人导演”给自己留退路
有硬指标撑腰,对电影票房不担心
南都:在开拍前你会做哪些准备工作?
郭敬明:看很多导演的纪录片和专业书,让自己了解每个性格的导演怎么讲戏、怎么和团队交流。(看过哪些导演的纪录片?)网上能找到的,包括幕后花絮等,都看过,国外的、中国的、李安的、张艺谋的都看过。(花了很长时间?)大概看了三四个月,每天都看。看多了会发现每个导演的风格真的完全不一样:有些不爱讲戏,不爱去指导,不爱去沟通,就是坐在m onitor(监视器)前面看,很冷静的;有些导演很爱冲到自己前面去演,片场很火。
南都:你的风格是哪种?
郭敬明:我会上去讲,也会很冷静地坐在m onitor前面,需要上去演的时候也会演。比如很多唐宛如的动作都是我先比给她看,像抓那个门,都是我演给她看的。(片场有让你生气、发飙的时候吗?)我在现场很温和,不发火、不骂人,我很有效率地去拍,很积极地和演员沟通。尽量控制自己。导演有一个核心的任务,就是要给剧组安全感,不能自己先崩溃。如果连导演都崩溃了,那工作人员会想:我们怎么办?他们会不安。如果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我都很镇定,积极地去解决,那组员和演员才会相信你,他们才会很安定。在这种安全感的前提下,他们的表现会非常好。
南都:你以前没当导演,这一点是别人告诉你的吗?
郭敬明:我在公司就是这样的状态,当老板跟做导演其实是一样的。你是公司的老板,你是公司的灵魂,今天你是剧组的导演,你也是剧组的灵魂。
南都:刚刚说到你有一次跟剧组大吵架,其实还是会出现情绪很波动的时候?
郭敬明:我没有,我的方式很冷静。当时我是这样问的:“你要不要拍这个,你不拍?好,OK,你睡觉,我找人来。”当我说完后,他们说:“导演,没事,我还是可以拍的。”他们也有点紧张。(你就没有不冷静的时候?)我不存在失控的状态,很少很少,从来不会。我的性格不是那种遇到事情要吵架、自暴自弃的。遇到问题,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要立刻解决这个问题、赶紧解决,不然损失会更大。如果我解决不了,那也没办法,就面对它。反正你也解决不了,焦虑紧张也没用,如何把损失减到最小才是需要考虑的东西。
南都:这次尝试后,你觉得做导演最困难的是什么?
郭敬明:最困难不是拍摄的困难,而是要均衡各方的利益,我觉得这是做导演最大的一个难题。比如你要协调跟监制、跟团队、跟演员们、跟发行方宣传的关系,每个人有自己的利益点和立场,你是这个电影的核心,要来做决定,维系他们让每个人都为电影去努力。有一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导演最需要具备什么能力,第一条他们列的就是:要有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要懂得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怎么与他们相处。我很认可这种观点。
南都:在这点上,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大家往往认为,作家关起门来写作,可能在团队合作方面会不容易。
郭敬明:还不错啊,因为我自己本身也是商人,要经营公司,还有事务上的应酬,见朋友、见领导,所以不存在有这么巨大的转变,还是蛮习惯的。其实我写作的时候也不是关起来的模式,还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状态,今天有灵感就写一些,没有灵感就不写,没有说要把自己关起来十天半个月。
南都:你大学念的专业是影视编导,在片方找上你之前,你有没有想过当导演?
郭敬明:没有想过。因为我没念完大学,只念了一两年,都上基础课,看很多片子,到真正动手交毕业作品的阶段要到大三、大四。其实后面两年我没有参与其中,当时觉得跟这个专业没缘了。那个专业是影视编导,不是每个人出来都做电影——— 很多人做电视,但电视我又不太喜欢。所以当时也没有往电影导演方面去想。时隔这么多年后,兜兜转转又遇到,而且是改编自己的作品,可能别人一辈子不一定有这种机会。既然这么难得,我想说:就要好好去把握它,尽可能去拍出五年来所想象的那个故事、那个画面。
南都:有没有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处女作要拍成什么样子,票房要收多少等?
郭敬明:我觉得不能用新人导演给自己做一个退路。你今天就是在拍电影,你就是一个导演,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新人导演,就觉得这里可以降低一点要求,那里可以算了。千万别给自己设这样一个后退的台阶,那你就会退让。不能因为自己是新人就仗着这点去透支公众对你的信任和期待。
南都:会担心票房吗?
郭敬明:你说《小时代》第一部吗?不太担心。
南都:你的信心来自于哪里?
郭敬明:很多硬性指标,比如网络讨论热度、微博搜索量、院线排片指标、院线的期待值、他们的承诺,各方面加在一起算一算,自己也知道了。其实在昨天点映之前我还是紧张,但点映完一轮,看到大家评论,比我预期还要好———也有说不好的———主流是说好,我就没这么紧张了。结果要到公映时才知道,谁都说不准,现在中国市场大家都看不懂。
南都:做导演面临的舆论与当作家所遇到的情况有很大不同。对你的电影作品,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夸的多。看到这种局面,你有什么感受?
郭敬明:会激励自己,让我更自信。拍电影的感觉很不错,之前对这个行业不了解,真正进入了就发现这真的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行业。导演这个行业真的很刺激,它有很多新鲜的东西,它的成就感也是巨大的,这个行业迷人也是迷人在这里。不管是艺术上还是商业上,都会带给人巨大的成就感,在艺术表现形式,它能够把你的创意发挥到极致。
统筹:南都首席记者 方夷敏 采写:南都记者 陆欣 方夷敏 实习生 钟嘉雯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