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香港“回归”的“上海爷叔”姚勇儿 |
摆摆噱头、掼掼浪头就引爆笑如雷,别别苗头、装装榫头就演绎海派“端庄”,如此本帮脱口秀时代过去了!自香港“回归”的“上海爷叔”姚勇儿,以底蕴更深的上海故事,在兰心大戏院展开首轮《上海爷叔讲上海》演出,掀起上海情结追忆潮。记者昨获悉,演出初露脸就获不俗票房反响,首轮开票8场演出前已售罄,总票房超150万,上演3天场场满座。无奈碍于剧场档期,原计划长驻兰心的“上海爷叔”要在7月才能重归,此后每月“爷叔”要举办两三场“海派故事会”,和大家分享上海滩趣闻轶事。
“爷叔”带侬“读懂”上海
一条20世纪初的南京路十里洋场贯穿舞台,在霓虹灯映衬下,姚勇儿以上海爷叔形象,一身老克勒装扮,推开老上海石库门,边挥手边打招呼走向舞台中央出现在观众面前,用正宗的上海方言讲述上海,将观众带入上世纪初的大上海,足足120分钟的单人表演,拉开了《上海爷叔讲上海》的首演大幕。
整场演出“上海爷叔”“姚勇儿时而放噱头讽刺当下社会房价过高,时而以夸张的形体表演弹簧舞厅的舞姿,时而用各地方言表现各地人口涌入上海的场景,时而激情澎湃地讲述上海人和上海事体。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让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上海爷叔“姚勇儿”横跨170年的历史,从远东第一高楼和平饭店讲到南京路十里洋场的历史变迁,从冒险家的乐园讲到民族工业的崛起发展,从电灯、电车、电报、电影、纺织、印刷、书报等行业无数个全国第一的创造讲到远东第一大都会的繁荣,从现代文化娱乐业讲到上海城市文化景观,内容涵盖人口、建筑、金融、商业、文化、教育、语言等众多领域。讲述上海历史变迁中的发展轨迹,人文故事,社会风情,逸闻趣事;追寻上海城市文化意蕴,领略上海近现代文明风采,让观众在上海前世今生的曼妙事体中,体会上海开放发展、融通创新的辉煌。
原汁原味“本帮味道”
进场一包“五香豆”,牛皮硬壳子上“爷叔”的漫画头像交关登样;出场耳边萦绕“浪奔,浪流”的熟悉旋律,这首粤味纯正的“上海滩”被“爷叔”唱出了罗文的味道。跟之前的“清口”、“金口”相比,“上海爷叔”并不以“噱”制胜,也不追求“劲爆”笑果,或是挑战尺度上的底限,以擦边球“取悦”观众。身为滑稽泰斗姚慕双的二公子,姚勇儿继承了父辈高格调的表演风格,一口道地额上海闲话中,偶尔夹杂几句老式英文,俨然是一副老克勒的做派。
一场演出下来,观众感受最深的是“长见识”,“啊呀,原来这幢建筑以前是这样的”、“五金大王是这样发家额!”、“原来黄金荣让位杜月笙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上海爷叔”带路指点,上海滩的那些秘闻便也不再那么难以捉摸了,而“爷叔”味道正宗的上海话也一解不少自香港远道而来的老上海的乡愁。有观众甚至连续2天连轴看,就是想体会地地道道的上海方言和上海事体。
从“海派清口”、“玫瑰金口”再到“上海爷叔讲上海”,人们总难免拿这一档档的品牌进行比较。对此,演出总监制、出品人吴孝明表示:“《上海爷叔讲上海》只做舞台版,绝不上电视;只做上海方言版,绝不做普通话版;只做零售,不赠票,也绝不包场。”“上海爷叔”姚勇儿感慨万千:“现在上海方言流失得厉害,我们的后代有的已不会讲,有的讲得很洋泾浜,希望我上海爷叔讲上海能够让新老上海人重拾对于上海本土语言的认识和认知,通过讲人物讲故事让上海人感悟和体会上海海纳百川融通中西的海派文化的精髓。”(来源:天天新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