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波切利凝神演唱。 |
4月30日晚,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意大利视障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在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带来了一场跨界音乐会,指挥家马赛罗·洛塔(Marcello Rota)携手上海爱乐乐团、女高音莎宾娜·席薇拉克(Sabina Cvilak)以及表演嘉宾Div4s、卡雷斯玛吉他二重奏与他共同完成了这台演出。
尽管有草莓音乐节在侧,与王力宏同时开唱,但昨晚的上座率依然达九成。上半场唱的尽是他所钟爱的歌剧作品,下半场则是自由自在的跨界作品。在演唱《天使的微笑》的时候波切利说了唯一的一段话:希望这次地震中的人们能够早日恢复以往的生活状态。
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克思邀请安德烈·波切利和莎拉·布莱曼合唱一支由《永相随》(Con Tu Partiro)改编而来的《告别时刻》(Time To Say Goodbye)为其告别赛助兴。孰料马克思在比赛中落败,这首歌也就被赋予命运般悲壮与黯然的色彩。
1958年9月22日,安德烈·波切利生于意大利一个热爱音乐的农业家庭。波切利从6岁开始学钢琴,随后又学长笛、萨克斯管。10岁时,一个足球摧毁了他原本就脆弱的视神经。后来,当了一年执业律师的波切利决定放弃苦学数年的谋生技能,报名参加了在都灵招生的弗兰科·科瑞利的音乐培训班。之后的波切利在各个音乐领域崭露头角,《告别时刻》成为欧洲流行榜冠军,1998年推出的《咏叹调》亦成为世界上发行最成功的歌剧专辑。
安德烈·波切利就好像歌唱界的体操全能冠军,歌剧、民歌、音乐剧、流行样样皆能.唱美声的时候,他能在横跨三个八度的音域自由游弋;唱通俗的时候,有韵味的通俗唱腔和原汁原味的吐字则让人听得妥帖。席琳·迪翁曾这样形容他:“如果上帝会歌唱,那么他的歌声应该像波切利那样。”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