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在小说文本和电影语言,在清新和残酷中,巧妙地找到了平衡点。 |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 文/卓一男)对青春的追忆和致敬,无疑,是不需要任何标准和门槛的,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纵使时代风云和个人际遇的不同。即使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删除和修改记忆,但那些鲜活美好的、叛逆不羁的、自尊自卑的、苦闷孤独的碎片也是最弥足珍贵的。
而现在的我们,动辄就在玩弄“再不XX都老了”的句式试图造成韶华将逝的压迫感,或者干脆就大彻大悟地爱山川、爱河流、爱祖国、爱中国梦。当赵薇(空间)(在线看影视作品)带着她演艺圈的一干好友引导全民去致敬青春时,它是令人期待的,我们终于可以不在同学会上拎着酒瓶子上痛哭流涕了,就可以穿越到过去,给不但so young,而且too naïve的那个二逼自我响亮的两耳光了。
它也并没有令我们失望。首先,故事背景设置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一代的年轻人,介于纯粹的理想化和过度的物质化之间,在这两种力量的撕扯中,也更容易有血有肉,没心没肺,他们的理想主义还并没有完全泯灭,所以也更加自尊自爱,他们也还没有完全被电脑奴役,所以也更加行动主义,也更加容易掀起鸡飞狗跳、酿造片甲不留、堆砌惨不忍睹,这样,怒砸超市、选择唱《红日》(高清在线观看)而不是听《北国风光》,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了,以至于像我辈多少次忍气吞声地听领导唱《打靶归来》,朗诵《沁园春-雪》,相比之下,还真是太弱了。
在那些搬上大屏幕的青春物语系列中,要么流俗于小清新,要么是成为时代的附庸而一味苦大仇深,要么是反应都市边缘青年或小镇青年的残酷,虽然也不失尖锐直插时代要害,但也往往因丧失了更多的代入感和更大面积的共鸣而失去市场。而《致青春》,在小说文本和电影语言,在清新和残酷中,巧妙地找到了平衡点,完全可以遮盖电影的前半部分就像一个曾经泛滥的校园DV,后半部分的稍显仓促。
但有诚意就未必就是一部好电影,有时候,一个细节就够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郑微拒绝了许开阳的表白后,他直接从船上跳下,先是一阵扑腾,试图翻江倒海,然后发现湖水才到腰部,既有人的本能反应,又有哭笑皆非的青春姿态,可见导演的功力和用心。
导演似乎更擅长勾勒群像,穷尽各种爱情,呈现给我们一副瑰丽丰富的清明上河图,既安全全面,又满足各种呼应和投射,但也并没有掩盖那一个个独立个体的饱满和鲜明。正如每一个女生寝室都有一个万人迷、一个假小子、一个心计女,一个没有缺点亦没有优点却招人喜欢的,每一个男生寝室都有一个供人挤兑充满温暖感的胖子,一个玩世不恭的虚无主义者,一个勤奋好学脱离群众的独行者,一个低调的富二代,这些人纵横交错,彼此勾连,你爱他,他不爱你,她爱你,你却不爱她,在琐琐碎碎和热热闹闹中,放走了青春,对爱情坚持的未必能得到,浅尝辄止的却皆大欢喜,摸着石头过河的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乘桴浮于海得也没能达到彼岸。
没有对和错,没有好人和坏人,青春不需要真相,它只要大胆设想,不需要小心求证。我想,这也是导演之所以愿意摇旗呐喊和致敬的原因。赵薇说,要趁还没老去,多接点片。而那些当年贴在我们床头墙上的赵薇、孙燕姿、莫文蔚(在线看影视作品)、刘若英(在线看影视作品)都前赴后继地嫁人了,而我们马不停蹄慌不择路地奔走在崎岖的相亲小道上,我们知道,“终将逝去”的必然和不可抗拒,我们怀念的不是“终将逝去”,而是它“曾经发生”。如果非得需要一个比喻的话,那么,青春就是一条咬过你的狗,若干年后,你鲜衣怒马,遮住伤疤,牵着这条狗,陪它散步,喂它狗粮,还要把它当祖宗养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