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在导演协会表彰盛典上的讲话:我们写一个剧本,然后把这个故事放在非常能站得住脚的背景,结果这个背景不能提。明明知道这样好,还要坐在电脑前往不好里改,好莱坞导演受这折磨吗?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
新京报讯 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设立竞赛单元“天坛奖”,冯小刚导演的《一九四二》作为中国电影入围其中。虽然这部反映1942年河南饥荒的电影是他近年来票房表现最差的一次,但在奖项方面则得到肯定——上周五在第四届“中国导演协会年度表彰盛典”上连拿年度影片和年度导演,周六在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获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在导演协会的盛典上,冯小刚回忆20年电影路时哽咽到差点流泪,他直言“对得起自己”。说起反复修改,他称这是对中国导演巨大的折磨,并认为能坚持到今天的导演都是爱电影的“傻子”。冯小刚的直抒胸臆一时间成为热点,昨日新京报记者电话专访了正在海南拍摄新片的冯小刚,谈《一九四二》以及新片《私人定制》。
《一九四二》 主要是观众怕看了压抑
新京报:先是导演协会连拿两奖,接着获香港电影金像奖肯定,现在又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一九四二》是你近年来电影奖项肯定最多的,但票房上并不如预期,你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矛盾?
冯小刚:可能和题材有关系,苦难这种东西很多观众想回避,现在国内观众很多看电影是为了能够愉快一点。《一九四二》这种电影比较堵心,但中国需要这样的电影。票房毕竟3.7亿,这么多人去看沉重的电影我知足了。
冯小刚:以往你是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专业奖项上失落,如今反过来了。
冯小刚:《一九四二》是反映中国人民苦难的电影,它肯定不是拍给奖项的,应该是拍给人民的电影,只是人民现在更需要娱乐。有人说是观众欣赏水平不够,我觉得和水平没有关系,主要是观众怕看了压抑。
新京报:《一九四二》这次能代表中国电影入围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是否期望得奖?
冯小刚:北京国际电影节今年开始有竞赛了,这是个挺好的事。北京作为文化城市,就应该有这样的电影节。我希望电影人越来越重视这个电影节,把入围这个节视为一种荣誉。对得奖肯定是期待了,但能不能得奖,取决于评委的判断。
《私人定制》 王朔肯定有话要说
新京报:你现在海南拍摄《私人定制》,是回归到喜剧题材吗?
冯小刚:这样的说法不准确,它不是回归,而是对电影题材的继续探索。《私人定制》的娱乐性比《一九四二》强,但绝不是仅逗你一乐,肯定有刺刀的锋芒,王朔肯定有话要说。从《甲方乙方》开始,我拍电影就不单纯是要把你逗乐,王朔的东西最大特点是讽刺,我迷恋的是讽刺。当一些事情被讽刺到,观众能有会心的笑容,它比靠形体夸张搞笑更高级。你看《顽主》充满了对人性弱点的讽刺,我最开始在贺岁档上映的电影就是这个路子,没想到被归到喜剧导演去了。或许这样的电影突破了大家对过去喜剧的认识,包括《私人定制》也会有极度讽刺的内容,风格会杂糅《顽主》《甲方乙方》两者的东西。总而言之,这部电影肯定不丢姿势。
流泪感言 一方面无望,一方面痴心不改
新京报:你在导演协会表彰盛典上回顾自己的从业生涯,流下眼泪,为何会在这个场合如此感性?
冯小刚:媒体报道说我痛哭,其实我就是鼻子一酸,眼泪还是忍住了。当时让我讲话的主题是结合自己从影20年,说说中国导演的困境和不容易。这些年中国导演从创作上是忍辱负重,除了审查,还有会遭到网络上的攻击,好像这个导演恨不得犯了滔天罪行,其实好莱坞电影也有烂的,攻击的人就很少。我没有把正常的批评放在这个范畴里,我指的是为了发泄不满而辱骂导演的言论。虽然有这么多不如意,但每个中国导演都还在接着干,还是喜欢,还是爱。就像是谈恋爱,一方面觉得无望,一方面又痴心不改。
新京报:还着重说了审查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冯小刚:对于电影环境大家要沟通和呼吁,不尊重规律,肯定要尝到恶果。比如大家批评的“抗日神剧”,为何抗日题材会游戏化,因为拍这样的剧审查最安全,如果什么题材都能拍,谁还一窝蜂拍那个,听说横店都杀了好几亿日本鬼子。这和审查及题材狭窄有关。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