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桃花》 梅婷主演版本 |
剧本,即一剧之本,直接决定了一台剧的成败与好坏。一个好的剧本具备无限的生命力,可以被无数导演多次搬上舞台,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出不同的舞台魅力。邹静之编剧的话剧处女作《我爱桃花》创作于2003年,同年北京人艺实验剧场落成和2009年国家大剧院小剧场的开幕演出均选择了《我爱桃花》。该剧10年间在北京演出的版本更是落英缤纷,仅专业院团的商业演出就已达9个版本500多场,足以说明这是一部蕴藏巨大生命力的经典剧本。
《我爱桃花》的剧本结构很像赖声川导演所倡导的集体即兴创作模式,在一定范围内,演员天马行空地发挥个人创意对戏剧进行编排,大家群策群力,进行头脑风暴,排演出各种不同感觉的片段供导演选择或调整。《我爱桃花》由一个“会错了意”的缘由引发出剧团里男女主演对于偷情及杀谁的问题的争论,以此为契机,3位演员进行了多种剧情发展尝试,为观众展现出了几种人生选择和最终结果,既是戏剧排练,也是现实抉择,在戏里戏外跳来跳去,时进时出,看得人眼花缭乱、饶有趣味。
看过电影《一代宗师》的观众想必对邹静之的台词功力有一定的认知。《我爱桃花》的台词也是极为出彩的,犹如一颗硕大的夜明珠,华丽的诗化语言深深润泽着观众干涸的心田,让人为之一叹,拍手称赞。让人念念不忘的台词如“宝刀啊宝刀,秋水一般的宝刀,借我杀出一个幸福来”“我要的是巾帻,你却会错了意,递给我一把杀人的宝刀”。
邹静之的故事非常漂亮,把生活植入戏剧,用戏剧演绎生活,亦真亦假,亦虚亦实,精彩地演绎了“婚外恋情感出路的无限可能”,借排演唐传奇故事,结合亟待解决的现实情感症结,逐一排演了“情感出路”的几种解决方案——杀偷情的张妻,杀张婴,冯燕自杀,当杀谁都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纠结在情感漩涡中不能自拔的冯燕突然觉悟:杀谁,只不过是因为当初我会错了意,把刀给了你,递错了东西,那我把刀自然而然地插回去不就完了吗?这天地间还有比自然更深刻的道理吗?妙极了,出轨也不过是因为错把一时的暧昧当作一世的爱情了。自以为是的人们以为找到了出路,殊不知,更为残酷的问题已悄然滋生并蔓延到更广泛的生活情感层面中。其实,邹静之写的是一个永远无解、万古常新的难题。《我爱桃花》的“戏中戏”正是基于这一命题的探讨设置的,“戏中”是千年前的唐朝,千年前提出问题,千年间业已形成了几种解决方案,而千年后的今天,出轨的冯燕依然在苦苦思考如何折中地解决好婚姻问题。
2010年3月,由何念导演、梅婷主演的大剧场版《我爱桃花》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何念版舞台构思精巧,布景漂亮大气,形式感很强,重视直观呈现,商业关注点很足。通过3层薄如蝉翼的纱幔将舞台分割出功能区域,合理利用了舞台纵深,又显出了房屋的层进关系。最里面是内室,放置大床一张;中间是旁屋,闲置摇椅一把;最前面是厅堂,桌椅居中,一个偌大的米缸摆在厅堂右侧。散布在背景布上的点点桃花,如同繁星点缀在浩瀚的夜幕之上,空间立体感很强。舞蹈演员出身的梅婷由大青衣华丽转身为花旦,用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柔美俏皮的动作,水灵灵地演活了娇媚多情的张妻。该剧中融合了很多京剧的舞台元素与程式化动作,捏刀走步、甩袖拂袖的京剧味儿十足,加上3位演员娴熟老练的表演,剧本中的古典情怀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0年10月,青年导演韩涵推出的蓬蒿小剧场版《我爱桃花》,婉约细腻而又铿锵有力,整体感非常好,如同一位好身材的江南女子,浑圆饱满、温婉动人,重内涵、更聪明,哲思的感觉出来了。观众踏进蓬蒿剧场,就能感到有一阵沁人心脾的幽香浮动,若循着飘动的淡草香嗅过去,就能发现两根红色蜡烛正在燃烧。舞台布置简约而不简单,婉约而雅致,道具的功能性很强,物尽其用、巧妙机智,前一秒是遮蔽隐私的装饰屏风,后一秒就变为反射人物内心的扇面镜子,一个表面、一个深邃,宛如人性的美与丑,相辅相成。这些镜子在后半场发挥了奇妙的作用,构建了新鲜的舞台空间,大家怀着好奇的心理“偷窥”了每一扇镜子里的人物的细微表情变化和内心活动。
2013年3月,龙马社复排的《我爱桃花》在国家大剧院进行10周年纪念演出。该版本则洗尽铅华,用简单的方式原汁原味地呈现文本原始的精彩,让人安静下来细细思考人生哲理。
邹静之的剧本经得起时间的沉淀,需要反复品味咀嚼。因此,每次《我爱桃花》有了新的版本,笔者都会按捺不住想要再去欣赏的冲动,且每次都有新鲜的感悟——或许这就是一个经典剧本的迷人魅力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