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剧照,该片进入2012年上海电影节竞赛单元,却迟至今年3月8日才与观众见面 |
东方早报讯 一部影片让观众看到,需要经过三大环节:制片、发行、放映。这三大环节并非一开始就泾渭分明。在好莱坞大制片厂的黄金时代,制片厂拥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和旗下的院线,并不担心观众看不到自己的影片。然而,这样的做法必然产生垄断,也违反了市场规律,更不利于电影创作和创新。所以,随着电视的发明普及、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的派拉蒙判例生效之后,大制片厂将制片、发行、放映三大环节包办的时代也逐渐终止。取而代之的是制片、发行与放映的“三权分立”,并逐渐产生出一套国际通行的分账惯例。
然而,这样的制度也必然导致制、发、放三家的利益冲突与激烈博弈,去年发生的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五大电影发行公司要求发行方和院线的分账比例不得低于45:55的事件就是三者冲突的一个例子,也反映了中国的电影市场远未成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认为,我国电影行业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制片、发行与放映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而2012年国产电影市场票房惨淡,首先受害的就是各大电影制片方和发行方,预计亏损20亿元。同时,院线也承受着高额征税、经营成本上涨的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艺片放映会产生“片源奇缺”的问题。专门制作文艺片的北京天画画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制片人杨城告诉早报记者,现在大家看不到艺术电影,不单是院线排不排片的问题,艺术电影在发行环节的弱势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电影发行公司自身难保,当然不愿意发行既没有明星、又没有市场潜力的艺术电影,“这相当于厂家找不到经销商,消费者怎么可能在商店里看到商品呢?”
正因为发行的成本巨大,许多文艺电影的制片方选择跳过发行——即不选择在全国院线大规模统一放映——的方式,与电影院直接进行合作。比如这次天画画天制作的、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受到注目的文艺片《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就选择与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合作。百老汇电影中心经理吴靖告诉记者,《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一共放了两场,一场导演包场,一场影院与片方直接签放映合同,而这唯一一场的对外放映,已经获得观众的热烈反应。
“我们这种方式还是属于小打小闹,票房基本上还是不能指望的。收回成本还是要靠海外版权、卖给电影频道、视频网站的版权。”杨城说。他们公司制作的数字电影《光棍儿》曾与土豆网合作,现在的点击量已经让电影收回成本。
这样与影院直接合作模式还包括《碧罗雪山》与《到阜阳六百里》等在电影节上饱受好评的文艺电影的放映,“这两个片子我们放了有一年半,反响很好,有时真的是一票难求。”吴靖说。
此外,百老汇电影中心因其资源丰厚,还会定期放映老片,并做成系列影展。比如他们不久后会配合张国荣十周年纪念放映胶片版《霸王别姬》,片源则来自百老汇电影中心的上线——新影联院线有限公司,吴靖介绍:“我们会跟院线签一份合同,从他们的片库里调片,然后以分账的方式付给他们影院管理费。”这样的放映模式还包括最近举行的“中国Cult片展映(1980-2010)”,观众将看到李少红(微博)出道时导演的《银蛇谋杀案》等老片,“这次放映效果挺好的,几乎场场爆满。”不过,这样别出心裁的放映模式也有亏本的时候,“像上次我们放《早春二月》,几乎没人看,经常就那么一两个人在那里看。”吴靖说。
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的官方微博上可以看到,《萧红》被排在了晚上7:30的黄金档。据吴靖介绍,百老汇电影中心的一个厅预计放映两周的《萧红》,“不过到底放几天还是要看上座率,我们放在黄金档,就是考虑白领下班后有时间进电影院看电影。3月9日上映以来,每晚大概能坐个一二十人吧。”
导演霍建起说:“艺术片一般是慢热型,如果跟商业电影一起竞争,那么很容易就不见踪影。我之前执导的电影如《那山,那人,那狗》等,在日本很受追捧,那是因为日本方面在电影营销上做得好,在影院放映了一年的时间。我们的院线,目前来说还是一个很简单的模式。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观众群的成熟,希望中国的艺术院线也会慢慢建立起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