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 |
安妮-海瑟薇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这也让《悲惨世界》没有彻底沦为奥斯卡的陪跑军团。坊间流传,她引喉高歌《I Dreamed A Dream》,镜头直落,一蹴而就,完全展示了一名优秀演员的专业精神。当然,安妮-海瑟薇为这部电影的付出是一目了然的事情,比如剪发、瘦身、练声……
相比之下,休-杰克曼尽管演得卖力,唱得昏天黑地惨兮兮,然而,由于他本就是音乐剧演员出身,level比别人高出一截,接演灵魂人物冉-阿让,理所当然。结果,由于大家也理所当然地认为:他本来就应该唱得这么好,这也让他在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竞争上毫无优势。
不过,要衬托安妮-海瑟薇的好,那必须拿罗素-克劳出来当反面教材。此君扯着嗓子喊半天,唱段之多、难听之程度,实在超乎想象,几次让我忍不住要笑场。在一部形式保守、手法陈旧的电影里,有这样的败笔实在令人出戏。难怪有人说,安妮-海瑟薇的角色死得太早,又恨罗素-克劳的角色不能早死。
在九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悲惨世界》是个人比较无感的一部(原因可能来自对歌剧的无感),只是,在观看过程,我确信它是一部有观众缘的电影。这种推论来自原歌剧的反复上演,经久不衰。再者,创作班底也比较牢靠,舞美设计有保障。最后,赞美人性、讴歌自由、反对压迫的主题永远是无需明文的电影主旋律,何况由明星阵容来保驾护航。
在日本,《悲惨世界》取得了惊人的票房成绩,有望问鼎2013年度的外语片票房冠军(即便2013年似乎才刚刚开始)。可在法国,《悲惨世界》被媒体一致狂喷,票房惨淡。在法国人看来,他们实在无法接受自己的经典名著被英美人改编得“面目全非”。从这个角度看,《悲惨世界》的文艺腔深深吸引了一拨人,热泪不止,同时它又让另一拨人觉得好不文艺,流于肤浅。
事实上,汤姆-霍珀选择《悲惨世界》倒是不错的主意。他的《国王的演讲》本就作风老派,导演也拍得暮气沉沉,高贵中有平凡,励志而正确,投学院所好。改编《悲惨世界》,也无需下太大的功夫。电影的陈旧手法让我哈欠连连,演员从头唱到尾,一口气都没松似的,十分之悲惨。镜头呆板迟滞,整体格局毫无新意。一曲浪漫的自由讴歌,硬是被拍成了正统的英美主旋律,就差把大特写打到只剩演员的脸部表情和口型,拼尽老命,不带喘息地博取观众的热泪和同情。
这部电影的最大卖点是找来大明星唱舞台剧,主打好声音,除此以外,它真的乏善可陈。我当然知道,它是由音乐剧改编的,所以有这个限制、那个不行。然而,拍成电影在影院放映,我会更想看到关乎电影技巧的东西,而不是完全被明星的歌声所奴役(当然声音或音乐在电影里是很重要的元素),拖沓又重复。否则,观众直接去看几幕的舞台音乐剧得了,何必把它当成一部电影。
或许,有人要说,这是导演和制片方的良苦用心,希望把音乐剧引入电影,实在跨领域的传播影响。然而先不论成功与否,文德斯拍《皮娜》至少还花了心思,让技术与形式相结合,保留有舞蹈精华和电影风格。汤姆-霍珀则就是偷工减料,坐收渔利,看得出他花心思的地方实在不多(抑或是能力所限)。过量的特写之外,在大场面上也是东西不分东西,空有音乐而丧失逻辑,从主题到人物情感都丧失了重点。
也许,《悲惨世界》是有好声音。但在我看来,它真的不是一部好电影。
木卫二(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