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晚,总要有这么几个标签撩人:总导演、赵本山(空间)(在线看影视作品)、刘谦和收视率。按照时间顺序,现在轮到了收视率出场。
按理说,靠着行政手段实现近两百家电视台并机直播,而且央视各个频道在大年初一初二两天轮番轰炸,收视率这个指标对于春晚来说好比和尚手里的梳子,有多大用呢?!
但是因为是电视,总要被收视率这个紧箍咒勒上三道,一来证明和谐盛世人人乐得这么一台好晚会,二来证明咱们花了这么多钱还是值得的!戏剧的是,今年的收视率头一次出现了分歧,央视索福瑞说低了,哈文微博感叹太高了——如果哈导不是说反话的话,就不知道有没有人会因为收视率摊上事儿了。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大年初一的《新闻联播》没有如往常一样吹嘘春晚有多少人说好收视率多高,只是打了一把春晚演员很辛苦很卖力气的苦情牌,看来是有点事儿。虽然是个“分歧”,起码给不痛不痒的春晚加了点新闻尾料。
在我看来,收视率在被大喊“废除”多年之后,它仍如孙猴子头上紧箍咒,如影随形。为什么不能废除?废除的最大掣肘在哪?以至于为何连春晚这个年夜饭的鸡肋也绕不过去,值得深思。电视界的收视率指标,就如经济发展的GDP一样,高高在上,关系到所有电视人的工资、饭碗、升职,想要废除总要涉及到左左右右的关系,深挖的话可能就触碰到一些敏感部位。
而今日中国,不光深陷于重重雾霾之中,更是污染一个接着一个,废除“唯GDP论”的窗口可能已经打开。那么,在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娱乐形式日益丰富,甚至于自媒体勃兴的年代,还在把持着收视率第一的标准不放,不光是滑天下之大稽,更是庸人自扰了。网络视频、移动互联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国外都在探索着进行一场客厅争夺战,让电视变得更加多元更加互动。国内如果不早一点动起来,那么谁将先死?不言自明。至于春晚是否也需要屡次提起收视率这个指标,在内容不愠不火的境况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看看今年春晚的节目现状,不光八十年代制造明星引领风气之先的风光没有了,九十年代群英荟萃的平台效应不复存在。今日已经沦为一个各类选秀明星斗艳、小清新最文艺等口味远离普罗大众、生机活力成为凤毛麟角的管道,它所能制造的话题已经没有多少含金量,采取的传播手段也是在因循着背靠的央视大加诟病的手段,这不光是一个大媒体的坠落,也是“管制”这个武器失去光荣与梦想的开始,也预示着大众多元化娱乐的光荣与梦想的开启!
回到开头,哈文与索福瑞是不是在争论,不得而知,也有可能这本身就是一场不大不小的公关活动,媒体故意制造的话题。春晚这个话题在越来越难以承载三十年前的使命之时,可能是它需要新生或者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同样的,收视率这个东西也到了一个急需要改变的时候。
当收视率不再利剑高悬的时候,就是电视再次生动的时候,也是春晚不再成为鸡肋的时候。
何殊我(娱评人)
搜狐娱乐评论频道特约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