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续2011年中国话剧的发展势头,2012年的话剧演出市场依然走势良好,不仅国家大剧院、首都剧场、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这样的舞台艺术重镇演出活跃,就是蓬蒿、木马、繁星等民营剧场演出的剧目也十分丰富。
魅力:保留剧与经典剧
传统剧目、保留剧目的恢复上演渐成常态,显现了较高人气和票房佳绩
保留剧目的轮番上演不仅可以打破原创剧本缺乏的魔咒,而且可以满足有怀旧情绪观众的戏剧反刍与审美回味心理。
2012年3月29日,由李六乙执导,丁志诚、卢芳等主演的《推销员之死》登上首都剧场,该剧在1983年曾由作者阿瑟·米勒亲自导演,英若诚、朱琳主演,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剧目,此次复排,导演摒弃了写实布景,舞台被两面可旋转的斜墙切割成幽暗空旷的环境,红与白的椅子与镂空椅背,在灯光的作用下变换出玄虚的造型,乐池里的白色球体或许是梦幻的外显,而换场时的摇滚则让人在郁闷中有释放的冲动。该剧以表现主义的戏剧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威利·洛曼小人物的悲情和破碎的美国梦。
2012年6月12日是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纪念日,为展示戏剧成果,北京人艺在纪念演出季中推出了《雷雨》《日出》《北京人》《龙须沟》《茶馆》《蔡文姬》《窝头会馆》等,显现出对自身艺术传统和美学风格的注重,而一批中青年演员在保留剧目中接替前辈,挑起大梁,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北京人艺生生不息的艺术实力。去年因陈道明、何冰联袂出演,在首轮演出中便十分火爆的《喜剧的忧伤》,在今年进行的第二轮演出中依然是一票难求。去年首演的《我们的荆轲》也借助作者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舆论热力,再度上演时令观众争相往观。
1988年上演并引发轰动的男人群戏《哗变》,2012年8月10日再次登上了首都剧场,此次复排,由任鸣执导,冯远征、吴刚、王刚、高冬平、丁志诚出演,该剧为观众展现了《哗变》潜藏于人物对话背后惊人的戏剧张力。8月25日,由徐昂接力浅利庆太导演的《哈姆雷特》也携王斑、史兰芽、龚丽君等主演与观众见面。
9月19日是北京人艺小剧场戏剧的开端之作《绝对信号》首演30年的纪念日,遥想当年,在剧院一楼排练室,这个戏的演出成为新时期小剧场戏剧崛起的信号。30年后的这一天,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由林兆华导演、濮存昕和何冰演出了契诃夫的《天鹅之死》和《论烟草有害》两个独幕剧。时光荏苒,当年的先锋锐气如今换成了韧性的坚持。
2012年末,由罗锦鳞导演的希腊当代剧作家卡巴奈利斯的《晚餐》在人艺实验剧场上演,由李六艺导演的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在北大百年讲堂上演。
中国国家话剧院也是一个具有众多保留剧目的剧院,该年度王晓鹰导演的作品《霸王歌行》《哥本哈根》在国话先锋剧场、国话小剧场上演,孟京辉的系列作品如《恋爱的犀牛》《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空中花园谋杀案》《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希特勒的肚子》《初恋》等在蜂巢剧场、国话先锋剧场和保利剧院轮回演出,田沁鑫的系列作品《红玫瑰与白玫瑰》《夜店之天生绝配》等也在国话先锋剧场和北大百年讲堂相继亮相。这些剧目不仅因演员越来越默契而增强了艺术表现力,而且显现出保留剧目味道越来越醇厚的意趣。
或许是为了回望话剧历史曾经的辉煌,或许是为了在喧嚣与迷惘的时代情绪中咂摸旧有的含蓄蕴藉,国家大剧院制作的吴祖光抗战时期的话剧《风雪夜归人》于12月15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在恬淡的忧伤与缱绻的诗意之中,演绎着一个京剧名伶莲生与官僚小妾玉春之间,为自主的人生与自由的心性而苦苦寻觅的恋情,尽管这是一首令人唏嘘的爱的挽歌,但确是超越生死、不舍不弃的幻梦。
新鲜:戏剧交流与展演
戏剧文化交流频繁,外来剧目经过邀请方的精心选择,不仅创造了靓丽的都市艺术风景线,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本土戏剧的艺术观念
3月,作为北京人艺戏剧精品邀请展的剧目,来自“契诃夫国际戏剧节”的《暴风雨》在首都剧场精彩呈现。《暴风雨》被称为莎翁“诗的遗嘱”,该剧由英国重量级导演迪克兰·唐纳伦执导,由俄国戏剧艺术家倾情演绎,讲述了一个带有魔幻色彩和传奇意味的爱情故事,舞台处理简约生动,意趣天成:一面半弧形的白色木墙安放在舞台后方,三扇大门既可用作演员上下场门径,也可展现海底沉船之中漂浮的人体,而大门关闭时,投射在上面的沼泽地影像则营造了遭遇海难的人们跋涉求生的境况。
4月至6月,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国际戏剧精品展演中,来自英国的三个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其中《上街的动物和孩子们》将动漫与真人表演结合;来自英国普罗派拉莎士比亚剧团的《亨利五世》和《冬天的故事》,以英国戏剧古老“全男班”的传统,用现代的手法演绎莎剧的不朽魅力。
9月,第五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在国家大剧院开幕,汇集了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瑞士、奥地利、丹麦、荷兰、波兰、韩国11个国家的12部作品。
10月17日至11月28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年举办的“华彩欧罗巴”戏剧演出季,邀请了来自德国、法国、俄罗斯、丹麦、以色列等国家的戏剧,如《暮之花》《水手之谜》《沃伊采克》《敌人,一个爱情故事》《如影随形》等,还有中外合作演出的《远离阿贡当/打造蓝色》《图兰朵》等,以及国家话剧院自身以欧洲剧本打造的演出,如《笑面人》《理查三世》等,这些别开生面的演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法国爱维吉尔舞团是一个由中老年女性组成的舞剧团体,此次来华演出了《暮之花》,上场的6位女演员,实际年龄在52至67岁之间,一个叙述者以话语描述着躯体渐衰的感觉,在她的叙述中,女人们用肢体语言将内心体验加以外化表现,她们抗拒皮肤的褶皱、乳房的下垂、筋骨的僵化、躯干的倾颓,正像叙述者所说的那样,她们不愿意将身体变成一锅稀粥,再被某种力量吞噬。她们在探讨“老去”这一生命现象,对于男人和女人所具有的不同意义。《暮之花》的导演否认这是一部女性戏剧,她说她们要探索的是生命奥秘。如果说“老”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那么这个戏则是通过老的过程的描述、表现,传达着生命内在自我的感悟与诗意。
以色列盖谢尔剧院演出的《敌人,一个爱情故事》改编自197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艾萨克·辛格的小说。这个戏以简约的舞台设计,显现了时空转化的灵活和空寥忧郁的气韵,导演以几块黑色幕板的推拉分合,对舞台时空进行了巧妙分割,且造成电影镜头般的远近景效果,细腻的情感交流场面则以面对观众的大屏幕的影像直播显示出来,而生活中的典型道具比如浴缸、电话亭、酒瓶等则非常真实。在戏剧所表现的沉郁而不失黑色幽默的情境之中,表现出二战之后经历磨难的犹太人精神世界的崩塌、理性认知的摧毁,以及他们无法面对自我、无法面对爱情的痛苦与尴尬。尤其应当称道的是演员的表演,他们很少有煽情的过火的动作与表情。比如赫尔曼,常常是麻木地冷漠地像幽魂一样走动,而这样不动声色的表演,我姑且称之为“零度表演”,却将经历过异常残酷的人生演绎出了深邃的丰富内容,令观众为之“移情”而不仅仅只是“同情”。
2012年的林兆华戏剧邀请展,邀请到了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为巴黎北方剧院导演的《情人的衣服》,这个戏在京津沪三地进行了巡演。据悉,很多观众热切地期待订购戏票,订不到国家博物馆剧场演出票的人,甚至干脆追随到天津去看戏。这台戏剧脱胎于南非黑人作家康·塔巴的短篇小说,情节并不复杂:菲勒蒙发现妻子玛蒂尔达与情人躺在床上,就躲进衣柜,叫着妻子的名字,情人穿着内衣就跑了,把衣服留在了菲勒蒙家里。从此,这套衣服便像一个魔影与他们的生活纠缠在一起,菲勒蒙称它为“我们的朋友”,要妻子给它喂饭、与它跳舞,带着它散步。一天菲勒蒙遍邀朋友在家中聚会,让妻子唱歌给大家听,正当众人开心之时,他突然让妻子请出“客人”,把情人的衣服挂在了妻子手上。妻子花容顿失,绝望之中默默地死去。彼得·布鲁克在舞台上放置了12把彩色椅子,另有三把黑色椅子供现场演奏人员使用,此外还有5只大小高低不同的类似单杠的金属架,这位以提倡“空的空间”而闻名于世的人,以极简的舞台形式演绎了人性的复杂肌理。
2012年,国际戏剧交流演出成增多趋势,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上演的《关于飞翔的湖泊》、蓬蒿剧场在南锣鼓巷戏剧节上演出的以色列的肢体戏剧《在海边》以及在东宫影剧院演出的爱丁堡前沿剧展剧目、西班牙的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也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艺术感受和审美启迪。
多元: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国营剧团与民营剧团并置,通俗戏剧与实验戏剧共生,传统与现代交汇,已经构成戏剧的文化版图
2012年的新剧目较之去年的贫乏局面有所改观。其中,王晓鹰导演的《理查三世》3月14日首演于国话新剧场,我们之所以称它是一台新演出,当然不是着眼于它的文本,实际上作为莎剧,《理查三世》在演出史上不乏成功范例。但是这确是一台全新的舞台意象创造。王晓鹰在戏剧里加入了京剧程式化表演、打击乐伴奏、蒙古族呼麦、宣纸背景、英文方块字书法等中式元素,演员的服装由汉服演化而来,舞台的布景中组合了三星堆图腾,该剧在英国演出,显示了超越古今、联通中外的艺术气度和美学新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戏显现了中国话剧民族化的新方法与新趋势。
7月13日,由田沁鑫导演、刘晓庆主演、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倾力演出的传奇话剧《风华绝代》在天津大礼堂首演。该剧是一个旧题材的重新演绎,早在1935年,夏衍就曾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历史素材创作过话剧《赛金花》,以一个妓女在风雨飘摇时代的所谓作为,讽刺清朝官吏的无所作为和昏庸无耻。《风华绝代》挖掘了这一题材的传奇性,电影明星刘晓庆扮演的赛金花,以自身的票房影响力,使该剧在多地巡演中获得了预期的商业效益。
9月4日至9日,由孟京辉执导的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话剧《活着》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该剧表现了在特定的历史境遇里颠沛流离的小人物的遭际。舞台上,多条平行深沟割裂开来,这里既是战争中战壕的再现,也是生命长河的象征,人们的命运在此起伏跌宕、千回百转。剧中两位主演黄渤和袁泉的精彩演出让话剧版《活着》增色不少。该剧在北京首演之后,又在杭州、广州、深圳等地展开了巡演。
9月15日,由任鸣导演,由蓝天野、朱琳、郑榕、朱旭、吕中、徐秀林等老艺术家担纲演出的北京人艺话剧《甲子园》在首都剧场亮相,不仅吸引了人们关注的视点,也激发了人们怀旧的情感。这个戏看似写了老楼、老树、老人,实际上表现的却是新事、新生、新境,它以老楼一个甲子的沧桑变迁,以其主人前世今生的轮替,揭示了历史语境下世事与人心的奥秘。
此外新剧目的演出还有:4月,由费明编剧,唐烨执导的作品《老爸,开门》上演于北京人艺实验剧场。5月,由国家话剧院、台湾“两厅院”和台北艺术大学联袂制作的《西厢记外传》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9月,来自三拓旗剧团的由赵淼导演的形体戏剧《水生》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中上演。12月,北京人艺以制作人形式,由唐烨导演,在人艺实验剧场推出根据秘鲁作家略萨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坏女的恶作剧》。
近年来,戏剧演出场地不足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因此,一些民营机构开始独立经营剧场,继繁星戏剧村、蓬蒿剧场、枫蓝剧场之后,木马剧场逐渐积累着人气和艺术的凝聚力,成为年轻的戏剧人施展艺术才华的场地。今年,蓬蒿剧场在四五月间举办了南锣鼓巷戏剧节,演出了《寻找剧作家》《歌声从哪里来》《我这一辈子》《男左女右》《泰特斯2.0》《爱战胜一切》等,戏剧节坚持剧本的文学性,以有文学基础的剧本打造优良的戏剧演出,同时坚持40元的低票价,培养青年观众特别是学生观众对戏剧的热情。12月,蓬蒿剧场又接办了已经在中国台港澳地区流转数年的“旅程戏剧节”,此戏剧节坚持“一桌二椅”式的简约舞台风格,以演员的质朴表演吸引观众。
2012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万通地产与北京木马剧场联合,在木马剧场主办了“第四届风马牛戏剧节”,演出了《明年这个时候》《感官旅程》《一镜一生易卜生》《迷雾》《上发条的梦露》《非常悬疑》《两个底层人的夜生活》等,他们坚持实验和探索多媒体戏剧,扶持有人文关怀的民间戏剧,尽管这个剧场因为开业时间短,还需花一定时间聚拢人气,扩大艺术影响力,但目前而言,因为王翀的带有实验性质的《雷雨2.0》《椅子2.0》《驴得水》等在此首演,这里已经成为非商业戏剧的重要试验场地。
2012年,话剧走向繁荣可谓曙光初现,这不仅表现为国有戏剧院团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还表现为中外戏剧荟萃、主流先锋杂糅、大小剧场共赢,更表现为仅北京一地全年的小剧场演出就达到了4000多场,基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13年,话剧必有令人满意的新答卷。(宋宝珍)
来源:中国作家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