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戏剧书店已在醒目位置摆放了有关于是之的出版物。 摄影/ 杨奉焓 |
演员于是之已离开人世三天,如今北京人艺正在加班加点筹办之后的纪念活动。记者昨日再次从人艺获悉,24日人艺人在首都剧场送别于是之灵柩之后,还将于25日(本周五)上午在剧院举行追思会。届时现场将由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主持,于是之的家属及首都戏剧界的专家学者等都将参加,以此形式表达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戏剧艺术家的哀思和怀念。
追思会首都剧场举行
明日人艺人将在首都剧场目送于是之灵车离开,而25日的追思会,也将在首都剧场大厅举行。记者了解到,明日于是之遗体从协和医院出发前,会在医院做一个短暂的内部告别仪式。不过只接待亲属和朋友。此外于是之的遗像也将选择一张他晚年时期祥和慈目的黑白照片。
于是之专区受关注
虽然于是之走得突然,但人艺此次还是反应及时,昨日记者在人艺戏剧书店看到,书店已经在醒目位置布置了于是之出版物专柜,而书客们也比往日多了一些,很多人都特意在于是之专柜前驻足,甚至拍照。
专柜内容,包括《于是之人生漫笔》《情泉》《落花无言——与于是之相识三十年》等或于是之本人自传类或他人回忆类的书籍,还有《骆驼祥子》《茶馆》《洋麻将》《丹心谱》《演员于是之》等音像制品、邮票等。
据剧场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人艺的于是之纪念展也在筹备中,预计追思会后即将布展,下周会向大众开放。
■ 细节于是之
衣
圆领背心、大草帽
北京人艺永远有一个“街道老大爷”,就是于是之。夏天的时候,他永远穿着一件儿最为普通不过的圆领白背心,还必戴一顶大草帽,跟胡同里的老大爷没什么分别,十分可乐。有一次,编剧李龙云和于是之相约去看夏衍先生,由于比约定的时间提早到了,俩人去农贸市场转了一圈。于是之看到小贩卖的蒜不错,就买了两挂。当时的蒜都是一颗颗编起来的,两挂蒜就是长长的两条,根本就没地方收,于是之一边后悔自己买错东西,一边又幽默地把蒜往脖子上一放,仿佛一条围巾。从夏衍家出来后,他仍然戴着草帽拿着蒜,这时一个初中女生从他身边走过,先是回头看了一眼,又走了两步,又看了一眼,直到第三次回头,她才怯生生地问:“您是于是之先生吗?”于是之笑着说,“姑娘,咱别弄的和地下党接头似的行吗。”
食
羊肚汤、烧带鱼、红烧肉
于是之有句名言:“北京人艺的食堂是天底下第一大美味”。当年他住在北京人艺四楼宿舍时,天天下食堂,他最喜欢食堂赵国安师傅做的羊肚汤、烧带鱼、红烧肉。于是之在生活方面十分不拘小节,基本不会做饭,所以食堂的饭菜对他来说就是美味了。从北京人艺建院一直到1984年左右,于是之都住在宿舍,剧院三番五次要给他调房他都不走,因为他舍不得人艺的食堂。
住
作家的小沙龙
于是之在人艺主持工作期间,一度住在首都剧场的宿舍里。直到1984年左右剧院给他分了房,才搬走。他的宿舍在四楼,如今已经改成了人艺博物馆。屋子是个里外套间,还不到40平米。这可不是个私密的地方,因为于是之特别爱和剧院的创作人员打成一片,因此每日都有导演,演员,尤其是编剧来他家吃饭、喝酒、聊创作。于是久而久之,大家都把他的宿舍叫做“作家的小沙龙”或者“小作协”。
习
洗衣粉来洗碗
他在生活上一些不拘小节的事,以及幽默的说话方式,也都成了他的可爱之处。比如,他爱用洗衣粉来洗碗,因为那时候没有洗涤灵,他认为洗衣粉能洗净衣服,也就能把碗洗干净,而且每天都是在首都剧场南四楼的卫生间里洗碗;再比如他做炸酱面,可以用酒精炉来做,爱用黄酱加甜面酱掺着吃,如果你问他什么时候酱才算熟,他的回答是,“当肉和酱一有融合的姿态,酱就熟了”。
口述:李春立(北京人艺影视中心主任)
■ 再读于是之
●《演员于是之》于是之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这本书里包括了他最重要的文章。第一部分是他的散文,其中《幼学纪事》曾经被选进中学课本。第二部分是创作谈,第三部分是怀念老师和朋友,第四部分是话说于是之,是我们写他。
●《我所知道的于是之》李龙云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李龙云写了一个有血有肉甚至是有缺点的于是之。他和老于的对话,完全是一种心灵的投入,展示了于是之的精神世界。他满腔热情,充满着对于是之的爱和理解。
●《平民演员——我说于是之》梁秉堃著,华夏出版社
老梁喜欢老于,同时他也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所以他记录了好多生动的故事。这本书他也是怀着对老于的爱来写的。
推荐人:童道明(戏剧评论家、剧作家、翻译家)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