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衣人3》的中文翻译大量采用本土化的俚俗用语,引发两极反应。支持者认为翻译本来就是再创作;反对者则掀起抓字虫的热潮,一一列举跟原文不符的地方,大加挞伐。
依愚见,翻译有三种境界,一是翻译字,把外国字按字面翻成中国字。但字乃是鲜活的生命,每个字的意思根据上下文、说话语气等会发生微妙变化。翻译字的人紧抱字典,一旦碰到多义字往往抓瞎。第二种境界是翻译意思,这些译者知道字词仅是符号,它们表达的意思才是关键。第三种境界是翻译意境和效果,这些翻译会琢磨,如果这个原文作者精通中文的话,这句话他会怎么说。
中国的翻译(包括电影翻译)以直译为主,一般来说,最多就是翻个意思,碰到不懂意思,就翻字。每每读到这样的中文,感觉跟读天书无异。但很少人批评这类译者,因为他会高高举起“忠实原文”的挡箭牌,把质疑者驳得哑口无言。我觉得,八一制片厂贾秀琰翻译的《黑衣人3》属于矫枉过正,是对那些囫囵吞枣式直译的一种挑衅,或者说,是对习惯于洋腔洋调的国人的一声猛吼,告诉大家翻译不仅仅只有一种方式,有时,跳出原文的字词可能更忠于原文的精髓。
就网上盛传的几个例子,确实走得有点远。但首先我不认为那是“误译”,译者显然不是不知道原意或不会直译,而是她想如何取得那句英语台词在美国观众中制造的效果,如何在中国观众中复制这种效果。那几句的确算不上翻译意境的成功典范,但作为尝试,这不但无可厚非,而且应得到鼓励,因为我们的现状不是这样的再创式翻译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多数译者把自己沦为翻译软件,或者用软件翻译,翻出来的都不能叫做人话。即便贾秀琰的翻译是总体失败的,她追求的目标是我上述的第三种翻译境界,仅凭此,她的立意就比逐字翻译者高,何况她的字幕在影院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贾秀琰用影片风格来为自己辩护。诚然,在一部用细节穿越来逗趣的喜剧作品中,通过翻译增加几段中式穿越又有何妨?但即便是正剧,有时也需要跳出原文来重新思考。我在拙作《你的,大大的坏》中讲到经典影片《日落大道》,里面的精彩台词被亦步亦趋的翻译搞得黯然失色。片中女主角写了一个剧本,颇为得意,男主角看了认为很烂,说了一句:“波莫纳那边会喜欢。”这样直译等于没译,因为没有几个中国人知道波莫纳是什么地方。那是洛杉矶的远郊,说话者的潜台词是,远郊的观众欣赏能力不如文青集中的市区,你或许可以忽悠他们。我建议翻成:“城乡结合部的观众会喜欢。”当然“城乡结合部”是一个中国特有的概念,会有观众因此出戏。比原来直译更懒的,是连句式都不变:“他们在波莫纳会喜欢。”句子结构忠实了,但意思反而拧了。比我的意译更大胆,不妨尝试“延庆那边专追捧您这种神作”,这样一来北京的观众便很有感觉,但风格跳得太厉害。
电影不像学术著作,一个词下面无法加半页的注释。香港TVB的影视剧字幕是兼顾各方的范例,但《黑衣人3》的尝试是有益的,你可以不喜欢不认可,但没必要上纲上线。(来源:南方都市报南都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