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娱乐 > 戏剧 drama > 话剧

话剧向上走or向下走之 话剧的底线

来源:搜狐娱乐
2010年06月29日16:26
[提要]话剧市场像个万花筒,大剧场,小剧场,一眼望去百花齐放,却看不出门道。有人首次踏入剧场就赶上个恶搞戏剧,以为话剧都是恶搞风格;有人第一次碰上了个晦涩点的,没看懂便对此种曲高和寡的艺术形式深恶痛绝。而相对于绝大多数话剧观众来说,一个“好话剧”的标准似乎始终是模糊的...[我来说两句]

  立起人物才能撑起戏


《老舍五则》

  改编自老舍短篇小说,由林兆华导演的话剧《老舍五则》从香港艺术节赞誉归来之后,在北京的上演也大获成功,一大亮点在于让人过目不忘的人物。剧中的人物都是小人物,贫民,戏子,小职员,小媳妇,用小人物讲人道主义情怀非常容易脸谱化,落俗套。在老舍的原著中,人物对白很少,许多是心理活动,本来很难改编成戏剧,但在《老舍五则》中,该提炼的提炼了,人物在不多的台词中瞬间树立起来。刘佩琦在剧中一人饰演四个人物:《柳家大院》的算命先生、《也是三角》的孙占元、《断魂枪》的沙子龙和《兔》的票友俞先生。一个演员,一个舞台,四个人物,却一个一个的独立出来,一点看不出刘佩琦自己的影子,这点妙在演员好,更妙在剧本和导演。人物永远是戏剧万变不离其宗的内核,有立体的人,才有真实可信的故事,才能谈得上表现手法。

  之所以拿出《老舍五则》来说,正因为这部戏融合了老舍五个短篇小说,每个篇幅中表现人物的容量都有限,但戏却异常的好看。所以,请许多借先锋的名义打碎故事,抛弃人物的创作者先掂量一下再叫嚣吧。篇幅长短,结构如何都不是障碍,故事终归要让人来讲。

  当西方先锋戏剧被引入中国之后,“三一律”再不是死规矩,舞台上,一个演员可以饰演多个角色,时间和空间可以被打破,一部戏也可以不止讲一个故事。先锋的观念本是拓展了艺术的可能,被盲目的套用却成了许多导演脱离根本的借口。借“先锋”之名,许多话剧开始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拼贴段子,故弄形式。后果便是,看话剧成了听笑话,看的时候也笑了,之后想讲给别人听,却发现什么也记不住了。

  孟京辉的成名作《恋爱中的犀牛》足够先锋,但这部戏之所以可以从1999年开始历经3个版本,更换了一批又一批演员火爆至今,依然得益于剧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偏执的马路为爱走投无路,杀死自己饲养多年的犀牛,将心脏献给绑架来的明明。为爱忧伤的明明宁愿带着幻想将身体献给陌生人。甚至其中短短的过场戏,也捧红了饰演无辜的推销员牙刷的李乃文和饰演风骚女演员红红的杨婷。也是先锋,也不写实,一样需要人物才能成为一部好话剧。

[1] [2] [3] [4] [5] [下一页]
(责任编辑:炊烟)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娱乐资料库 影讯    电视节目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娱乐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