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一村
眷恋,在这一村
赖声川+王伟忠
创意大师双星会
从意外旅程到落地生根的大时代故事
眷村,一种台湾特有的居住区域、生活型态与族群文化。1949到60年代,因应政治环境的动荡,意外渡海而来的战后新移民,在原本只是暂时落脚的村子落地生根,发展出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出源于嘉义眷村的时代大戏,取材自台湾最知名的制作人王伟忠的眷村成长故事。为了实时保留眷村史,他全力投入,制作纪录片、写书,亦与好友【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赖声川擦撞出合作舞台剧的创意火花,《宝岛一村》的概念于焉成形。
这出结合了表演艺术与影视界双大师的精采好戏,将呈现眷村三代住民、四个家庭的故事。为发展《宝岛一村》,赖声川导演已广泛搜集了许多故事与相关研究,将以笑泪交替和辛酸诙谐,回顾这群五十年代台湾移民的生命历程;并透过剧场,试图建立眷村口传历史的基础。
初来台湾时,这群移民的居住空间简陋而临时,每家都只有两、三坪大。紧密相依的聚落里,夹杂着南腔北调、四川牛肉面与韭菜饺子争香的热闹景观;竹篱笆里外的族群交会,也渐层上演。
从第一代思乡、盼回乡的眷村人,到第二代在台湾出生、土地认同概念逐渐转变的「眷村子弟」,两代人共同型塑出色彩鲜明的生活意象与价值态度;建筑、人际互动、政治行为和生活惯用语,都自成一格。紧密的群聚情感与专属的生活记忆,更赋与「眷村」二字独特而传奇的精神密码。
随着人口外移与社会变迁,眷村陆续改建,区域特性也逐渐稀释,但这半世纪的历程,不仅是岛屿空前绝后的文化景观,更是弥足珍贵的族群融合史。「融合」,绝对是最具台湾跨时代特色的本土精神。六十年前,竹篱笆里外的人,靠着这股融合力,共同建构土地认同;
二十一世纪的新台湾人,也正学习用平等尊重的心态,接纳来自东南亚与海峡彼岸的新新移民。
这是一这个生命故事、历史故事,也是快乐又动人的故事
从幕起到幕落,舞台上呈现的,将是任何一代的台湾住民,都应重新认识并永志不忘的重要历程。
大陆的观众也将同台湾民众一道体会台湾眷村文化在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所代表的意义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