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亚洲电影产业所有的问题,答案都可以归结为一个词语——中国。中国,这个拥有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的电影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并且以迅猛的势头不断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中国电影已经开始影响世界票房,还表现在中国内地电影产业赋予了“合拍片”新的定义,并通过“合拍片”模式将香港电影产业纳入自己的版图,吸引周边地区的电影人到中国内地拍电影。
中国大陆:中国电影新的集散地
2008年底,影片《非诚勿扰》(If You are the One)登陆大银幕。这部影片以强劲的势头一直热映至2009年1月,并最终以3.25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打破近10多年来由《泰坦尼克号》(Titanic)保持的票房最高纪录。然而这只是个开始,仅几个月之后,这一最新纪录就被《变形金刚2:堕落者的复仇》(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再次刷新。《变形金刚2》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突破了4亿元人民币大关。
不论这些成就是得益于某些电影制作人的明智决策,还是受益于国家政策的利好变化,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前景无限广大。据中国电影网预计,2009-2010年票价可能突破100元人民币的华语影片多达十几部,而在两三年前,这样的华语影片仅有两三部。这些影片既有在中国内地拍摄制作完成的,也有在中国香港和台湾拍摄制作、但以内地为目标市场的。许多香港著名电影人已经移师内地,到中国电影产业的“重镇”北京大展拳脚,这其中就包括著名导演吴宇森、陈可辛、徐克和陈嘉上,也包括陈德森以及著名制作人黄英华等。
这引发了关于香港逐渐失去其亚洲电影中心地位的担忧。不过,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像嘉禾电影有限公司这样的大型电影公司退出电影制片业,随着老式低成本的粤语片在亚洲市场逐渐式微,香港已经在失去其亚洲电影中心的地位。于是,不少香港电影人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内地。还是用数字来说话:今年7、8两个月,共有11部香港影片或香港、内地合作拍摄的影片在内地上映,而去年只有5部这样的影片在内地上映。而且,这些影片所带来的票房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80%.这些影片包括麦兆辉和庄文强联合执导的《窃听风云》(Overheard)、邵氏电影近22年出品的首部影片《变节》(Turning Point)。
麦兆辉说:“去年我们推出了影片《大搜查》(Lady Cop & Papa Crook),当时,为了更加适应内地电影市场,赢得内地观众的青睐,我们曾做过许多努力。不过,在拍摄《窃听风云》时,我们又回归到香港影片的制作模式。我想,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新出路,那就是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要在保持自己原有风格的基础上做适度调整。”
韩国:强势回归
本世纪初,韩国电影异军突起,迅速成为世界电影的又一核心。但两年前,韩国影片的制作预算有些失去控制,雪上加霜的是,来自风险资本基金的热钱逐渐失去了对电影的投资热情,国内外影迷也对“韩潮”影片也失去信心。
不过今年,韩国电影大有强势回归之势。韩国电影投资和发行公司CJ娱乐推出的灾难片《海云台》(Haeundae),上个月成为韩国电影历史上第五部观看超过1000万人次的影片,同时也是近三年来惟一一部观影超过1000万人次的影片。此外,影片《超速绯闻》(Speedy Scandal)的观看人次达到830万,《国家代表》(Take Off)的观看人次突破500万,《七级公务员》(My Girlfriend is an Agent)的观看人次达到400万,恐怖片《食人猪》的观看人次也相当可观。
CJ娱乐国际部负责人Mike Suh说:“我们现在相当满意,风险资本又开始为我们投资了。不过,虽然电影票房增加了,但我们的相关产业还是很落后。”
日本:本土影片市场份额增加
长期以来,日本的娱乐市场规模在全球一直位居第二。尽管有不少评论文章认为,日本的娱乐产业停滞不前,即将被中国或者印度超越,但在今年上半年,在没有宫崎骏动画大片上映的这六个月时间里,日本本土票房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增长了17%,本土影片的市场份额达到了60%左右,而不再是与好莱坞影片平分秋色。
今年上半年,日本的票房大片包括:《菜鸟总动员:毕业》(8500万美元)、《名侦探柯南电影版》(3700万美元)、《生命最后一个月的新娘》(3300万美元)、《热血高校2》(3100万美元)、《二十世纪少年》(3100万美元)。中日合拍的影片《赤壁:下集》(Red Cliff: Part 2)票房收入5850万美元,成为日本今年票房收入最高的合拍影片。《赤壁:下集》由日本Avex巨额投资和联合发行,是一部多方合资的华语影片,也是亚洲电视史上最昂贵的影片。
不过,日本电影市场也遭遇了和韩国电影市场相类似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中,表现最突出的便是影片的两极分化现象。一部分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影片通常都是由热门漫画作品改编。而与此同时,许许多多或本土或引进的小成本电影和独立电影,却经营惨淡,乏人问津。
亚洲电影融资
与欧洲和美国相比,近几年,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电影融资相对比较稳定,因此,亚洲的电影人们可以放开手脚,拍摄一些预算相对较大的影片。
亚洲的电影融资为什么比欧美更为稳定呢?
第一个原因是,亚洲电影人并不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而是通过普通股权基金等方式筹措资金。而且,亚洲国家对电影产业的公共补贴和减税优惠很少,不像欧美国家那样普遍,不过新加坡和韩国例外。
第二个原因可以归结为“中国因素”。中国的电影融资几乎无迹可寻,通常是来自于与电影产业毫不相关的其他产业。这些投资者对电影艺术和电影制作知之甚少,他们经常出资拍电影,但也仅限于此。当然也有例外,陈可辛导演的人人电影、光线传媒以及上海广播电视台(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都能脚踏实地,为中国电影产业做一些具有长远意义的事情。
中国正在一步步崛起为亚洲电影的中心,今年六月份举行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便是一次生动的例证。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许多国外电影人参加了一次关于“合拍片”的专题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的讨论主题最终演变为中国电影人如何才能开拓更大的市场,中国内地如何吸引更多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的资金和专业人才。
近来,在中国制作、发行和投资电影的权利似乎已经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而微妙的问题。世界贸易组织针对美国音像制品在中国的准入问题做过调查。今年8月份,世界贸易组织做出裁决,要求中国加强对音像制品的版权保护条例,这让好莱坞电影在中国市场有了更多的准入机会。不过,短期来看,这一问题可能不会轻易得到解决,因此,中国本土电影市场发展太快了,几乎不需要拓展美国市场以取得“互惠”效益,简而言之:好莱坞电影需要中国市场,但中国市场并不那么需要好莱坞电影。
美国媒体娱乐融资公司Screen Capital International常务董事大卫·摩尔纳(David Molner)表示,如果今年没有外商投资,好莱坞或许就会因资金匮乏而减产。
“要么吸收亚洲投资,要么我们只能停产。”大卫·摩尔纳说道:“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亚洲国家很可能最快走出经济危机,最快实现经济恢复。”
或许,很快就有某家中国或韩国公司,踏着印度娱乐业巨头Reliance ADA集团的脚步,收购好莱坞某家电影公司,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