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华山路,奚美娟终于有时间可以坐下来享受一个悠闲的午后。过去的将近两个月,由于担任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讲述人”,奚美娟始终处在紧张并兴奋的状态。回到上海,奚美娟依然沉浸在北京国庆60周年时的热烈氛围和巨大喜悦中。说起《复兴之路》和国庆观礼的点滴,奚美娟显得滔滔不绝。她说:“这一次的创作,对我来说是很全新的艺术尝试,是太独特的人生经历。”
奚美娟 王浩然 早报资料
奚美娟担任《复兴之路》的讲述人
《复兴之路》
是全新的艺术尝试
《复兴之路》是继《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之后,我国舞蹈艺术史上的第三部音乐舞蹈史诗。在这个展示中国近现代160多年宏大历史画卷的史诗中,奚美娟担任的是整场的讲述人。她和丁建华,也是仅有的参加了这个演出的两位上海艺术家。
“这个活动太重大了,整个剧组一共有3000多人,都是从全国找来的。”奚美娟回忆起这段经历觉得十分难得。总导演张继钢从奥运结束之后,便着手筹备这一重大演出,奚美娟则是他最早定下的演员。
因为在张继钢看来,奚美娟平日这种娓娓道来的表演风格,是讲述人最合适的人选。
“我觉得导演对我的选择既是一种信任,也是我们彼此在艺术上的认同。”奚美娟说,“我也不是不会"叫",但我觉得这不是我喜欢的表达方式。”《复兴之路》在艺术上一直在追求突破和革新,讲述人不再是以前主持人的角色,她的基调因此至关重要。
奚美娟琢磨了很久,觉得“讲述”的最大难度在于,“不能没有态度,也不能太有态度”。于是,每一句话,她都研究了很多种表述方式,记下了厚厚一摞笔记,然后选出最合适的。而平时除了排练,就是睡觉。“压力太大了。”奚美娟笑说。直到最后,她说起这些台词,自己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泪流满面。
国庆60周年很“国庆”
“上海的很多朋友没有能现场看到《复兴之路》,真的很可惜!”奚美娟说,这台演出的震撼力是很难形容的,但是电视转播的呈现比之现场,有着天壤之别。
“我第一天到剧组,走进人民大会堂,当时就被整个舞台的气势镇住了。导演看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问,你恐高不恐高?”直到奚美娟第一次爬上舞台,才明白导演问话的用意:“舞台太高了,大会堂拆掉了整整7排座位,最后搭建的环形舞台有70多级,相当于4层楼高,我第一次爬到最高的地方,往回一看,当时就蹲下不敢动,吓吐了。”
而更让奚美娟动容的是整个剧组的精神。“我在剧组的一个多月,从来没有过排练的感觉,每一次都像是正式演出,几乎所有的排练都是穿着演出服的。这么大的合唱队,只要有一个人有小动作,就会被导演逮住。”尽管看了无数遍节目,但演出前的最后一周,奚美娟坐在台下,依然会热泪盈眶。振奋和自豪的感觉扑面而来。
十一那天,奚美娟和廖昌永作为上海邀请观礼并参加晚上联欢的文艺工作者坐在了天安门上。“那一天实在太高兴了,所有的人都很兴奋。”在北京度过了整个国庆,奚美娟被北京那种狂热的欢庆气氛感染:“我这个国庆真的过得很"国庆",太有意义了。”
从《复兴之路》剧组回到上海,奚美娟打算好好休整一下。“这次演出《复兴之路》,我舞台剧的功底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很多人说,长时间不上台会陌生和紧张,但我只要一站上舞台,我觉得所有的感觉就都回来了。所以我想我可能和舞台还是有缘分的吧,话剧我还是一直想演的,希望有机会能演出一些经典的作品。”她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