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乔志峰
《建国大业》导演韩三平、黄建新率演员邬君梅、陈坤、王学圻、刘仪伟等到广州宣传该片。在将该片全国票房期许提到4.5亿的同时,韩三平当天承认正在筹拍《建国大业》前传,“姑且暂定名《建党大业》”。《建党大业》将成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于2011年上映,明星更多,唐国强或出演袁世凯。(9月16日《广州日报》)
拍完《建国大业》拍《建党大业》,并且《建党大业》中的明星会“更多”。由此看来,韩三平是誓将“明星大业”进行到底了。
自打《建国大业》开拍以来,其明星阵容就成了影片的一大“亮点”,给媒体和坊间提供了不少报道素材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影片起用的明星不仅阵容庞大到“史无前例”的地步,并且他们的国籍也是五花八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虽然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并不为过,但更多的人还是对中国的献礼片却由“联合国军”来演颇有微词,有人调侃道:一群外国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拍中国的历史大戏,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这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奉献精神!也有人愤愤不平:让“外国人”饰演老一辈革命家和英雄,是对逝者的大不敬,也是对国人民族自尊心的极大伤害!
一部电影,并且是一部建国60周年的献礼片,其剧情和艺术性并未得到多少关注,整个社会的目光几乎都被外籍明星的“光芒”给吸引走了,对导演和主创班子而言,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可是,从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来看,相关人士并未因此而感到哪怕一丁点难为情,相反,他们却很是“享受”坊间对此进行的争议和抨击。并且,他们自己也对此津津乐道,有机会就拎出来晒一晒,做出一副唯恐天下不知故意“招骂”的姿态。他们的如此作派其实并不难理解——毕竟,这是多么好的一个炒作的噱头啊!这年头,只要能炒作起来,就能赢得市场、名利双收。至于炒作的题材是香是臭,谁又会去在乎呢。
显然,庞大的“联合国军”让《建国大业》尝到了甜头,不仅名声大震,成为近期炙手可热的大片,其票房预期也由原先的1.8亿一下子提到了4.5亿,这怎能不让身为导演的韩三平乐不可支呢。于是乎,他下决心要将这一“先进经验”发扬光大了;于是乎,《建党大业》一个更为庞大的明星队伍就呼之欲出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可能已经有一些艺术工作者从韩三平的“成功”中发现了“金山”,摩拳擦掌,也打算从“明星大业”中分一杯羹了吧。果真如此的话,不能不说是中国电影界的一大悲哀。
一部影片,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艺术水平和思想水准说话,仅靠一群明星助阵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窃以为,忽略了历史大片本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一味投机取巧去追逐“明星大业”,无疑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早晚会受到市场和观众的惩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