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本应在家安享晚年,可最近,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评剧“洪派”创始人洪影先生却为了一件事奔波忙碌。她要把从艺70余载来编创的评剧经典剧目录制下来,制成珍贵的音像制品传承下来,振兴评剧事业。
珍贵影像保存不完整成遗憾
生活中的洪影仍透着艺术的气息。14日上午,见到她时,她身着得体的衣服,头上别着两朵精致的小红花,平易近人的笑容时刻挂在脸上。说到高兴处,像个孩子似的滔滔不绝,还饱含深情,有板有眼地唱上一段,可谈及传承唐山评剧的难处,老艺术家哽咽、流泪。
洪影8岁学戏,经历了评剧开蒙、京剧做科,又转为评剧的从艺生涯,到现在整整72个年头了。72年的艺术人生路,洪影共上演了近200个剧目,一万余场次。先后创作出了《刘伶醉酒》、《梁祝》、《红龙转》等二十几部洪派戏,可令人遗憾的是,演出的影像资料都没有完整地保留下来。
“当时也没有录像,很多影像没有保存下来,后来唐山大地震发生,很多珍贵的资料也都没了,真是可惜了。”说起这些,洪影难掩内心的悲痛。洪影心里一直有两个心愿,一是要振兴评剧。“我希望能和支持评剧的戏曲爱好者、有责任感的企业家一起,建立起一个爱心基金会,帮助那些有天资,又因家庭贫困学不了戏的孩子们。”洪影说,她的另一个心愿就是,把自己的唱段收集归纳起来,最好把影像资料再次录制,传承给后世,发扬“洪派”评剧艺术。
录制前15段几经波折困难重重
2005年初,洪影选取了自己创作的15个经典唱段,自费录制《洪影演唱专辑》。“经济问题是大事,幸亏有弟子和亲朋的帮忙。可是筹集到的资金还是有限,我只有拿出仅有的积蓄,精打细算着花,才勉强够把前15段拍完。那时候,我和戏迷们一起去找戏服,联系场地和拉道具的车辆,困难真是不小。”
为了完成前15段的录制,公园、茶馆都出现过洪影老先生装扮后的身影。当年的南湖公园还比较荒凉,在那里录制时,汽车一过尘土飞扬,往往在这个时候,节目就得重录,而洪影先生也得反复录演。
前15段拍摄历经9个月的时间,戏服湿透是常有的事情。其实洪影先生身体并不好,1999年还查出了子宫癌,很多时候,她都是硬挺着来完成录制工作。说起这些,这位对艺术有着执著态度的老艺术家称并不后悔。“这是一生积累下来的艺术成果,不能白白地流失啊。”洪影说。
再苦再累也把洪派艺术珍品留下
洪影哽咽着说,唐山是评剧的发源地,在这片沃土上,评剧更需要弘扬、振兴和发扬,“真想在我的有生之年,把这些艺术资料都能录制下来,留给后代。”
最近,在家人帮助下,洪影开始整理《洪影演唱续集》。由于这些唱段都是洪影先生早年的经典作品,她需要努力回忆才能唱出来。唱出来后,洪影先生还得用录音机录下来,由琴师重新汇谱、整理、合成。谱曲结束后,洪影先生得亲自装扮上来录节目,一遍录不好得录两遍,两遍录不好得录三遍,往往一份资料弄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耗费很多精力。这些工作对年逾八旬的老人来说非常艰难。“我不怕苦,这是我的责任,去年我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和人民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要对得起这个称号。我要把我会的东西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别人,让更多的人成为评剧艺术的传承者,来进一步发展评剧艺术,振兴评剧事业。”
“录制前15段时,为节省资金,场景等各方面都有些粗糙,这种遗憾不能留在后15段里。”录制《洪影演唱续集》,对洪影来说,可能还有更多难处。找资金就让她深感力不从心,此外,她还要耗费更多的精力去找琴师、场地、录音棚,联系剪辑出版的地方。“有时真是力不从心啊,可一想到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完成这点心愿,我又心有不甘。”洪影说。
虽然经济和身体上有很多困难,可80岁高龄的老艺术家仍孜孜不倦,为戏而忙,为中国评剧文化而忙。
评剧“洪派”艺术不仅属于洪影本人,更属于评剧,属于唐山,属于国家和人民。我们由衷钦佩洪影先生竭力奉献的可贵精神,相信一些热衷于评剧的仁人志士会和老人一道,共同完成这项对社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记者 齐雪芳)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