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金婚》剧照 |
“金婚”是一种奢侈。每个走进婚姻的人都怀有着对这份奢侈的向往,都渴望一生拥有一场白头偕老的圆满婚姻,但是究竟付出多大的努力甚至运气,才能在漫长岁月里保持婚姻的温度?我们想通过这样一部长篇编年体电视剧,展现一对平凡夫妻五十年漫长婚姻生活史,在时代变迁中为婚姻、爱情和家庭寻求一个完美的答案。
我们试图建构的是一种以强调个人化和亲历感的叙事模式为原型、以社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以反映中国人传统情感牵连的历史认同为取向的作品,把《金婚》做成用细腻的情感剖析和强烈的社会关怀来展现的一段婚姻长史。男女主人公的婚姻始于阳光灿烂的五十年代,他们经历着新中国历史上变化最激烈最巨大的五十年,遭遇种种幸福和坎坷,最终牵手走进金婚,为我们写下一部感人至深的“婚姻的教科书”。
而对于爱和婚姻的求解,并非这部剧的唯一目的。它不仅要讲述两人五十年的婚姻生活史,同时更应该是一部新中国的共和史。他们的婚姻不仅经受了本身的考验,还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社会变化折射家庭内部,并影响着家庭关系。他们经历着婚姻家庭及时代变迁带给他们的种种困惑与烦恼,他们遇到的问题困难以及思考,可以引发婚姻内各个年龄层的共鸣。作品要用简单、质朴的影像,记录生命体验和想象的一种解读,捕捉到时代与人真实的面貌,由此出发而产生作品最为独特的价值,即使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之间能够有共同的情感语言,证明社会、传统与人所本该有的情感、关心和幸福的可贵,激起真正的社会共同体、文明共同体的全部的精神、人性和命运。
在《金婚》里,我试图讲述的是一个常态婚姻中出现的可能性,跟传奇无关。现在很多伦理剧,剧中动辄生离死别,情节离奇诡谲。传奇可以出现在生活里,但终归不是生活的常态。毕竟大部分老百姓过的依然是平常日子。相比于传奇,我更希望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有意思的细节。把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夫妻家庭婚姻生活的种种问题一网打尽,讲述身边各种细微的琐事,用婚姻中丰富生动和真实的生活细节,展示夫妻关系和婚姻生活的本质,告诉大家,爱情和婚姻都是需要精心呵护经营的。这样的真情实感流露,才能真正让观众喜欢,同时在实现娱乐价值和认识价值的同时,引发深刻的社会认识并展现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部真正贴近老百姓、经受住大浪淘沙的考验仍然能保持自身价值的情感社会剧精品。
关于影片构思。最初在我头脑中形成这部剧雏形,灵感来源于我的父母。一次80多岁的父母吵架,我赶快回家劝。在离开家的路上,我突然有了想法。小时候我们总觉得父母之间的感情太过平和,偶尔唠唠叨叨的争吵,完全远离了当时想象中的爱情那么浓烈,但慢慢我们才发现,一向以慈祥平淡之态展现给孩子们的父母,也曾经在属于他们的漫长岁月里,有过那么多的故事和儿女情长;才发现真正的感情,不过源于漫长生活中的磨合。他们的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一个电视剧。现在说离婚的电视剧多,说白头偕老的还真不多。后来我跟其他人一商量,决定跳出“非正常婚姻”的路子,讲述每家每户的正常婚姻形态。
关于体裁形式。《金婚》的体裁可以说是它的一个亮点。这种创新形式应该可以说是开创了情感剧编年体的先河。我觉得婚姻当中的问题特别多,就用编年体这种形式,尽量多地把问题都放在里面,一年又一年地讲述这对夫妻的五十年坎坷婚姻路。一集讲一个主题、一年的事,从恋爱到结婚,从性生活到各种生活习惯的磨合,从怀孕到婆媳关系,50个不同话题几乎可以将婚姻面临的问题一网打尽。结合各方面的考虑,编年体还是非常合适的,不仅会给观众耳目一新的形式感,同时在节奏把握和剧情发展上都很适合这部家庭剧。
关于风格基调。朴实和原生态是我给这部剧定下的总体风格基调。在低调中回退入生活流,还原生活的原生态,用朴素、细致的手法去描摹,把最真实的面貌呈现给观众。这种选取和刻画都应显示对生活流本身的积极还原姿态,剥露出人们所身处其中的日程生活状态。让观众感受到的不是剧情,而是生活;体会的是温情,而没有滥情。可能他们看过之后会觉得很好看,但是又说不出好在哪儿,只沉浸在剧中描绘的那种岁月里积攒和磨练的温馨里。这样才能回归一种平实的、属于生活的趣味和情怀。
关于服化道。这部剧频繁地更换年代,应该说会给服装、化妆、道具出一个很大的难题。要原汁原味地呈现各大年代的特色,服装和道具部门必须想方设法,从民间征集大量反映时代气息的服装和生活用品。从上世纪的自行车票、火柴盒到“黄面的”,所有的细节必须给人非常强烈的年代感。这部剧使用的道具大概要以数万件计,几乎可以列入现实题材电视剧之最。只有做好每一个细节,做出强烈的情景真实感,才能够顺利引导观众进入一个个假定的情境当中去。
关于拍摄。这部戏拍摄的最大难度就在于如何处理好跳拍所带来的情绪记忆问题。片子的长度是50年,拍摄进度、场景的安排会迫使按时间拍摄,而只能跳拍,所以可能经常会遇到20岁的戏接拍70岁的戏。这就要求时刻注意情绪记忆,同时随时提醒演员,这个很难,绝对不能忘记情绪的转化。对于摄影和声音,主要要突出年代感和真实感的还原。视觉效果很重要,处理好光影色调随不同年代产生的质感变化,处理好怀旧的感觉和年代气氛。另外同期录音的质量,它所能带来的原汁原味,也是打动观众的重要因素。
关于演员。可以说金婚不应该是靠拍出来的,而是靠演出来的。有好的故事和明星是有收视的先决条件,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不是好的作品,演员的诠释特别重要。对于这部戏的主演来说,50年的年龄跨度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挑战。造型也许并不是大问题,重要的是怎样突出各阶段人物的年龄感,怎样把人物的生活状态演出来。要强化人物的性格魅力,另外男主角的表演如何展现强烈的幽默感和张力,男女主演在反映各年龄状态之间的配合等等,特别是他们说话的时候,那种反应都要是夫妻才有的,让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家人。
金婚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要两个人都得寿命长,另外是无论哪种夫妻,磕磕绊绊也好,相敬如宾也好,必须要共同生活了50年没分开。金婚是每一对夫妻的理想,不然怎么会有祝百年好合、白头到老的话,不过想要达成这个理想并不容易,对于现代人就更难了。家庭都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婚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金婚”让我们预知未来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坚信自己的婚姻。
我拍这部戏的目的只是希望人们能够记住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难忘的平实情感。所以它从头到尾都在讲述一段唠叨中有爱,埋怨中有情的回归传统的感情,基本上没有为了填充戏分而生硬编造的戏剧化情节。我希望它带给人的是一种一直保持着“街头巷尾”式的亲切感。如果它能够做到让观众感动,唤起了一些属于他们岁月中的记忆,能珍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样相濡以沫的感情,那么,我们的创作初衷应该也就可以说实现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