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白色T恤衫扎进裤子,白色棒球帽,手上还戴着一个雪白的护腕,陈道明一落座就把一盒中南海和一个打火机放在桌上,一副“要好好聊聊天”的样子。而事实上,听到自己想回答的问题,便说“这个问题好”,觉得答案不精彩,就会跟大家商量,“我觉得这个问题有点‘白开水’,我只能重复说过的话,要不换一个问题?”陈道明在发布会上,完全放松地跟大家讲述着他和“唐山大地震”的故事。
地震时,我家成了“橱窗”
“唐山到天津一个多小时车程,地震可不管这一个小时,”地震时正在天津人艺学员队的陈道明对记者说,“姑娘,你没赶上这种事真好,最好不要经历。太恐怖了!”
每每提起1976年那个夏夜,陈道明就像打开了话匣子,给冯小刚描述“从宿舍往外跑时,漆黑的楼道不停地摇晃,四处滚动的都是炉子翻倒后散落的通红的煤球”。这个画面让冯小刚也希望加入到电影里。
除了印象里最深的这一幕,家在天津的陈道明对那时的恐怖场面仍记忆犹新:“地声加上天光,天津市的房子大概倒了40%。我们家住的三层楼虽然没有倒,但已经有整个一面墙都不见了,家家户户都像摆在橱窗里展览。太恐怖了,一点也不好玩,我再也不想经历了!”
拍地震,因为军人情结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历史上发生在我们国家的任何自然灾害,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军人,他们是最勇敢的人。在《唐山大地震》里演一个军人,是完成我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的心愿。”
陈道明表示,他有着浓厚的“军人情结”,这次终于在《唐山大地震》里穿上军装,并且出演一个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开赴灾区,救助百姓的军人,让他非常高兴。除了这个情结,与冯小刚的默契,也是他毫不犹豫就答应加盟的重要原因。
从《北京人在纽约》到《一地鸡毛》,陈道明觉得他和冯小刚之间的默契“没有问号”:“这跟他现在的成就没有关系,全国导演中有文学功力的人本来就不多,能自己把剧本改得那么好的导演简直是凤毛麟角。当时小刚还不是那么出名的时候,我就觉得他有这样的能力,很信任他。这次他跟我一说这个剧本,我只有一句话——啥时候拍,你通知我就行了!”
找回忆,还原时代气质
与导演的默契没有问题,剧本也让陈道明直挑大拇指,那么下面的问题就是演技派的他如何发挥了。“难度就在于熟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对那段历史的熟悉,对那个时代事物的熟悉,更有对那个时代人的精神面貌的熟悉。
“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气质,这是最难复制的,比做出地震的技术还难。怎么才能像那个年代的人呢?我们每个演员都还在摸索,”在杭州拍摄了十余天的陈道明表示,“没经历过的那些演员是在寻找,而我们这些人则是在回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