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曼玉这样的王牌女星在香港已不多 |
| |
张家辉多年配角熬出头 |
| |
张静初是合拍片导演的宠儿 |
| |
周迅给香港女演员带来很大冲击 |
| |
港片中的老面孔仍在撑大局 |
翻《窃听风云》演员表,你会看到一长串熟悉的名字:古天乐、吴彦祖、张静初……抛开刘青云的身影,爱看港片的观众说不定会以为这又是一部《门徒》。
翻翻古天乐的作品年表,他出现在你视野中的频繁劲儿,说不定会让你惊掉下巴:刚看完他的《保持通话》、接下来就是这部《窃听风云》,别忘了,月底还有他跟大S又一次合作的《大内密探零零狗》。而据说在2010年之前,他还会出现在三部片子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片里,我们看不到新鲜的面孔?为什么曾捧红林青霞、王祖贤、朱茵、黎姿的香港电影里,我们却越来越多地看到来自内地的周迅、徐静蕾、张静初?
男明星们有限的排列组合,女明星们几乎销声匿迹的尴尬里,港产电影似乎真的日渐式微。
港产男演员就是断了层
《窃听风云》香港新闻发布会上,导演尔冬升再次提到“香港电影之死”,又抱怨香港男星少得没法挑。这忧虑没错,数数我们心中的港产男演员,除去成龙、周润发、李连杰,就是刘德华、梁朝伟、刘青云。黄秋生、曾志伟也可一提,至于古天乐、吴彦祖和张家辉,都是演尽配角后难得翻身的案例。于是,这几张面孔几乎包揽了每年所有的重磅电影,偶尔有点生面孔,也被淹没在众多明星光芒之后。
对此,张家辉深有感触:“这些年来拍来拍去就是我们这帮人,很多导演也都头疼的,他们想找新鲜面孔,但是就是找不到有演技又有号召力的年轻人。”
观众看明星买票,导致制片方总是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演员。影评人宗珊称,市场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香港男演员里新人的出现,“片子出来是要卖钱的,你一个生面孔,能吸引多少人?”
年轻一辈里,谢霆锋、余文乐、陈奕迅似乎能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但这太有限。“现在的年轻人都选择当歌手、拍广告,这样容易赚钱,但唱片公司限制多,坏角丑角都没法演,他们自然成长不起来。”张家辉感叹。
资金大量倾注在刘德华、梁朝伟们的身上,导致年轻、努力的男演员无法更好展现,吴彦祖就曾抱怨过主角永远是熟面孔,自己总没机会。张家辉坦言也曾有过这种尴尬,“没办法,每个人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港产女演员集体“失语”
男星找不到新面孔,女星更是长期缺失。港产女演员在大成本港片中的集体“失语”,让香港金像奖那尊最佳女主角奖杯从2005年起,连续四年被内地女星夺走。吴君如对此不忿:“她们(内地女演员)的素质真的比香港女演员高?是不是叫她们拍什么都愿意?”
今年的鲍起静总算给港人挣回了面子,但60岁的她,并不能改变香港电影缺乏接班女星的现状。提到“收复失地”,电话那头的鲍起静大笑:“香港女星拼不过内地女星是事实。其实我们很羡慕内地女星的。”
合拍片的人员比例限制,让导演往往选择香港男演员搭内地女演员的方式,这无疑是导致港产女演员越来越少的最主要原因。“但你没法忽略越来越成熟的内地女演员。”科班出生的履历,热烈的电影氛围,这在鲍起静看来都是演员成长所必须的环境,“相比而言,香港女星锻炼的机会太少。没有环境让她感受,也没有机会让她尝试,怎么行?”
其实在鲍起静看来,香港并不缺有表演潜质的女星,“我跟张柏芝合作过,她很有潜质,但现在以家庭为重;还有郑秀文,可她也老忙着搞基督教传教、教书……林青霞说要复出我还高兴了好一阵儿,但看来也是说说而已。”
鲍起静称,这些女星有了新的生活目标不是坏事,但对香港电影却是致命伤害,“我是因为真喜欢表演,所以就算演配角也无所谓。对更多人来讲,电影不是唯一。”
市场是港产电影唯一指针
即便拥有最一流的导演和编剧,但本土演员显然已成为纯粹港片发展的瓶颈。鲍起静称,“其实导演可以找香港女星和内地女星搭配在一起嘛,不要只看一线明星。”
不过这也许只是个梦想,因为香港女星可选的人并不多。鲍起静笑称,“吴君如就是说说气话,她很优秀,但是周迅可以演年轻女孩,这方面她就很吃亏。”
宗珊也表示,内地演员不会放弃进军商业片的努力,“张静初、周迅原本走的都是文艺路线,她们必须依靠商业化的香港电影,才能让更多人认识自己。”而内地专业的培训学校,显然比香港无线培训班的实力要强许多,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内地男星说不准也会抢走港产男星的饭碗,“你不能说这是坏事,交流竞争能让香港电影里粗糙、低素质的制作大量减少,内地演员的冲击也对香港明星提高自身演技有好处啊。”
或许,追求“纯粹”港片的梦想早已不合时宜,即便能强求所有的班底、演员都是香港人,后期制作呢?全球化的窗口一旦被打开,你就没法坚持“纯粹”。最根本的是,香港电影面对的是全球市场,要求纯粹,原本,就无意义。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