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做客访谈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台湾大学傅佩荣教授昨日独家做客本报,谦和儒雅的风度,让人如沐春风。
坐在本报多功能厅里,傅佩荣对于自己学术研究侃侃而谈,但对于人们称他为“台湾版于丹”、“南怀瑾第二”的称谓,却笑着不予认同。
这位国学专家,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抽烟、不喝酒,不用电脑、手机,除了授课与演讲,不参加任何社交活动,但他却热衷于游历讲学的方式,如今在全国各地开办的讲座有几千场之多。
对于即将出现的日食,傅佩荣先生说,孔子就曾经遇到过日食,但他们当时所思考的内容和现在人们关注这种天文现象不同,这些有趣的内容在《论语》里都有记载。
对于国学,于丹起到唤醒的作用
华商晨报:在国学与大众传媒联姻之后,《百家讲坛》包装出了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学术明星。然后就有了这样一句话,学者使电视深刻,电视让学者有为。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傅佩荣:第一句是对的,现在电视节目娱乐的比较多,学者去讲不管再怎么娱乐,主题也是有关我们传统文化的。第二句不一定,真的学者有为不在电视。它的意义是说,一些学者研究的心得可以通过电视广为传播。很多很好的学者并不一定通过电视的方式表达,他们会写出很好的著作让大家阅读,完整而深刻。电视只能让少数学者有为,就是那些口才特别好的。
华商晨报:你是说于丹和易中天吧?
傅佩荣:这两位口才表达很吸引人,但是你看久了之后就有一个感觉,还能不能再深入一点。
华商晨报:于丹的一些解读曾引起很大的争议,你怎么看于丹的解读?
傅佩荣:她的最大贡献是唤醒老百姓学习孔子的思想和现代生活的结合,让大家把她的“《论语》心得”当成一本心灵鸡汤。要挑毛病的话,也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她不是专门研究《论语》的,我不批评她。
现代人解读《论语》的失误,大概有十处,比如《论语》的第一句大家都会背,“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其中“时”通常被解读为“时常”,其实古时候,“时”是指适当,时机。
当初没上《百家讲坛》是被于丹“挤”了
华商晨报:据说当年你也要上《百家讲坛》讲《论语》的,后来为什么没讲呢?
傅佩荣:最早是2006年的9月,我在《百家讲坛》试讲《易经》。后来于丹讲完7集《论语》之后,他们通知我,让我再讲30集,题目都给他们了,十一放假,于丹讲的《论语》全国轰动,他们告诉我不用来了。
华商晨报:如果你讲《论语》,和于丹的“《论语》心得”会有怎样的不同?
傅佩荣:大有不同。于丹在这部“《论语》心得”出版之前,没有出过任何介绍和研究儒家的书。而我出版介绍孔子的书超过十本,《论语》里的每一句话我都研究过,看过400多种注解,每一句话我都了如指掌。
于丹一直强调就是讲个人心得,不要以学术研究来要求她。我要讲的,学者找我讨论,我绝不回避,绝不说这是我个人心得。
华商晨报:太强调学术性,会不会就少了趣味性?
傅佩荣:学术中也有趣味。日食就要出现了,在孔子的时代也发生过这种现象。孔子曾经向老子学习办丧事,办丧事过程中遇到日食,他们就要讨论,是停下来还是继续走。古时候规定,晚上的时候不能办丧事。《论语》里有很多这样有趣的内容可以讲。
儒家最注重的就是一种自然的情感
华商晨报:这次在《百家讲坛》讲《孟子的智慧》,你认为孟子的哪些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
傅佩荣:孟子教育孩子的原则是异子而教,我的孩子给别人教,别人的孩子给我教。他强调父母孩子之间最怕伤害亲情。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孩子做不到怎么办?做不到还要求就伤害感情了。儒家最注重的就是一种自然的情感。
老师教学生可以严格,父母教孩子严格就很容易伤害到感情,一旦伤害就很难恢复。有人可能觉得学孟子的教育方式是落后的,其实不是。比如说揠苗助长,孟子的观点就是教育孩子不要把苗拔高,拔高就没根了。
孟子讲修养讲得最好。他说,快乐从减少欲望开始。人要想做到自信就要做到直、义和道。直就是真诚,义就是正当性,道就是人类共同走的路。这些配合起来就有了浩然之气,坦荡荡,到任何地方都有自信。
华商晨报:你曾经说过,读了《庄子》的人不会得忧郁症,这句话怎么解释?
傅佩荣:鱼在水里,它从没觉得水有什么重要,但是它一旦离开水就完了,问题在于它离开水干什么?道家就是把宇宙看作一个整体,你将个体放入整体,就不会再忧郁了。忧郁症是来自心里的压力。
学习国学一定要读原典
华商晨报:从2006年开始,关于国学方面的书长期占据畅销书榜,你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现在这种现象似乎又回归平静,这又是什么原因?
傅佩荣:出版界是很敏感的,其中一种书是以前出版的,借着国学热这个契机,再度发售;另一种是跟风出版。
现在国学热从第一步普遍推广一定要跨到第二步,对国学开始接受原典。不读原典,永远听别人讲心得那是没有用的。所以在《孟子的智慧》一书里,每页两边满满的都是原文,让大家可以看到原文什么样,接触到古人智慧原来的样子。
华商晨报: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孩子,如何读传统经典?
傅佩荣:最好的学习方式不是读《三字经》《弟子规》,这些经典是宋朝之后才编的,它有时代的因素,里面牵扯太多的历史故事。所以钱文忠才要讲几十集,三个字就要讲一个故事,要不读不懂。
让孩子背《论语》,这是孩子最好的启蒙书,但有些过时的就不要背了。孩子念的时候,父母要在旁边做讲解。父母有了进步,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
本报记者杨东城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来,傅教授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著作逾百部,中文简体字版有《向庄子借智慧》、《哲学与人生》、《智者的生活哲学》、《解读论语》、《解读庄子》、《解读老子》、《解读孟子》、《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傅佩荣言谈举止间透出睿智与从容,他从事着把经典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事业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