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08年5月23日,余秋雨发表博文点出自己“给四川一次捐款20万”,今年5月25日,萧夏林发表博文质疑余秋雨的捐款并没兑现。没有有效证据,余秋雨的20万元捐款遭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参加讨论] |
·辩论话题:余秋雨诈捐or个别名嘴炒作 | ||||
| ||||
|
余秋雨陷入“捐款门” |
自今年5月25日一篇质疑余秋雨捐款20万元并没兑现的博文在网上发表,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学术界名人善举的质疑。随后易中天“三问余秋雨”,打响声讨名人假善举的第一枪。
声讨方:拿不出证据就是“诈捐”
易中天在14日题为《余秋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博文里列出了自己的四条观点:首先,他说余秋雨作为公民可以不捐,捐款是权利但不是义务;其次,余秋雨作为公民不能诈捐,尤其是公众人物,又尤其是号称捐款最多最早者,必须信守诺言,尽快到账;再次,公民可以质疑余秋雨,因为公开捐款不是隐私,既然发生在公共空间,赢得了公众的赞美和支持,那就必须在公共空间接受监督和质疑;最后,余秋雨必须回应,应尽快拿出捐款已经到位的确凿证据。
然而,对于种种疑问,不知是余秋雨不愿回应还是真的拿不出证据,他到现在没有做出正面回应,而是保持沉默,或是讲一些晦涩的故事暗喻“网络监督为经济诈骗”,着实伤害了大众以及喜爱他的读者,遭到更加猛烈的批评。
此外,记者来到都江堰市委宣传部了解到,余秋雨捐建三所学校图书馆一事并没有通过宣传部,因此他们并不知情。随后,记者又联系上海市教委办公室主任、也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社会工作组组长张伟令,据他了解,余秋雨5月到都江堰带来的书已经送到都江堰的学校去了,但捐建图书馆一事余秋雨方面应该是直接联系都江堰教育局。至此,事件扑朔迷离。
辩护方:不是捐款是捐书 九月见分晓
6月17日 都江堰教育部副部长肖融也对当地媒体表示,去年汶川大地震后,5月14日余秋雨表示希望在都江堰市援建一所希望小学,但根据灾后重建公共建筑必须达到抗震8度以上的要求,20万元远远不够,因此都江堰市教育局负责人建议他改而捐建三所学校图书室,余秋雨欣然同意。而所谓的“君子协定”,是三所学校由都江堰市教育局负责提供,每所学校一万册图书由秋雨先生负责落实资金,九久公司负责采购、配书、送书、接洽。余秋雨将对三所学校各捐赠1万册图书,这总计3万册的图书,总价可能会超过20万。
余秋雨的助理金克林此前向本报记者证实,余秋雨捐款不会假,今年9月三所小学图书馆可望落成,届时欢迎媒体和记者前往参观。我们希望用事实以正视听。金克林说:“余秋雨怎么可能假捐款?这是常识问题,你想想,像他这样的人有必要造假,去败坏自己的名誉么?”
结语:余秋雨是否捐款已不再重要
小编认为,无论澄清还是弥补过错,都不是什么难事,或者像麦家等人一样晒出自己的捐款票据,澄清谣言,要么知错就改,向大众道歉。可是事情愈演愈烈,越来越扑朔迷离,把大众弄得迷迷糊糊,不知到底是谁在炒作,还是谁在欺骗。
此时的文化名人余秋雨仍然没有站出来,而是讲故事暗喻网络监督等于诈骗,这对于成千上万的网民来说倒是个不小的伤害。
但话说回来,捐款的目的本是为了帮助他人,有时不需要那么多形式的东西,也许余秋雨真的没有在乎这一张能够证明自己做过慈善的证据,而是以一颗平常的心态面对给予吧!
独家声明:此稿件、图片均系搜狐娱乐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违者必将追求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致电010-6272 7459咨询。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