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浆草:扼杀了“偏见”的“麻花”-铜锣湾观感 7分
我得坦白,我不爱看搞笑剧。觉得不够深沉,看过了,笑过了,基本就忘了。我爱看名著改编剧,舞美服装几乎必然的美轮美奂,人物几乎必然的个性鲜明耐人寻味,而细腻深远的台词被高声演绎出来的时候是那么的让人浮想,然后铭记。
之前看过不少剧,没看过“麻花”,一心认为它是搞笑剧。台上几个人,台下一席人,为了搞笑而搞笑,为了搞笑而挤笑,不想看。
感谢搜狐观演团,我有了一次免费观看“开心麻花”的机会。看了《书桌里的铜锣湾》,毫无预警的,我的“偏见”与舞台上的精彩干戈而起,随后被扼杀了。
这个剧评怎么写,是要先说音乐、舞蹈、动作编排的好,还是要先说舞美服装设计的好,或者是说演员演的真不错?让人努力的对比排列哪个更优,这也许是对这部戏的最好褒奖!应该是整个团队紧密结合的好!整部剧很精彩!
舞台以人为本,就先说演员。整个舞台上一人多角儿,两个戏剧冲突相互转换中,演员如在竞技。江湖上的曾老大转眼就成了威严和猥琐的曾校长;敢怒不敢言的小风回头就成了大哥器重大嫂疼爱的风云小弟小庄;受人欺负的小宇忽而就变成老大手中平衡权势利益的棋子、铿锵外表柔肠满腹的大嫂;他们是那个爱唱、爱跳、爱吟诗、爱耍酷、爱美、爱追求的学生,他们也是三级片演员、化妆师、导演、摄像、是公众人物、是打手、是卑微的父亲、是没有尊严的母亲、是电风扇、还是一坨路边的屎……无论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台词,还是张弛有度酣畅淋漓的肢体表演,每个演员都有优+表现。相声艺术大师常宝华老先生的孙子常远的表演亦庄亦谐可圈可点。
舞台和服装设计就像京剧里的那个锵锵的一个亮相,反映着一台戏的精神面貌,在戏剧中也占有非常地位。《书桌里的铜锣湾》将舞台设计为一个锈迹斑斑的监狱,在刻板的猥琐的校长压制之下的学生们要自由,在上海滩权势重压下的爱情要爆发,统统要冲破这个坚固又脆弱的禁锢释放出来。一个场景设置适应两个冲突转换,很强大!服装没什么好说的,最主要的分明了两个剧情(包括三级片那段剧中剧),看似没花什么心思,但是当小庄愤愤的脱下黑社会的翩翩风衣摔倒地板上,我们发现里面露出的校服已经让人物、甚至时间和空间最快的完成了转换,马上接到下一场戏。很巧妙!
音乐、舞蹈、动作、灯光,让整个剧鲜活起来,节奏感十足、画面感丰富。它们让剧情的铺陈成为一种开心的讲述,让观众随着剧情自然律动,很讨喜!
我跟“麻花”其实是邻居,前段时间《书桌里的铜锣湾》在排练过程中时常听到“要自由”!现场看戏的时候,亲眼看到他们的表演,再次听到“要自由”不禁跟着也小声要了一下!胖胖的龚格尔的音乐设计挺好听的!^ ^
好听的说完了,说点质疑。
整幕剧经过对校园里一个侧面的编排,加上众精英艺术加工的确很生动明艳,但是离开剧场还是会让人回想这戏要传达观众的到底是什么。关于这个戏的主题,是校园里孩子们在雷老师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还是小风在枪战小说与现实生活内外穿梭中寻找到了什么?自认为有点模糊不清,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
而提到现实意义,商演的话剧也切实的迎合了大众口味。黑社会大嫂上演三级片那段戏估计让很多人振奋了吧。色彩的现实主义!哈哈!不过还好,大嫂与小弟真情流露的时候再说剧中剧里的台词,还真的没有低俗、让人感动。
综合来讲,《书桌里的铜锣湾》还是很好看的!颠覆了我对搞笑剧的认识,我低下头,我做深刻检讨,原来对它的认识绝对是——偏见!^^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