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扬子晚报:镜头以外的平凡罗京(图)

2009年06月06日07:5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刚刚参加工作的罗京

罗京一家

罗京与儿子

票友罗京的京剧扮相

追悼好友,朱军表情凝重

  罗京的妻子刘继红很冷静。这个20年来每天坚持泡胖大海来滋养丈夫喉咙的女人,把罗京的“国嗓”看得比自己的眼睛还重要。罗京被证实患淋巴瘤后,她依然每天为罗京准备药茶。这对老夫老妻的爱,就那么自然地蔓延在氤氲的茶香之中。

  罗京的爱情茶香氤氲

  曾遭妻子“勒令”戒烟

  初恋像青果茶,

  甜中带酸


  和许多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样,罗京和小自己5岁的刘继红经人撮合走到一起。

  但出身高干家庭的刘继红,内心还是很骄傲的。
这一点让刚谈恋爱的罗京吃尽了苦头。有一次因为罗京工作太忙,错过了刘继红的生日,差点闹得两人分手。不太擅长表达感情的罗京,写了一篇包含认错、悔过、保证、承诺种种感情在内的“情书”。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罗京还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刘继红家楼下,用响亮的播音腔一本正经地朗读“情书”,惹来了一群听众,听得楼上的刘继红又欢喜又羞涩地下楼了,手上捧着一杯泡着青果的茶,红着脸塞到罗京手里,娇嗔地说:“你也不害臊。”然后低头就笑开了。

  一杯青果茶,便化开了两人之间的误解。一年后,罗京迎娶刘继红。1988年6月的一天,罗京与刘继红来到街道办事处登记结婚。

  相处像胖大海茶,

  泡出了味


  罗京的两人世界长达6年,直到1995年,刘继红在29岁这一年生下了儿子——大胖小子罗疏桐。罗京已34岁。

  儿子出生后,刘继红更忙了,但罗京主持的《新闻联播》又改成直播,两夫妻经常忙得没时间接儿子放学,刘继红于是辞去了薪水比罗京还高的工作,回家做“全职太太”。

  在妻子的全力支持下,罗京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播音事业中,连续三次被评选为“中央电视台十大优秀播音员(主持人)”。

  后来,罗京迷上了烟。基本上是烟不离手,不光手指被熏黄了,牙齿也渐渐“沦陷”。刘继红急了,几次三番勒令戒烟,每次罗京都是表面上答应戒,背地偷偷地抽。有一次,他躲在卫生间里过烟瘾,被妻子发现了。刘继红第一次因为吵架哭了,“你是播音员,怎么能这样不爱惜嗓子?你这样不仅是对自己的身体不负责任,更是对所有的观众不负责任!”

  第二天,罗京就发现妻子泡的茶换了个品种,以后每天,茶里面都会有新内容,后来罗京发现妻子每天都会阅读一本中药养生的书,里面有许多泡茶用的药方,这才明白到刘继红的一片苦心。婚姻像普洱茶,

  历久弥新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罗京感受到了刘继红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也让他开始检讨自己身为人夫的不足之处。

  有一次,刘继红身体不适,很少下厨的罗京硬着头皮做饭。他忙活了大半天后,才端上了一碗面条,因为不懂得掌握火候,面条煮得分不清面和汤。想到妻子病了都吃不到自己做的可口饭菜,罗京心里特别难受,下决心跟妻子学做菜。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罗京可是“出得厅堂,下得厨房”了,他最拿手的菜是“玫瑰鲜虾”:先把虾仁炸好,然后起油锅把玫瑰花瓣放入,迅速炒几下,盛出后撒在虾仁上,玫瑰花保持着原先的色彩,衬在虾仁上非常好看。学会做菜后的罗京,也变得越来越温情,一些浪漫的小心思时常挂在心中,预备送给刘继红当礼物。

  他们的家里,算得上是世界级的“精品屋”了:巴洛克式繁复饰边带有奢华气息的大镜子下,是北欧式简朴的布艺沙发;典型维多利亚时代的玻璃柜门书橱旁,是洛可可风格柔媚气质的躺椅长榻;还有线条硬朗方正的明清式家具、中国古典条桌,橱柜里摆放的都是罗京淘回来的各式装茶的精致小罐子。

  白岩松每次到他们家来做客,都会感叹罗京的用心,说:“美丽的家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这里每一个茶罐,都凝聚着你们夫妻俩的岁月深情,融汇着你们的甜蜜情感,你们的感情,就像我现在喝的普洱茶,越泡越浓郁,让人回味无穷啊。”中和

  罗京唱《千里之外》曾引争议

  2008年1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欢乐中国行》中,新闻联播男主播罗京,大唱一首周董的《千里之外》。全中国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的头号资深男主播居然也娱乐了一把!节目播出后马上引来不少争议。

  支持罗京的观众认为,《新闻联播》的主播不应该高高在上,走下《新闻联播》他们也应该和别人一样,希望看到诸如罗京这样新闻主播另外的一面。也有观众认为《新闻联播》主持人不该参与娱乐。新闻节目的主播要求跟一般娱乐或情感主持人要求绝对不一样。电视新闻主播不仅要求形象要健康,还要符合中国绝大多数人的传统审美。其实,罗京早年前就出来表演过节目,不过那是唱国粹京剧,而且赢得一片叫好声。

  扬 文

  罗京出道是无心插柳


  作为首席男播音员,罗京说的是一口标准普通话。许多人并不知道罗京能讲一口地道的四川话。原来,罗京的父母都是四川人,他们50年代才到北京。罗京是老二,有一个哥哥。1979年,罗京还是北京酒仙桥二中的学生,那时他对未来想得很简单:只要能考上大学,有书念就挺好。但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一生。

  这年初夏,一位同学跑来找罗京,邀他一起考提前招生的艺术类院校——北京广播学院(简称“广院”)。在这之前,罗京从未想过要考“广院”。好友一再央求,罗京才答应去试试。直到考试的前一天罗京还问:“怎么考?”那同学说:“大概是念篇东西吧。”考试那天,罗京顺手拿起一份报纸走进考场。有趣的是,招生老师一眼就相中了罗京。罗京清秀端正的形象和清脆悦耳的嗓音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果罗京考上了,他那朋友却落选了。大概是轻松的心理状况、良好的综合素质及出色的临场发挥使他考上“广院”。小小

  为了观众不敢乱剪头发

  罗京曾在《新闻联播》开播30周年的日子接受采访,谈起新闻主播的形象理解。众所周知,《新闻联播》对主持人的形象有着严格的要求。主播大多数时候都是穿着西装,就连颜色也没什么变化,包括发型都要保持一样。“前两天我和台长说,我得剪头发。灯光师看了我的头发害怕,怕头发把灯打穿,出来影子要扣钱。我是为灯光师剪头发。可是台长不同意,说剪完了头发,大家就不认识你了。”除了形象一成不变外,主持人还要保持严肃、庄重和沉稳的形象。对此,罗京拿同为央视主持人的毕福剑作比较:“唱歌我比毕福剑强,可是即使在他的节目中我也不敢表现。我们节目的形式不同,决定了表现方式的不同。所以,我走在街上,人家看到我会说"那不是罗京吗?"可是没有人敢过来。要是看见毕福剑,肯定很多人跑上去喊"老毕"。”

  罗京认为,《新闻联播》主持人是一个“万金油”式的人物,“主持人一心可以多用,经常是眼睛盯着提示器,嘴里播着新闻,手里挪着稿子,耳朵听着导演的要求,还要不受其他人交流的影响。”金羊

  白燕升:

  他塑造了一个行业标准


  央视戏曲频道主持人白燕升与罗京的熟悉,最早是因为他们都有着同样的兴趣爱好。据白燕升回忆,1996年“首都新闻界京剧俱乐部”刚成立时,他和自小也喜爱京剧的罗京都是第一批成员。“我们每隔一段时间聚会一次,一起唱过《三家店》,还有《武家坡》等等。”昨天七点多钟,白燕升是在送女儿上学的途中接到了同事的电话得知了罗京去世的消息,他说:“今天一上午,心里就像少了一点东西,特别、特别遗憾。”

  在白燕升这个同行的眼里,罗京“塑造了一个行业的标准”,他说:“1983年毕业后,罗京就以一种无差错的职业状态,塑造着新闻行业的标准。26年来,大家感觉到,罗京永远没有变,一种表情、一种腔调。但是他每天口播着那么多的国内外大事小事,内心怎么没有波澜呢?这就是,宠辱不惊的大家风范,他在荧屏上永远保持着冷静、客观、朴实的状态。”

  罗京在私下生活中,是个非常低调的人,白燕升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他真的是个好人!名气那么大,却非常朴实低调。”以前他在京剧俱乐部时,他从来不计较先后和得失。从小就喜欢戏,尤其是酷爱京剧现代戏的罗京,最拿手的是唱老生。说到这里,白燕升突然很感慨地说,“京剧之所以成为罗京除了踢球外的另一个爱好,我想这也是他释放压力的一个方式。”在白燕升以及更多同行的眼里,“似乎找不到罗京的缺点。生活中他也是一个标准的好人。”

  本报记者 张 漪

  本报记者遗憾:

  我的镜头里唯独缺了罗京


  罗京喜欢运动,尤其是足球运动。2007年6月2日下午4点30分,由本报协办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队VS江苏明星百姓队足球对抗赛,在南京奥体中心举行。虽在最初明星队阵容中有罗京,但最后罗京却没有能来到南京,记者也没有拍摄到罗京在球场上的英姿,实为遗憾。

  当年五月,记者提前拿到央视主持人明星队阵容,队员中有罗京、白岩松、毕福剑、董浩、陈铎、撒贝宁、马斌等名嘴,也有宋世雄、韩乔生、刘建宏、段暄等著名的体育节目主持人,以及陶伟等足球行家。记者看到这个名单很是激动,因为做了多年的摄影记者,拍摄明星无数,还没有拍摄过可谓天天能见面的罗京,更希望能看到西装革履背后,罗京穿上球衣是啥样。

  2007年6月2日中午12点10分,央视主持人足球队一行三十多人抵达了南京禄口机场。记者一看来宾中没有罗京,就去向陈铎老师打听。陈铎老师称,他们这个航班没有罗京,是不是乘其他航班了,自己也不是太清楚,要来肯定在赛场上能看到。记者也从陈铎老师处了解到,罗京喜欢运动尤爱足球,经常参加公益体育活动,在罗京的影响下,央视很多名嘴也都喜欢上足球。当天下午比赛前,记者提前来到央视主持人休息室,看到首发名单上没有罗京。比赛开始了,还在希望奇迹能出现,但一直到比赛结束,还是没有能见到罗京的身影。

  当晚,央视名嘴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明星访问团”来到本报参观,记者向央视主持人足球队的领队韩乔生老师咨询罗京、毕福剑咋没有能来。韩乔生向记者解释,原定要来的11个人,有几个人因为工作原因实在分不开身。最后他与记者“幽默”了一把,“他们肯定会来南京的,不过,不是今天!”可是记者也没有想到,一年后,罗京病重入院;又是一年后的今天,翻开当年央视主持人们站在南京奥体草坪上的合影,看着他们的微笑,真的为缺少罗京而遗憾。

  本报摄影记者 吴 俊

  罗京生前好友、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朱军告诉记者,“前天下午,北京肿瘤医院的副院长才跟我说,乐观估计的话,他大概还有十天左右,真的没想到早晨就……”

  记者:罗京老师在治疗这段时间,你是很了解他的情况?

  朱军:应该说是这样,因为也非常关注,罗京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同事,他无论为人,无论业务,都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同事。

  记者:您最后一次见罗京老师是什么时候?

  朱军:那是他从北京肿瘤医院转到307之前。记得那个时候刚忙完春晚,去看了他一回。后来就一直也再没来,因为真的,我知道他是一个极其自尊的人,我想他不愿意让我们看到他很痛苦的样子。

  记者:你看到他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朱军:我看他的时候,跟我们原来在岗位上的罗京没有什么区别,依然谈笑风生,依然告诉我们,那个节目怎么回事。说上期节目我看了怎么着,怎么着,谈的大多是这样的事。

  记者:还在谈节目的事?

  朱军:对,他都是这样。

  记者:你们也是可能有很多年的交情了吧?如果说让你回忆一下的话,你觉得有没有哪些事情让你特别难忘,关于罗京老师的事情。

  朱军:他是这样的,我们每一次在一块儿的时候,说的最多的恐怕就是某一个人的业务成长,比如说播音语速快了,慢了,或者他会告诉我说,说你们文艺节目的主持人,谁谁谁,那期节目我看了,看了之后,有几个字音不是很正,你回去给他说一声。说的更多的就是这个,很少说那种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事。

  记者:罗京老师曾经直言不讳地指正过您吗?

  朱军:说过,说过。

  记者:说什么?

  朱军:因为我不是学播音出生的,所以很多时候有些比较生僻的字,其实不是像他们一样那么准确,当他看到以后,他就会告诉我,而且会打电话告诉我。

  记者:特别认真?

  朱军:特别认真。

  记者: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这么较真啊?

  朱军:我没有,我不会,因为我了解他,我觉得他说一定是为我好,有这样的朋友,才叫朋友。赵瑞娟
(责任编辑:CL)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