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赵本山(陶蕾/摄) |
中国太需要喜剧
《综艺》:二人转是剧场艺术,你正在做的《明星转起来》就是把二人转从剧场搬到荧屏上,中间的过渡你觉得自然吗?
赵本山:这个我付出了不知多少努力,第一次试不就给中央台惹了事吗?后来我没放弃,一直在努力,应该说是很自然地过渡过来的。如果说没有这5年我连拍戏带这么推,二人转可能始终在地下生活,始终都不会被真正关注。
《综艺》:你做的是“绿色二人转”,你就是一道红线是吗?
赵本山:对,就通过我这道红线把关。我有各种制度来管理我的演员。张艺谋在我这儿看了三场,把他感动坏了,他说,哪儿都比不了啊,中国人才都在你这儿啊,中国喜剧要好好经营,按你这步伐往前走,没有能超过你的。因为这块儿土地产这个,它是从泥土里头长出来的,不是说你不会我培养你一段儿,它是十几年的功夫甚至二十几年的功夫才能达到今天演员在台上那种自信。它的那种放松到了一种自由的状态,这种自由的状态是专业演员没有的。
《综艺》:这些人才都是十几年培养出来的,你看北京剧场又开了,那人才的培养能跟得上剧场的扩张吗?
赵本山:这不用担心,后期一定会有人的,它是地里不断长出来的,人才一茬茬跟着就来了,你明白吗?其他剧场各县城都有,凡是苗子咱要看上了就进入咱的团队了。别人说不准你应该怎么演,把什么给去掉,可能就会是非常优秀的演员。我们这里不仅是个平台,而且是美学、表演和分寸把握的平台。其实喜剧和闹剧、恶搞的界限可能就差一个指头,越过一步可能就是庸俗,稍往这边来点就是精彩。这帮人其实都超过周星驰的本领了,只是没有时间去慢慢把握,因为我们导演少,就玩儿我一个人,我要是拍一个片子就一头扎到那上去了,这边就管得少了。如果我们多几个导演就好了,那我可能下一步就改道了,就改喜剧创作了,中国太需要喜剧了,全世界最卖钱的还是喜剧。
剧场扩张倒是需要时间。其实现在到处有人找我开剧场,但我不想那么扩张。扩张快了演员不是没有,只是我要求的艺术质量跟不上。但是我们各个团队、剧场的规章制度都很全面,以后可能就是坐在家里就把全国的剧场都管上了,那儿有多少个座,上了多少人,演员演得怎么样,大屏幕都能显示出来,几乎二十天的演出都能记录下,演员说错哪句话都有记录。这种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综艺》:你说各地都有意图和本山传媒合作开剧场,大体模式是怎样的?
赵本山:都是以租剧场或者买剧场的方式独立做起来,当地得有人支持,但管理尽量独立。合作(模式的剧场)我们目前有一两个,但经济效益不大好。为什么呢?合作的剧场管理上有问题,你一半人他一半人,出现问题不好管理。(《综艺》:本山传媒在这些剧场里都是控股方吗?)那肯定是,最起码艺术经营这一块儿完全是我们负责和主导,你换一个人去经营没法弄,他们也不听。
《综艺》:本山传媒有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才遴选机制?
赵本山:东三省这些唱二人转的艺人凡是有点名气的,不客气地说好的几乎都在我这儿呢。考核标准就是在别的剧场压轴的到我这儿来就唱第一个,差距就这么大。
《综艺》:和别的剧场不会有冲突吗?
赵本山:没有啥冲突。东三省这些搞二人转的,大的就那么几家,这些人如果听说(他们的演员)要上我这儿来都会放人。第一点,他比不了,第二点,他觉得有出息。二人转本身是我接手之后才火爆,所以只要是上我这儿来,他们不会有意见。我也会和他们商量,说你们不要有什么想法,都是为了二人转的发展,也是为了培养人才。
《综艺》:就是说别的剧场和“刘老根大舞台”根本没法比?
赵本山:我们是看得着、撵不上的。二人转为什么我经营就能火起来,第一是因为我本人的社会影响力,我能把它从泥坑里拽上来;第二我有一个电视制作机构,能独立拍戏培养明星,别人也可以拍但拍不火。其他我还有个大学(编者注: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大学有好苗子可以直接进入我们基地,这是一个产业链条,是别的剧场没有的。我的团队也是不可复制的,我做喜剧也很有经验了,很多时候演员表演让我点一下,观众就能笑出来。
本山传媒不差钱
《综艺》:你就是本山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不是有问题,演员够不够遴选标准你是标准,演出合不合规矩你也是红线,表演也得你帮忙提高……
赵本山:通过逐渐培养,现在下面的每个总监都已经知道了,对我的审美把握他们常在我身边悟都能悟出来,但是(具体到)该怎么演他还是不知道。比如(他们)能看出哪儿不舒服,你这儿有点过,得收一收,但怎么收不知道,这是最难的。比如拍戏,最初一个月我要在那儿把握,然后换别的导演,因为经过一个月后,演员就基本上能把把握人物状态了,但是往里加彩儿很难。同样两行字可能演十分钟,也可能是五分钟。我排戏就是让演员自己找农村生活里的状态,这种东西我是很厚重的。比如《乡村爱情》、《刘老根》、《马大帅》,那都是我的生活,怎么演我都知道。
《综艺》:如果你退休了呢?
赵本山:人不能想那么长。别说你退休你哪天人还没了呢咋办?(《综艺》:但本山传媒还在呢?)当然,时间长了,后续人才成长起来,可能出不来我这样一个人,出来一个管理者也不错。其实一个团队最重要的一是关心二是制度,要有一个良好的制度适应市场化运作,三是要分配公平合理。我们刚开始做事都是血气方刚,我能跟上你就行;后来就是利益,在利益上要大方点。不是说人那儿一个月挣一万你给五千,你再有能耐人也不会来的,因为人都是强调一个生存的自我价值,只要你兑现他的价值,他就会老老实实干活儿。这和做官不一样,说科长完了给你升个副处,还有机会当厅长,艺术没有这个,艺术就是利和名。艺人还有一个很难的就是成名后的管理,比如小沈阳(空间)的出现,按照他对公司正常一年贡献的价值,他可以一辈子都不干了,不来都成了。你怎么办?
《综艺》:怎么把赵本山这个个人品牌转化成本山传媒的品牌呢?
赵本山:其实现在已经在转化了。像小沈阳已经出来了,我别的学生也开始有名气了,还有这么多产品,像电视剧、剧场,这都是本山传媒的品牌。
《综艺》:想过让本山传媒上市吗?
赵本山:我原来还真想过,后来有几个做过上市的哥们跟我说你不要上市。上市的目的是什么?是想企业扩张,是融资,你自己有钱没花了,你融什么资?往哪儿花啊?你不可能说把钱存起来整点利息等股票上涨,不可能的事,你得有内容可做。
《综艺》:就是说本山传媒不差钱是吗?
赵本山:现在我们挣到的钱足够养活我们所有的人,再往特别深去我也没想。过去我当艺人积累的积蓄都用到二人转发展上了,都做文化了,我觉得很值。本山传媒未来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只要我身体允许,这我很乐观。
“生产快乐,快乐生产”
《综艺》:有没有觉得事业做到现在这个地步,是背后很多力量推着你不得不往前走?
赵本山:只要自己能动就停不下来。你有责任,比方说四五十个学生奔着你来了,叫你一声师傅的时候都是责任,包括他们的家庭任何事情我都得管着,不然的话你的凝聚力也不能那样。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就是享受,没事干对我不是享受。
《综艺》:现在大家都喜欢叫你董事长,你做的文化事业从商业角度看也是成功的,你怎么看以前经营过的生意,比如足球还有煤炭?
赵本山:那是自己进入商场的一个过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个过程。既然做生意当然想挣钱。那个时候也有自己的文化公司,广告公司,也不是没做起来,也想过拍片,但自己的原始积累不够,也没有大平台,而且谁来啊,没有团队。做煤炭生意也是为了积累资金。
《综艺》:从去年开始,大家对你的关注逐渐从一个著名喜剧小品演员转向了你在做的产业、公司,注意到这种变化没有?
赵本山:是,因为过去我也没想让别人知道我在做什么,也没主动宣传过。其实我头5、6年就这么做过来的。不是怕人知道你挣钱,我都依法纳税怕什么?现在关注度这么高还是因为二人转火了,我那个剧场大江南北天天去人,不是电视宣传的,完全是口碑,变成你去沈阳不能不看。看那玩意儿都能治病,你有多大憋心事看一场二人转都好了,没有一个装的,每一个人都满足地离开。
《综艺》:二人转和赵本山是什么关系?
赵本山:没有我二人转不会有现在这么火爆的形势,没有二人转也没有我今天。
《综艺》:企业家,明星,二人转演员,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你自己怎么选?
赵本山:其他身份全都忽略掉,我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出身的二人转演员。其实我就是在经营我自己,我是没用别人经营,别的演员可能不懂,但我知道,包括经营我的事业,我知道这个市场将来会怎样,几年前中央台往下拽我的学生的时候我都没灰心,我还站出来跟他们干仗,那是直播啊,但这是我生命换来的。还因为我坚信我的立场是对的,只是大家不够解放。我知道笑产业的大方向,这个是人人都需要的,不仅是14亿人的事,是全世界的一项事业。
《综艺》:你是什么时候总结出“笑产业”的?
赵本山:这个我早就有,我们公司理念就是“快乐生产,生产快乐”。这说法我过去说过,没人发现过,就让你们听见了。我成立这公司就提出来了。
《综艺》:本山传媒现在有多大规模?
赵本山:算上大学部分有一千多人。现有剧场2008年的票房有一个多亿吧,2009年会更好,票房会翻番,还有演员商业演出、广告代言、电视剧等收入。主要还是剧场票房的收入,希望2009年能有三个亿,我不操这心,三亿完成不了二亿五也行,做不到也没关系,重要的是有个目标,事情一直做下去。
《关东大先生》是个失败的作品
《综艺》:你对自己的几部电视剧怎么看?
赵本山:《马大帅1》比较偏向我自己的风格,火了以后,《马大帅2》因为要上央视就有些调整。《乡村爱情2》从头到尾是我自己跟的,《乡村爱情1》我只盯了前一段儿。今年要拍《乡村爱情3》。新项目还有室内的恶搞情景喜剧,“飞”起来演。还有一个短剧系列,要和辽台合作。
《综艺》:对比较新的《关东大先生》你怎么看?
赵本山:这是一个失败的作品。不是剧本失败,是表达方式失败了,我们应该让它“飞”起来,闹起来,那就有意思了。下一部戏我们就要改。《关东大先生》是一个我(此前)没接触过的历史类故事。在拍摄时,把一个非常虚的故事用非常实的状态去排,完了闹又没闹起来,戏的节奏也有问题,所以观众状态进不来,笑不起来,正经又正经不起来。我们承认这部戏是我的作品中惟一失败的一部。
《综艺》:其实剧本感觉有一定水准,是不是演员不匹配?
赵本山:主要还是导演就是我的问题。刚开始是沈阳棋盘山管委会花钱建了一个景地,非常漂亮,我不能不拍。为了这个景地和沈阳拍了这个戏,想把这个景地拍火了,没想到适得其反。
《综艺》:拿到剧本的时候心里没犯过嘀咕吗,这其实是个年代戏的剧本。
赵本山:犯过嘀咕。心里始终不自信,想了三年而且花了大价钱买的(本子)。包括摄影啊美术啊投入都很大。
《综艺》:成本收回了吗?
赵本山:不赔钱,但是影响力差。我说的失败就是这个。就是定位定错了,要是“飞”起来拍也会很好看,但我们太保守。
《综艺》:以后做电视剧会继续回到喜剧风格上?
赵本山:应该,这是我们的强项。我觉得拍一个能让观众笑起来的戏谁也拍不过我,我敢吹这个牛,而且我们这个团队整一个故事让大家笑翻了很容易。也有可能还尝试历史剧、年代戏什么的,但定位要准,比如《刘罗锅》的形式就很好,能玩起来。
春晚 不能不上
《综艺》:你有一个春晚小品叫《三鞭子》,感觉演得特别累,那个时候是努力想走一条主流化的道路吗?
赵本山:没有。我还是关心民众的心理和口味。但那个演得是特别累,本来是一个很深刻的东西,后来改得特别多,改拧巴了。
《综艺》:但在同样比较主流的《昨天、今天、明天》中,你的状态好像一下子松弛下来了。
赵本山:那个时候正好是我的小品的一个转折点。其实今年这个作品(《不差钱》)不输给《昨天、今天、明天》。它是一个小品样式的转变,你看以前小品都是一个四句、六句、八句直着脖子喊的状态,但这两个小品都回到了电视栏目的状态上,有一个形式和形象。当时《实话实说》很火,出了《昨天、今天、明天》。今年依托的栏目是《星光大道》,但今年的《不差钱》更舒服,《昨天、今天、明天》还是有四句、八句念的,今年都没有了。
《综艺》:《卖拐》也是一种特别生活化的状态,和二人转有关系吗?
赵本山:我的作品都和二人转有关系,二人转那种舞台上的自由和自然,现在搁学院学的那些东西做不到,始终和观众隔着一层。但那时候我还没开始正式做二人转。
《综艺》:去年春晚《火炬手》你压力很大,都哭了,今年的感受呢?
赵本山:今年春晚也很艰难,丹丹不上也不能非让上,但我不得不上。不上大家肯定又以为我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谁跟我演都是赵本山小品,我能不上吗?去年演得比较崩溃,紧张,特别累,哭了自己都不知道。去年是提前一个月想了好几个题材,最后的题目比较正,不能玩起来,所以演得比较累。
《综艺》:今年第一个本子给毙了,但你很快就拿出《不差钱》了。
赵本山:毙了我就先回来了,坐在那儿看电视看见《星光大道》的总决赛,看完就给老毕打电话,说你进步了,调侃不伤着观众了,学会放低自己了。喜剧就是得拿自己调侃,要牺牲自我。当天连夜就想好这个本子了,包括怎么把小沈阳的状态放进去合理,就弄一个“苏格兰调情”,丫蛋本身的表演就是农村孩子不会说话又爱说,就都合理了。
以上内容选自《综艺》总第104期(2009-05-10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