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以后的几年中,法斯宾德又拍摄了不少低成本电影:描写“政治无定所”的《卡然婆婆上天堂》;讽刺对艺术家进行法西斯式天才崇拜的《坏蛋》;展现德国家庭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虚伪、冷漠、欺骗、自私自利行为的《中国轮盘赌》;描写当代恐怖分子势力抬头的《第三代》等影片。此一时期的法斯宾德,注意力过于集中在个人生活内容和当代德国政治方面,普通观众反应冷淡。于是,法斯宾德再次将视线转移到名著改编的方向上来。
1977年,法斯宾德完成了两集电视剧《鲍威泽》,改编自格拉夫31年的小说《
同年,法斯宾德对德国国内的拍片条件和影片管理、资助机构日益不满,险些决定离开德国到好莱坞发展。但不久放弃了这个计划,开始应邀与新德国电影运动另外几位主将克鲁格、施隆多夫、辛克尔等人联合执导一部反映西德社会现实的政论影片《德国之秋》,影片于78年完成。在法斯宾德导演的段落里,呈现了法斯宾德自己极其私人化的生活,主角就是法斯宾德和男友,以及他的母亲。
1978年,法斯宾德拍摄了他最成功最受欢迎的著名作品《玛利亚·布劳恩的婚姻》。在这部好莱坞情节剧色彩浓重的影片中,法斯宾德以一个女人短短一生为主线,把个人的婚姻、命运与德国的社会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既塑造了一个生动的人物,又展现了社会和历史,成为德国妇女命运的缩影,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影片不仅取得了轰动的票房效应,而且获得多项奖励,成为法斯宾德影片中少见的双丰收。此后,法斯宾德又以此为出发点,拍摄了同样以50年代德国社会现实为背景的女性电影《劳拉》和《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完成了他女性立场和视角的德国50年代背景的女性三部曲。此外,与《劳拉》一样拍摄于81年的二战背景的《莉莉玛莲》,在背景年代上甚至也可以算是这三部曲的一个序幕,影片同样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就在他拍摄三部曲的同时,精力超人的法斯宾德还在79-80年完成了他另一套辉煌的巨作:14集,15个半小时,耗资高达1300万马克的电视连续剧《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三部曲表现的是50年代的德国历史社会现实,这套剧集则是展现20年代末经济危机时期德国现实的宏大历史画卷;三部曲展现的是女性视角和女性立场,而《广场》展现的则是法斯宾德自己的视角和立场。“《柏林亚历山大广场》是法斯宾德”表现“人、他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他的愿望与沮丧的一部最全面、叙事上最富于变化的大纲”。两项宏大的影像工程取得了无以伦比的辉煌成功,法斯宾德也在来自德国各界的欢呼声中登上了他艺术生涯的最高峰。
1982年,就在法斯宾德拍摄完成了《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之后,他还拍摄了他个人的最后一部影片《水手奎雷尔——与魔鬼结盟》。德国著名女影星罗密·施奈德的逝世给法斯宾德带来巨大的悲痛,而他筹备已久的《罗莎·卢森堡》也只能因此搁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