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娱乐评论

当代大众剖析:“小沈阳”们能走多远?(图)

  一场春晚火了一个“小沈阳”,从内容到形式都很低幼的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漫画、口袋书等“浅阅读”读物风靡……对于这样的现象,有人说低俗,有人说快乐就行。当代的大众文化到底该怎么看待?又有着怎样的未来?会滑入低俗的跑道无法自控吗?

  -为什么“小沈阳”的表演会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

    这种感觉来自于“小沈阳”利用性别反串所产生的戏剧性和滑稽感。



  -分析当代的大众文化流变,既要认识到民众的时代心理需求的作用,也要认识到媒体和商业的合谋发生作用的机制。

  -网友的态度提醒我们:大众宁愿要没有教的乐,也不会接受没有乐的教。俗文化之所以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首先解决了乐的问题。

  是“时势英雄”,还是“文化怪胎”?

  中国现在最火的艺人是谁?“小沈阳”算是一个。

  今年“春晚”之后,“小沈阳”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通过种种媒体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形象和语言方式也成为时尚人群模仿的对象。而“五一”前后,“小沈阳”被推为劳模的事被媒体曝光后,“小沈阳”也迅速被推到一个新的风口浪尖上。

  于是乎,“小沈阳现象”成为一个时期的热词。

  争议就此围绕“小沈阳”展开。批判者以清华大学教授肖鹰为主。肖教授毫不客气地批评“小沈阳”的表演“媚俗”。令他忧虑的是,“如果只有媚俗的通俗艺术走红、低俗艺术泛滥,那中国人就差比钱更根本的灵魂了。”肖鹰的批判在媒体和网络上引发了沸沸扬扬的讨论。

  那么,抛开那些情绪化的骂与赞,我们又应该怎样客观地看待“小沈阳”的一炮走红?“小沈阳”的魅力何在?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认为,这种魅力其实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在长期的演出市场磨练中造就的“绝活”———出色的模仿能力。演员如果没有“绝活”的“一招鲜”,就很难吸引现场的观众。如赵本山出色的模仿能力,往往用在模仿乡村老人等方面,而“小沈阳”则更加时尚化,更多地演唱当下流行的歌曲等。二是赵本山和“小沈阳”这样的演员都有在现场把握观众情绪的超凡能力,对于人情世故和生活情态有深入的理解,因此能够让台上台下充分互动,能够让全场的气氛飙到最高。为什么“小沈阳”的表演会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这种感觉来自于“小沈阳”利用性别反串所产生的戏剧性和滑稽感。

  以上原因就是“小沈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全部吗?不然。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刘仓博士认为,“小沈阳”不是个例,它只是时代大众文化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的确,我们可以举出一连串这样的例子:在“小沈阳”背后,是红火多年的赵本山团队,还有东北二人转的复兴。最新的消息是,在东北很火的“刘老根大舞台”闯进北京。
  

  一部名为《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在各家电视台热播,它的电影版在春节期间登陆中国各地影院,取得了很好的票房。而这部电影在业界人士看来,无论是其艺术水准还是其思想深度都乏善可陈。

  漫画成为时代阅读的新宠。从前些年蔡志忠漫画的盛行,到近两年几米与朱德庸漫画的风行,以致报纸漫画版的扩张,都充分说明,读图时代已经来临。

  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实施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年轻人主要阅读流行、时尚、省时、省力的“快餐读物”,漫画成为“高阅读率”的图书。

  中国社科院的一位文学博士介绍,这些现象与他几年前在日本的见闻惊人的一致。日本人酷爱漫画和口袋书,一上地铁就拿起一本漫画看得津津有味,下车把书丢在座位上,下一个乘客会拿起来接着看。

  刘仓博士认为,不可否认的是,浅阅读和快餐文化正在进入并试图主宰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规则

  为什么被很多文化学者看不惯的文化现象屡屡出现?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这个时代有怎样的文化规则?学者们认为,大众文化正在被这样一些规则所左右:

  多元文化的平民原则。刘仓博士认为,民众的民主意识正在不断提高,这反映在文化领域中,就是文化多元化不仅被容忍,而且被鼓励。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精神生活需求。”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普通人摆脱了处于灌输对象的被动地位,他们的趣味和选择权受到了尊重,因此普通人选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普罗大众的趣味和接受能力在大众文化的走向和趣味形成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样的环境下,“二人转”等形式的俗文化迅速崛起。因为这些文化产品的内容更接近老百姓的生活,其内容浅近性也更容易为更多的观众接受,其表现者更了解老百姓的趣味,容易和观众取得互动和共鸣。这也是阳春白雪的芭蕾舞、交响乐、歌剧等西洋艺术很难在中国走向民间的一个原因。

  快餐时代的快乐原则。虽然很多学者呼吁大众应该进行以人生为目的的“厚重阅读”,但阅读正在被标举成“悦读”,快餐化和娱乐化正在修改着我们的文化生活。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观众喜欢喜剧和小品,喜欢“喜羊羊”和“小沈阳”,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刘悦迪博士指出,应该看到当前现代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特别是都市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于是社会滋生出一种普遍的情感需要:人们希望生活工作压力得到释放,希望身心得到放松。这种需求如此强烈,以致被口号化为“娱乐至死”。因此,那些便于快速阅览、快速理解并能随时激发人们轻松的、无重负的欢笑的漫画、口袋书和肥皂剧,就成为了最易被公众接受的文化产品。

  消费时代的商业规则。如今,文化不再掩饰其消费品的角色。随着商业精神对文化领域的浸染,文化产业化早已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通过凌乱的尝试走出了广阔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文化生产作出的最大改变,就是适应、迎合、满足群众的口味和需要,这恰恰是商业运作的要旨。

  以“刘老根大舞台”的运作来看,它既是一种传统农耕时代所流传的文化形态的延续,又是新的文化产业模式的展开。刘仓博士分析,“刘老根大舞台”盘活了传统的“二人转”,把它转化为一种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产业的资源,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介的辐射不断提升这种文化资源的价值。

  刘仓博士还指出,无论是平民原则,还是快乐原则,都易被商业规则利用和操控。在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身影,那就是传媒。张颐武教授指出,“春晚”依然是社会生活中的“最大公约数”,仍然是大年三十晚上的“新民俗”。在这个舞台上演出是巨大的机遇和考验,而在这个舞台上的成功,就意味着一个全世界最大的观众群体的肯定。这一点其实在“小沈阳”这里再度得到了证明。

  “春晚”之后,“小沈阳”的走红依然离不开媒体的助力。各地报纸、电视台立即争先恐后抢作“小沈阳”的采访、专题访谈,打开电视台浏览,处处可见“小沈阳”。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王军指出,媒体通过议程设置把“小沈阳”置于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不能控制受众怎么想,但是能够控制受众想什么。当众多的关于“小沈阳”的消息或报道被置于显著位置甚至是娱乐版头条时,“小沈阳”想不被关注也不可能。

  不只是“小沈阳”,任何一个消费文化热点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传媒的策划和跟风式的介入。这种跟风式的报道,既是文化产业商业运作的需要,也是媒体自身提高关注率、收视率、追求发行广告收益的需要。

  因此,刘仓博士提醒,分析当代的大众文化流变,既要认识到民众的时代心理需求的作用,也要认识到媒体和商业的合谋发生作用的机制。

  “小沈阳”们能红多久?

  切合大众的心理需要,有商业和传媒的助推,似乎“小沈阳”前途无量。

  相声名家宋德全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小沈阳的表演是基本成功的,他是一个有天赋的、不错的戏曲演员,有赵本山这样的老师,有非常丰厚的群众基础,他未来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

  也有人不看好“小沈阳”的未来,认为他的缺点也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除了被指斥媚俗外,也有人发现他的表演模式化越来越强,到哪儿都是老一套,无非是照搬春晚的台词或稍加改动,模仿一下刀郎、阿宝或刘德华、张雨生的声音,很少有独特的表演。

  当表演让人失去兴趣的时候,关注的性质就会发生转变。可以看到,在这场巨大的“造星”、“追星”运动中,媒体炒作的内容已经从“小沈阳”的表演向其私生活发生了战略性转移,其两面性让人瞠目结舌:今天一张小沈阳多年前的私密照,明天一份小沈阳当年的账单;今天报道小沈阳的爱情故事,明天就出现他拒绝富婆包养的内幕……

  如何对待有成就的人,鲁迅曾提出过有捧杀和骂杀两种方式,而媒体则会使这两种情形在被放大后交相作用,导致悲剧的加速到来。

  传媒学者认为,传媒能造就“小沈阳”,也有可能毁了他。其一,传媒关心的不是“小沈阳”的艺术水平有多高,而是其本人的新闻价值,因此他的一言一行,特别是丑闻和私事都可能成为新闻点。“小沈阳”不能控制媒体只关注他的好,不报道他的丑闻。其二,过多的关注会让一个人的自省力丧失,失去对自己的客观认识。

  “小沈阳”能红多久的问题,其实不只关系到“小沈阳”个人的问题,也关系到当前的大众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可以预料到的是,就算这个“小沈阳”过时了,马上会有另一个新的“小沈阳”蹿红。所以,更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会不会出现肖鹰教授预料的情况,大众文化会不会滑入低俗的泥潭?

  不是没有可能。张颐武认为,“二人转”的文化也存在着未完全脱离低俗的弱点,一些节目里含有一些俚俗的成分。如果对这些俚俗的内容不加控制,甚至以鼓励的态度对待,通俗就极有可能被低俗绑架。

  关键问题是,如何控制?刘悦迪博士认为,可以从历史上俗文化向雅文化上升的过程中得到一些启示。历史上很多俗文化中的精品都成为了经典。如现在奉为经典的《水浒传》,几乎就是在民间流传很广的宋代话本的基础上发展完成的。经典曲目《好一朵茉莉花》更是一首民间小调。当然,从俗文化上升为上层接受的雅文化,都有一个“去粗存精”的演化过程。《诗经》是文人从劳动者劳作时咏唱的歌曲里提炼出来的,唐宋时代的诗词,曾经在歌馆妓院中很流行,上层文人接受了其流行的形式,扬弃了俚俗的成分,并为之注入了新的内容。

  “寓教于乐”是过去常用的一个词,是教重要还是乐重要?过去我们是把教放在第一位的。可网友的态度提醒我们:大众宁愿要没有教的乐,也不会接受没有乐的教。俗文化之所以有生命力,就是因为它首先解决了乐的问题。

  宋德全认为,从效果上说,喜剧第一要先让人笑,第二要让人笑的有回味,第三如果再对观众有一点教益和生活的新的启示,那是最完美的。如果达不到,先不要急,我们先要它健康就可以了。

  那么谁来保证文化产品达到最低的标准———健康,谁来担当“把关人”的角色?刘仓博士认为,政府责无旁贷,需要对文化产业加强指导和审查。王军副教授则建议,媒体虽然要面临严酷的市场竞争,但也有引导时尚、引导潮流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不能为吸引人眼球为低俗文化推波助澜,更不能为吸引眼球侵犯别人的隐私。

  毕竟,大众文化的走向,不只关乎个体的感官快乐,也关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向。 郑博超
(责任编辑:news)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赵本山 | 肖鹰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