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记者刘嘉琦实习生阎娜
与《南京!南京!》公映首日随处可见的火爆场面不同,由德国导演傅瑞安·加仑伯格操刀,讲述德国人约翰·拉贝亲历南京大屠杀的影片《拉贝日记》昨日在内地公映时颇有些遇冷。即使在晚间7点的黄金档位,沪上票房居高的永华电影城也仅有20多人入场观看《拉贝日记》。不过,早报记者发现,“比较”的心态让许多看过《南京!南京!》的观众自发地走进了《拉贝日记》的放映厅。
比较之一
“彩色”的没“黑白”的那么压抑 上周三开始公映的《南京!南京!》票房一路走高。相形之下,《拉贝日记》目前积聚的观众认知度明显不足。昨日晚间7点,从早报记者在沪上各大影院了解到的情况来看,《拉贝日记》的上座率大多不尽如人意。在影院现场的调查中,有观众表示自己是听朋友介绍《拉贝日记》不错,所以选择来看;另有观众称自己是战争题材的拥戴者,所以选择该片。而更多的观众表示,自己已经看了《南京!南京!》,所以想看看同样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拉贝日记》怎么样。
在比较两部题材相同,但以不同视角拍摄的影片时,一位中年男性观众认为:“《拉贝日记》的故事主线比较清楚,而《南京!南京!》的点太多太散。而且《拉贝日记》对日军残忍的描述更强烈一些,像那个砍头的戏……我觉得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东西。”另一位女性观众对片中拉贝、威尔逊医生等外籍人士的对话印象深刻,“我觉得那些台词写得很不错。还有最后那场众人保卫安全区的戏,我觉得很感人。”另有一些年轻的观众也认为单纯从电影的角度出发,《拉贝日记》比《南京!南京》更具可看性,“相比"黑白"的《南京!南京!》,"彩色"的《拉贝日记》看着没那么压抑。”
比较之二
拉贝陷入“罗生门”事件 也有观众在看完两部电影后产生了困惑:拉贝离开中国的情景究竟如何?陆川的《南京!南京!》中,无力挽救他人的拉贝跪地向中国人民道歉,而在《拉贝日记》的结尾,一众中国人民齐声高呼“拉贝”的名字,约翰·拉贝像英雄一样和妻子离开。两部电影看完,拉贝居然成了一个“罗生门”事件了?
比较之三
都是外籍演员表现出色 在《南京!南京!》中,日本演员中泉英雄饰演的角川,被认为是最出色的演员。同样,《拉贝日记》中博得观众好评的也是扮演威尔逊医生的史迪夫·布切米和扮演亲王的香川照之等外籍演员。对于中国几位演员的表演,观众都表示没有预想的好。尤其是对于《拉贝日记》中张静初饰演的女学生琅书,甚至有观众极端地评论道:“删了这条线,电影也成立。”
让人想起了《辛德勒的名单》,黑暗绝望中光辉人性,弥足珍贵。
除了拉贝和自己夫人的爱情戏之外,真的不该加什么女大学生和外交官的暧昧情节。感觉和整个题材不着边,是硬加的。感觉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应该让更有思想的导演去拍摄!这并不是对拉贝先生的不尊重!只是拍得不好而已!
把一个德国人塑造成一个神一般的中国人的救世主形象,似乎数十万人幸免于难全凭其一人之崇高伟大,这究竟是历史的再现还是艺术的夸张加工?约翰·拉贝是值得怀念与记住的,但他身边无数以自己的方式做出抵抗的无名同胞更加值得我们永远记住!安全区也不是拉贝一己建立的,而是众多如魏特林、怀特等热爱和平之友人竭诚努力的结果。
(责任编辑:Mich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