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收官之作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已经宣布,《驱-逐》(内地译名《老爷车》)是他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这部收官之作也是他电影生涯中的最佳作品。
去年9月号的《视与声》(Sight &Sound)杂志用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做封面,并大字标题写道:“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当今在世的最佳美国导演?”我会答:虽不中,亦不远矣。老头子以78高龄,在过去十年来,几乎每年都推出一部电影(2006年及去年更各二部),而且没有一部是坏作品,这成就已足以傲视同侪!现在这部《驱- 逐》(Gran Torino,2008,内地译名《老爷车》),更是(我觉得)老头子毕生的最佳电影之一。
影片最大的优点是从容,这里指的,不单是它的纯熟技法(老牌导演的能耐,是摄影机一放,就是一个无可挑剔的镜位,角度、镜头(lens)、构图皆准确无误,你不服都不行!),还有是那份气量,一份虽看透世情却从不退缩、自己知自己事、一人做事一人当、不拖不欠、赶紧、爽朗利落的作风。简言之,就是一种男人气概。
我当然知道你在想什么—去他的政治不正确!这个波兰佬华特(WaltKowalski,片中角色名)表面上不错是满口脏话(但有留意他的粗话永远不会对着女人和孩子们说吗?)、满腹牢骚(但这些牢骚却鲜有不正确的)、满脑子种族歧视思想(但却起码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行事);他不爱多话,但却道理分明,而且言出必行;他爱独来独往,但却从不吝啬;他不信教,但却比任何一名教徒都明白赎罪的意义—他在战争里犯过的罪(杀死了13 个人,或更多,当中不乏少年人),缠绕了他的一生,他最后的死,不独是为了补赎这份罪过,也同时是对暴力的本质(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大部分人生哲学)的全盘反省(终于明白法律高于暴力—“You gota light?”他问那帮流氓。Light,是火机,也是光和启示)。所以甭跟我来政治正不正确那一套。老头子在此,就是这么简单。
影片另一个叫我动容的东西是有关承传的主题。年近八旬的老人有这份心事不足为奇,但有趣的地方是电影里老头子的承传对象,竟是一名亚洲人(正确点说是苗族人)。作为一名自1951 年始已加入共和党的保守鹰派分子,这个安排不但出人意表,简直是有点大逆不道的况味了(嗯,我得尽快补看他的两部战争片,尤其是在日本拍摄的《硫磺岛来信》)。
从类型片的角度来看,片中他决意要把 Thao 训练成一名汉子的那场理发铺里的戏(你不会想象到这场戏有多幽默!),活脱脱就像来自一部西部片,而那辆在1972年出厂的老爷车(片名的Gran Torino),遂自然相等于《独行侠》(The Man with No Name)又或是《不法之徒迈-韦尔斯》(Outlaw JoseyWales)的坐骑了。Thao 在末尾承传了它,驾着它沿海边远去,不也就等同所有西部片里英雄主角单人匹马逐渐消失在一片万里黄沙的地平线里的浪漫映像吗?华特是年老版的哈里-卡拉根(HarryCallagan,《辣手神探夺命枪》,1971—悟到这年份上的关系了吧?)的说法,已散见于差不多所有评论里,此处不赘。老头子出身自这两大类型片(西部片与犯罪片),在这部暮年之作里,来一次天衣无缝的融合(并修正了多年来的极端鹰派思想),是回归,也是总结。这份情怀,则又是另一种感动矣!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演苗族的所有演员,都是第一次演戏。影片的编剧尼克-申克(Nick Schenk)也是第一次写电影剧本(他在访谈里说老头子没改动过他的半句剧本!)。承传的意义,不独在银幕上传达,也身体力行,表现在银幕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