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相继开拍新版电视剧,唯《红楼梦》开拍11个月依旧站在风口浪尖,热度不减。
按照计划,这部投资过亿的“国产最贵电视剧”将在本周内结束全部南方外景的拍摄。本周二,记者特地赶往剧组最后的外景驻点——扬州瘦西湖探班。正如李少红所说,很多事就是那么巧,20多年前,1987版《红楼梦》也曾在瘦西湖取景。但对比过去,新《红楼梦》的“战局”拉得更大,所面对的问题也更为复杂。
李少红南下“救场”:“拍完就是胜利” 曾念平病了,所以,李少红从北京片场南下,意外地出现在了新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扬州片场。
作为国内影视界的“黄金夫妻档”,“曾念平+李少红”一直是响当当的收视保证。但区别《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前作,这一次,放在他俩手上的却是一个烫手山芋。《红楼梦》,经历了两年前那场混乱选秀以及半路拆伙的风波后,李少红、曾念平俨然成了“救火队员”,搭进去的不只是时间,更有在观众、学者的高关注度下,与日俱增的压力。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呢?事总得有人干,总不至于我也病倒?”扬州瘦西湖,凫庄。80多年前,扬州乡绅陈臣朔取此灵巧之地设立别墅,尽享“亭榭高低风月胜,柳桃杂错水波环”的仙寰之妙,但李少红坐在这里,脸上更多的是疲惫。是否后悔接下新《红楼梦》的拍摄对她来说已是全无意义的过去时,如今,挂在她嘴边最频繁的一句话是:“拍完就是胜利!”
6分钟戏拍了三个通宵:“图的就是细致” 选凫庄拍外景是经过剧组精打细算的。
“小说里是这么写的:黛玉、湘云在凹晶溪馆的廊下数了十三根栏杆定了五言的诗韵,扔了小石子,惊起了仙鹤。对应着,身后的凸碧山庄飘来笛音。但这样的"凹"形和"凸"形的建筑太难找了。搭景又太花钱,因为书里就一回写到这两个建筑,戏不多但又特别重要。我们也是好不容易在凫庄找到了凹晶溪馆的一半,等着拍完再回去用电脑把另一半复制出来。”李少红显然已被新《红楼梦》锻炼成了“精算师”,“我们咨询了很多专家,规划了很久,能不来外头拍的,我们就尽量在北京棚里拍,可以替代的就替代。否则,太费了!”
据记者观察,凹晶溪馆的戏份在扬州拍了三个晚上,几乎每天都是通宵拍摄。虽然对白不多,演员不多,但细到每个演员的站位、水纹的波动、光线的角度,每次拍摄前,工作人员都是量了又量,测了又测,铅笔草图都画了N稿。
如此大费周章,实际出现在电视剧里有多长时间?
“六分钟!”李少红边说边做了个“六”字手势,随后更补充了6个字——“因为有诗句嘛!”显然,在导演看来,这6分钟已经算长了。
这三天里,剧组还在瘦西湖景区里拍摄了贾环和丫头彩云在桥上的回眸一瞥以及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下船,然后看到“省亲别墅”牌坊的三段戏。虽然每段戏都是两三条顺利通过,但准备的时间却往往要花上几个小时,图的就是细致。“所以说《红楼梦》好拍也难拍。好拍是曹公把小说细节处理得很好,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用现代的手段把它们表现出来。但就因为类似凹晶溪馆这样精妙、出现时间又短的设计多了,我们每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都得费很大的精力。”李少红说。
光道具组就50人:“我们一直没有超支” 费精力的还有摆在那些房子里的书画器皿。
据了解,新《红楼梦》剧组仅道具组就有50多人。宝玉、黛玉们墙上挂的画,小说里是怎么描写的、出自谁的手笔,剧组专程请名家亲笔手绘;主角们下围棋,原著里写的是什么局,剧组专程请棋院的专家来摆……就连一座可能观众将来在电视上都不太容易看清楚的翡翠摆设,剧组都专程从珠宝收藏家那里借来摆上。“××年×月×日,《红楼梦》剧组用”——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样的借用留言,他已经记不清楚见过多少次了。
花钱多?“对。”李少红应得干脆,但要说因为这样而造成“超支”,她是坚持要更正的,“我必须再更正一次,我们一直没有超支,一直是在按着预算走的。预算是我们只能在投资方这里拿到5000万资金,而另外的钱我们得自己向市场去找。这是没办法的事。你看我们的小演员为什么在戏外要去做一些宣传?不都是在给剧组做贡献嘛!”
可这些花大手笔、花大精力布置出来的细节,观众会注意到吗?
“的确,很多观众会关注故事。但电视是大众性的,可能你会关心故事,但也可能他会注意细节。而且——”李少红的脸上突然起了笑意,“有时候把事情做细了,在我看来也挺有意思的。因为我也长知识了。我也是观众,我相信我感兴趣的,将来观众也是会感兴趣的。做细了没什么不好,我们是第一次把120回的《红楼梦》给全景拍成电视剧,精益求精是必须的。”
四个顶梁柱都病了:“美的东西会被人欣赏” 当然,精益求精背后代价也是巨大的。
李少红告诉记者,其实曾导在接手新《红楼梦》之前就病了,一直为拍摄拖着没做手术,结果,这几天扬州天气反复加上药物影响,曾导这才顶不住了。“但就是这样,他还没离开扬州呢!一直给我打电话,不放心啊!”
记者在片场看得真切。采访李少红的前一天,曾念平还在片场坚持工作——他坐在屋内的监视器前,李少红在屋外协调拍摄。晚饭时间,曾导的突然跑开曾让李少红一阵紧张,她追着工作人员大声问:“曾念平人呢?”
不过,在记者面前,只要对李少红提起“生病”这两个字,她却经常会漏掉“曾念平”——“制片主任急性耳充,有时候听不见;副导演常晓阳,随时量他的血压都很高;还有我们的现场制片,我们一直很担心他胃穿孔,他从乌镇到这里都是捂着胃过来。”
“但拍完了,等电视剧播出后,吃力不讨好怎么办?”记者的感慨引来李少红忽然反问——“你觉得呢?”
“我觉得至少从服装、造型上比过去是耳目一新。”记者如实回答。
“那你就应该坚持下去。你也是观众呀!我们当年拍《大明宫词》的时候,中央台在播出前也是很担心的,最后还是观众支持了我们。现在情况并没有变。我相信只要是美的东西都会被人欣赏。”李少红笑了。记者江波
(来源:今日早报)
(责任编辑: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