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娱乐信报3月27日报道 说3月是“团长月”可谓一点都不为过。从播出伊始闹出的四大卫视首播权纷争,到播出过程中褒贬不一的口水PK,将近一个月的播出,让坚持熬到大结局的观众似乎也有点难以接受“就这么结束了”……
谁也没想到结局是这样——南天门战斗打了38天,雾气弥漫的树堡外,一批士兵奔跑着靠近,龙文章用最后的力气举起了枪,故事戛然而止。镜头转到60年后,禅达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城市,老年的孟烦了在清晨的街上走过,遇到的每个人居然都幻化成了现代版的“炮灰”:酒店泊车小弟龙文章、霹雳舞者阿译,带着大肚子老婆散步的迷龙,街头义务出诊的社区大夫郝兽医……
戛然而止的结尾让许多观众都表示看不懂,觉得这种大胆而前卫的开放式结局太过离谱,没有交代出几个关键人物的最终归宿。不知道制作方究竟是想为了拍续集而设下埋伏,还是有别的原因。
不过也有观众被这个开放式的结局深深感动,认为它用了一种很婉转的方式说明那些“炮灰”的牺牲,独自在街上行走的是孟烦了不屈不死的灵魂,而他所看到的,都是为国捐躯的战友和他们生前的梦想……
结局传闻出现两个版本
这个结局有两个版本的解释:一种说法是这是康洪雷导演自己的想法,他觉得这样的结局很有艺术感,多几个人活下来给观众带来一种幸福感觉;另外一种说法则是《团长》当时资金短缺,加上拍到后来碰上云南雨季,实在来不及再往下拍,所以仓促收尾。
一直备受争议的张译的旁白也从开头坚持到最后。有观众评论道,如此惨烈的战局哪里还用得着他来赘言,摆明了就是让“琼瑶腔”的旁白在观众脆弱的心头再撒一把盐,将煽情推到极致……
从康洪雷和兰晓龙的一贯风格来看,结局这么安排一定有它的用意。有篇文章是这么说的:
一小撮正史野史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的小人物,却因为无视传统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规律和概念,生生地用“我是神经病我怕谁”的流氓丘八精神,赢得无数喝彩……如果换成现代都市的大背景,让这些炮灰们换上白领们的衣服,把战争变成竞争,把死亡变成裁员,完全就是一个都市生活偶像剧(看相关剧评)。神经病团长龙文章和他的炮灰团,无疑就是一群或轻度或重度心里压抑的抑郁症患者。编剧和导演,用一群随时可能死掉但都不想死的炮灰的嘴巴,嘲讽现在那些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但确实在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们。
原著中三大主角的结局
龙文章:不愿打内战,公开发言支持共产党,被下令处死,在军统的眼皮底下自杀。
孟烦了:内战期间升为国民党团长,但是勇气不复存在,被解放军俘虏,自杀未遂,跟着解放军征战途中遇到了身为国民党军官的阿译,阿译布置完投降事宜之后自杀。战争结束后,孟烦了回到了禅达,守着他的父母,守着他的兄弟,直到60年过去。
迷龙:后来因误杀国民党要员的侄儿,被上面要求枪决,龙文章上下活动四处求人均告无效,不得不跪地开枪,亲自送他上路,因此被迷龙捡来的媳妇恨了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