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石头》里的重庆话、唐山话、广东话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其中的笑料;《有话好好说》里姜文的京腔儿让大家看到了北京人对生活的态度……
还有《疯狂的赛车》里的山东话、《高兴》里吼出的西北风情、《没事偷着乐》里的天津口音以及《十全九美》里那一句句经由湖南方言演绎的经典台词……来自四面八方的方言就这样在大银幕上营造了听觉乐趣。
方言电影大多投资不高,但票房总是不俗,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导演刻意将方言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记者通过对多位电影导演及演员的采访,最后整理出了这份“中国方言电影综合报告”,让大家再度回顾方言电影带来的别样精彩。
门派一:东北方言
代表作:《男妇女主任》《落叶归根》
把东北方言成功推广到全国的最大功臣无疑是赵本山,从他主演的《男妇女主任》和《落叶归根》,再到最近由他担任艺术顾问的乡村电影《喜临门》,既熟悉又幽默的东北方言始终是影片最大的特色。
事实上,几乎每部方言电影里都有说东北话的角色,如《有话好好说》、《疯狂的赛车》、《二十四城记》等。
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其实东北方言在南方也非常有影响力。新片《喜临门》里面都是东北方言,而且之前在南方农村地区放映的时候特别受欢迎。所以说,方言的传播跟宣传渠道有很大的关系。
门派二:四川方言
代表作:《疯狂的石头》、《三峡好人》
当年,《疯狂的石头》创下票房奇迹的同时,也让四川方言在广大影迷之间迅速流传开来,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小场景里的小人物一开口就是方言,留给观众的印象远比投资上亿的豪华大片本身更为深刻。
导演宁浩:其实每种方言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当然也有它生动的一面,这种电影比较“贴地气”,电影中的人也都是草根阶层。民间真正说普通话的人并不多,所以我觉得方言这东西真是特别生动,对电影人来说,选择最熟悉的方言拍戏,在表演和控制节奏上遇到的障碍是最少的。
门派三:陕西方言
代表作:《高兴》、《秋菊打官司》
说到推广陕西话的人,那可就多了,张艺谋就是最大的推广者,他早年的作品《秋菊打官司》中就是通篇的陕西话,在《有话好好说》里,他干脆亲自上阵,几声“安红,饿想你”,算是把家乡话喊红了。
此外,贾樟柯的《盲井》和顾长卫的《孔雀》里也都有陕西方言的元素包含其中;进入2009年,《高兴》和《疯狂的赛车》中以陕西方言说出的经典台词给观众带来了不少快乐。
导演王全安:方言是还原真实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如果一个陕西人出现在银幕上,一说普通话,就没有脾气没有个性,只有这个陕西人说到“饿”的时候才觉得人物活起来了。
门派四:山东方言
代表作:《疯狂的赛车》、《桃花运》
粗犷豪放的山东腔对塑造人物总能达到特别经典的效果,近年来的方言电影又为山东方言赋予了新的表现形式,比如《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中的黄渤以及《桃花运》中的范冰冰,地道的山东话除了能表现人物的实在憨厚之外,还透出了幽默感。
演员黄渤:我演戏的时候说过好多地方的方言,但还是擅长青岛话,毕竟我是在这个语言环境中长大的。青岛话对于我来说,有很多细微的地方是普通话涵盖不了的。
门派五:上海方言
代表作:《二十四城记》、《色·戒》
当《色·戒》中操着吴侬软语的贵妇人轻抬玉指打出一张麻将的时候,老上海的风情也就跟着流淌出来了。当《二十四城记》中陈冲饰演的女工小花,操着略带些生硬的上海话,略带羞涩地讲述自己当年情史的那一刻,观众的情绪也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过去了。
导演贾樟柯:我的电影中使用过很多方言,四川话、上海话、东北话都用过,无论是故事片还是纪录片,方言传达出情感都无可替代,当一个人恢复到方言状态,才是他最自然的状态,也会少了很多障碍。
专家 观点
“方言是电影的助力”
发言人:辽宁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文然
关于方言大量运用于影视作品的问题,在很多年前就存在着争论,电视剧、综艺节目、电影中使用方言为什么会受到欢迎,主要的原因是,比起普通话,方言在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准确,更能体现出人物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比如赵本山的小品,如果用普通话来演,就完全没有那个感觉了。
普通话是国家认可的标准语言,但是任何官方语言都不能像民间语言那样生动活泼。至于方言电影的地域性问题,虽然南北方方言存在着差异,但是一部电影是否受欢迎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故事而不是方言,比如《疯狂的石头》,如果不是故事好,单凭方言是不会成功的。方言在特定时候,只是电影的助力,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故事,需要的是符合这个小人物身份的特色语言。
(责任编辑: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