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好莱坞频道 > 电影新闻

文汇报:好莱坞原创力步入漫漫熊市?

凯特
凯特凭借《朗读者》多次封后

米尔克
《米尔克》获最佳原创剧本奖

  “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自同名小说”、“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看过第81届奥斯卡获奖和热门影片的影迷,不难发现其中不少影片的开头,都有这样一行小字。虽然这行字往往闪现不到3秒,却往往左右了银幕上90分钟故事的走向。脱胎于历史事实或者畅销小说,电影故事就有了一个框架。而这个框架,也成了摆在投资人、编导、观众面前的选项。观众会问:我是去看明星还是看故事?投资人则担心:影片会借着“熟知”一路走俏,还是因为缺乏原创的新鲜感而滑落深坑?导演则不免嘀咕:那些知道过程和结局的故事,我又有多大的创作空间?

  小说和史实改编风行奥斯卡

  第81届奥斯卡尘埃落定,几部获奖影片如今也成了大热。不过,看过影片的影迷发现,包括最佳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内,《生死朗读》、《换子疑云》、《虐童疑云》、《福斯特对话尼克松》等影片,无不有着畅销小说、热门话剧和真实历史事件做蓝本。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根据印度作者维卡斯·史瓦卢普的小说《问与答》改编;《生死朗读》改编自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换子疑云》则是根据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真人真事改编,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甚至在片头注明“一个真实的故事”;《虐童疑云》在搬上银幕前曾是知名话剧,不仅剧本获得普利策奖,还在百老汇演出超过500场;《福斯特对话尼克松》则将水门事件之后那场知名的电视访谈,用电影方式“再现”,除了当年报纸和电视上的内容,加入了两方团队策划对决的故事。最佳外语片日本的《入殓师》,也是根据青木新门作品《纳棺夫日记》改编。似乎只有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的《米尔克》,是为了电影而“定向创作”。不过,如果查查剧中由西恩·潘饰演的主角米尔克,就不难发现,影片同样是由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改编,那位米尔克正是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20世纪代表人物之一的同性恋政治家哈维·米尔克。

  看看近期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得主,第80届《老无所依》、第79届《无间道风云》、第78届《撞车》、第77届《百万美元宝贝》、第76届《指环王3》、第75届《芝加哥》,不是同时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就是根据小说或者舞台剧改编,《无间道风云》则是直接取自华语同名电影,买下改编版权“照猫画虎”拍了一遍。

  电影梦工厂正在上演一场“小说影视版”+“纪录片电影”的改编大戏。面对奥斯卡年复一年的评奖结果,有人发出了好莱坞电影原创力下降的感慨。一位影评人风趣的说,原本面向四面八方寻找灵感的编剧,如今流行起了向下扎进历史典籍和解密资料。早在几年前,《综艺周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电影十分依赖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尤其是畅销小说成了电影票房的金矿。”

  有钱有技术 缘何落败银幕

  其实根据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一直是创作中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上世纪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影片,正是脱胎于历史事件或类似的创作思路。《杀死一只知更鸟》、《肖申克的救赎》、《现代启示录》、《飞越疯人院》都有小说作为蓝本。有意思的是,《教父》系列导演科波拉甚至为了向原著小说作者马里奥·普佐致敬,特别将自己的影片全名改成《马里奥·普佐之教父》。知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最擅长的影片则是诸如《刺杀肯尼迪》、《尼克松》之类传记电影。

  改编自知名故事的文学底本,不仅能够让影片有闪亮的光环吸引观众,更能让投资方心里有底,不至于血本无归。那么批评家喋喋不休地批评“原创力匮乏”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几年前,《指环王3》囊括11项奥斯卡奖,推动了近年的“战争史诗片热”。大场面、大投资,营造“视觉奇观”,成为这类影片的最爱。《亚历山大》、《特洛伊》、《亚瑟王》等都投资上亿美元,争先恐后地出炉。制片商对这些几乎不计成本的大片寄予厚望。不过,虽然片中不乏一线明星,却票房惨淡,恶评如潮。影评人杂志《首映》主编彼得·赫伯斯特说:“大片的败北也许是个教训。”

  标榜根据小说和历实改编的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改编的分寸。“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为改编者的梦魇。几部“史诗大片”虽然不乏如今电影技术的助力,能栩栩如生还原哪怕一支箭头的细节,令视觉效果空前逼真,却难以掩盖对“著名人物”、“历史事件”的误解。影片《亚历山大》不惜篇幅渲染这位“军神”的“性取向”,称他是同性恋者,激起了希腊公众的强烈批评。《时代周刊》也讽刺一些改编大片的定位错误:“把史诗改成了供孩子看的影片,就像《星球大战》那样。”为了吸引觉得荷马史诗是老生常谈的观众,就非要把《特洛伊》改成一部特技云集的“冒险动作片”?

  仿得出形象 造不出真情

  同样改编自小说的影片《杯酒人生》,成为近年来颇受青睐的一部小制作影片。2位40开外的男主角沿着公路展开了他们的故事,在加州圣巴巴拉的葡萄酒厂,他们希望借酒精释放郁闷的心情。结果结识了2位中年女子,使得原本“心怀不轨”的他们,一边品酒,一边探讨人生。1600万美元投资,拍摄周期50天,更没有大牌明星的参与,却获得了众多奖项和2.5亿美元的票房。

  “影片找到了改编的灵魂,对美国中生代的复杂心态描写细腻,非常符合三四十岁美国电影主流观众的口味。”当今美国社会的焦虑、烦恼与希望,都在影片中找到印证。在将雷克斯·平克特的同名小说改成剧本的时候,独立制片人亚历山大·佩恩,巧妙地抓住了小说中最温暖人心的部分。纽约影评人瑟尔玛·亚当斯认为说。电影远远不止是“技术活”,改编也不仅仅是将纸面上的东西画成连环画,再拍成电影。“就像熨烫衬衣一样,那些细小的褶皱好比观众的思绪。文学将它们藏了起来,电影要将他们发掘出来,恰到好处地轻轻抚平。如果急于求成,温度太高,最终会让你的衬衫烧焦。”

  本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机器人瓦利》,再次让观众领略了好莱坞的动画技术成就。甚至有人说:“瓦利不该得最佳动画长片奖,而应该得最佳影片奖。”从《北极快车》、《超人总动员》,到去年的《机器人瓦利》、《功夫熊猫》,技术革命带来电影的“体裁革命”,或许将来的影片都可以不用演员。不过《机器人瓦利》的胜出不在于技术,而在于那些感动。“哪怕能栩栩如生在银幕上复制马龙·白兰度,机器也无法拷贝出他的真感情。”这是针对动画片的评价,也同样适用于那些改编自成熟文学作品和历史事件的影片。

  
(责任编辑:小库)

相关新闻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