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现代艺术的创始人毕加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生在中国,不会是位画家,但肯定是位书法家。”
一个外国艺术鉴赏家在第一次欣赏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兰亭序》后说:“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流淌在其间。”
她的感觉是对的。
东晋永和九年,书圣王羲之醉后一挥而就的那328个字,从此成为中国书法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
但世人皆知兰亭序,却不知其文千古悲凉也,“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全文充满了王羲之淡淡的忧伤和无限的悲怆情绪。
1600年前的那个暮春之时,曲水流觞,风雅诗会背后,究竟发生了一段什么故事?兰亭集会真的是一次文人雅集活动么?
曲水流觞诗会是一次军事会议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王羲之召集了一帮文人雅士在兰亭边举行曲水流觞诗会,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事实,而在历史上,这次诗会却很可能是一次秘密的军事会议。
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2人聚会兰亭。而这42人中在军中供职的就有有22人,“省军级干部”可考证的有6人,在前线的参战就有3人。绝非传统所说的“一般文人名士”,而且大部分来自京城乃至前线,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绍兴,仅仅是只为了一次“祓禊”活动么?
2006年,学者吴大新的一本《红月亮》震惊学术界,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史实资料,证明这是一场有关军事和政治的集会。
那么,这次会议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呢?作为文人的王羲之为什么要主持召开这次会议呢?当时的政治背景又是什么呢?
王羲之实际上是一名将军
王羲之,又叫王右军,世人只道是右军将军。
在三国之后,杂号将军众多,王羲之右军将军的称号,多数学者认为那只是一个虚号,王羲之实际上只是一个文人。
晋室南迁后,皇室急于北伐,夺回故都洛阳。“王与马,共天下”,作为晋朝的大姓氏族,历史上的王羲之曾经做过东晋王师的参谋长,并担任过首都建康卫宿部队的最高将领。
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组织召开兰亭雅集,当时的身份是会稽内史,而他的军职却是挂在首都建康的。
那么,王羲之的官职真的仅仅只是一个四品的杂号将军么?他真的仅仅只是一个文人么?
王羲之爱鹅,也爱吃鹅
古人画王羲之,画得最多的是《羲之爱鹅图》,王羲之写字换鹅,一笔写鹅字的故事,中国的老百姓都是耳熟能详的。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魏晋风度及药及酒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他详细阐述了魏晋时期人们爱吃药的风俗,而王羲之也是这其中的一员,他常常和道士许迈“服石采药,不远千里”。
但是这种药的毒性很大,需要吃鹅肉来解毒。
那么,王羲之为什么要吃药?他吃的又是什么药呢?
2008年,《浙江文化地理》摄制组深入浙江绍兴、嵊州等各县,捕捉大量的史籍资料中的蛛丝马迹;听取众多学者专家的观点主张;探索那些隐藏在浙江山水中的书圣遗迹,笼罩在王羲之身上的重重历史迷雾也逐渐被我们揭开。
浙江卫视12月27日晚10:10将隆重推出《浙江文化地理•寻帖记》,带您去发现一段真实的书圣故事,还原一个真实的王羲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