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戏剧 drama > 戏剧动态

戏剧借数字传媒腾飞 传统文化走进年轻生活

  面对新媒体时代,传统戏剧是束手待毙还是能借数字传媒再度腾飞?在最近一次艺术研讨会上,著名剧作家罗怀臻直言:“传统戏剧是资源,潜力巨大。数字时代的到来,正是传统戏剧破茧重生的机遇。”

  有人说,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时代里,传统文化被数字传媒消解了、蚕食了。十几年前,上海在国内最早成立了东方戏剧频道,但逐渐沦为“鸡肋”,一度传言要撤销,如今,大多数时间都在贩卖商品(电视直销);与此同时,另一个“七彩戏剧频道”却在上海的另一个角落里悄然诞生,以数字电视和视频点播的方式办得红红火火,全国近200个地区的2000多万户家庭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收看传统戏剧了。

  要借数字传媒起航

  在很多人看来,传统戏剧是给老年人看的。然而,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去年,以时尚形式、娱乐手段包装传统戏剧的节目《非常有戏》推出后,收视率一度超过了同期的娱乐节目“加油,好男儿”,成为东方卫视的收视冠军。最让人惊讶的是,《非常有戏》的收视主力皆为15岁到24岁的年轻观众,这与戏曲节目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的格局形成鲜明对比。罗怀臻说:“中国传统戏剧的资源极为深厚,可挖潜力巨大。但进入媒体后,必须引入现代审美眼光,传媒人要用现代视角来看传统,用现代趣味展示传统,这样才能吸引当代的观众。”

  罗怀臻认为,中外戏剧发展史,实际上就是戏剧传播方式的演进史。“十几年前,上海成立东方戏剧频道;之后,央视专门设立戏剧频道,这都应该成为戏曲翻身的契机,可惜,我们都没抓住,戏剧不过是换了阵地,依旧在展示着老面孔。海上梨园,如今已进入数字演绎时代,机会又摆在戏剧人面前了。传统戏剧要借数字传媒起航。”

  一份调查显示,数字传媒的受众明显年轻化,18-35岁的受众占6..4%;30%以上的受众受过大学以上的教育,他们每人每天平均上网的时间为141分钟。而电视受众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为主力,仅有3%的受众有大学以上学历,而这些人平均每天观看174分钟。“使用数字传媒,已是年轻、有文化观众的生活习惯。如果传统戏剧“坐上数字传媒这艘"大船",就为年轻观众接触传统戏剧提供了有效便捷的通道。”罗怀臻说。

  是否会抢剧院生意

  戏剧上了数字电视,人们可以足不出户,边看边学,还可反复回放。有戏剧人立即提出:“几十年来,我们努力让人们进剧场看戏,数字电视一出来,是不是把我们辛苦培养的戏剧观众都给夺走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在中国京剧节上演出京剧《响九霄》时,就拒绝电视录像;近10年来,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了150台话剧,但只有《商鞅》和《青春之歌》让东方戏剧频道播出。

  上海京剧院副院长单跃进认为:“戏剧在剧院演出和上数字传媒,其传播方式不同,受众也不相同,彼此并不会形成干扰。不过,戏剧上数字传媒,传播方式变了,播出内容也必须重新编排,要符合数字化的播出方式、传播方式。这样,传统戏剧才能呈现现代感,才能成为新文化。”单跃进说,如果把整出大戏,两个半小时里原封不动地播放,不仅抢了剧院的生意,而且跟一个乡镇的录像播放点又有何异?

  单跃进表示,解读式播出,或许是一种双赢之道。戏剧在剧院里演出是线性的、不能中断的。数字传媒,就可以邀请专家,播一段大戏,插一段专家点评,这样,观众就能看懂戏了。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认为,于丹上央视讲昆剧,把600年历史的昆剧掰开了、揉碎了、讲生动了,“百戏之祖”照样能吸引众多的年轻观众。“如果借助年轻人最熟悉的数字媒体,传统戏剧没有理由不获得新生。”
(责任编辑:Dawn)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罗怀臻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