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娱乐-搜狐
娱乐频道 > 八卦频道 > 内地八卦

只有在电影院的黑暗里 爱情才可以拉拉手(图)

  三十年前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后来实现了没有?不说做演员,纯粹谈自己的话,我是想出国念书。如果是这方面的话,我想我做到了。

  现在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现在……如何把我们的余热发挥得更好吧,和年轻人相比,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再为电影多做点事情。
说一下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和一部电影。好的书太多了,我只能说近期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沉思录》。电影的话,这么多年来一直是《飘》。我最近还翻出来看。

  这三十年,除了时间,你身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又返璞归真了,我慢慢学会做减法了。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想上月球去看看……我想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但挺有意思的事情。现在生活节奏完全变了,你喜欢快还是慢?生活节奏肯定是变快了,甚至有些浮躁。但对个人而言,快慢是相对的。每个人要掌握到自己的生活节奏,才不会被社会融化掉。

  你喜欢你现在的职业吗?

  还算是喜欢吧,因为可以有所发挥,来展现我们的创造力。

  对你居住的城市有什么要求?

  希望人们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吧,环境好了,人精神才会爽。而要环境质量提升,其实也有赖于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爱情、友情、亲情在你的生活中各自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爱情对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友情更重要,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亲情是让你留恋于这个社会的一种感觉吧。

  如果让你感恩,你最想感谢谁?

  感谢妈妈生育养育了我……还要感谢观众们,这么多年一直喜欢、支持着我。

张瑜(右)、郭凯敏(左)主演的《庐山恋》 赵昀 翻拍资料

  1978年8月,上海市政府投资107万余元,在天山路888号建造了天山电影院——这只是一个开始。改革开放之初,大批电影解禁,大批电影院开始兴建。电影,成了冲击人民文化生活乃至思维方式的一股力量。

  看电影成唯一的娱乐

  1978年天山电影院的兴建只是上海电影院“翻新”的开始。根据上海市政府地方志的资料,进入1979年后,上海市电影局、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认真贯彻国务院《批转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的请示报告》的文件精神,新建了17座,收买了2座专业电影院。为什么改革开放初期会有如此大规模的影院兴建?1977年末,国家开禁了建国以来拍摄的500部电影,其中大部分是“文革”前的优秀影片,如《大浪淘沙》、《甲午风云》、《刘三姐》、《舞台姐妹》、《青春之歌》、《早春二月》、《永不消逝的电波》、《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祝福》等。当时,别说是音乐茶座、卡拉OK,连女同志烫头发都少见。电影,一下子成为人们生活中“唯一”的娱乐。随之而来的,是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当时就职于大光明电影院的吴鹤沪还给早报记者讲了一个故事:“我已经忘了是放哪部外国电影,其中有个洗澡的镜头。当时我们国家对洗澡镜头的审查是有标准的,不可以有脱衣服啊之类的镜头,人直接就躺在浴缸里了。有两个年轻的男性观众看到这个镜头就说,早知道有这个镜头,我们就买楼上的座位,那样就可以看到浴缸里面了。”吴鹤沪说,当年做大光明经理时,他都不敢告诉亲戚朋友,因为怕托关系要电影票的人太多,“工会保留20张职工票,全南京路商场的经理都来找你拉关系,低声下气地跟你说,外甥侄子要谈恋爱,能不能卖给我两张票?那个时候只有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谈恋爱的小伙子小姑娘才可以大胆地拉拉手。”

  “颤音”里一秒钟的“世纪之吻”

  1979年,我国观影人次达到293亿,全国每人每年平均看电影20多次。1979年也是中国电影创作大丰收的一年,共完成故事片、舞台艺术片67部。而在这一年产生的《小花》、《归心似箭》、《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等作品都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由西影厂两位著名导演腾文骥、吴天明联合执导的《生活的颤音》,在当年曾创造过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的惊人观影情况。大部分观众并非真的被影片“革命加恋爱”的主题吸引,绝大部分都是冲着片中那个出现在1小时26分08秒,长度为一秒钟的世纪之吻而去。根据多方资料考证,《生活的颤音》中男女主角那一吻,是新中国成立后电影史上男女演员“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有当年的观众以文字记录道:“终于,男女主人公的嘴唇贴在了一起。所有人都吃力地注视着他们的嘴唇,想证实一下他们的嘴唇上是否贴着一层薄膜。场内静得可怕,甚至可以听到暖气管内回水的声音。但是很遗憾,男女主人公蜻蜓点水般的接吻刚刚开始,便被破门而入的女方父母打断!”

  一年后《庐山恋》上映。当看到片中张瑜在郭凯敏脸上“啄”了一下的时候,很多年轻观众心里泛起了涟漪。二十多年后,当张瑜第一次担任青春偶像片《81格》的导演时,她开始回忆《庐山恋》那“惊心动魄”的一吻,“我和郭凯敏都是到了现场才被导演黄祖模告知要拍一场吻戏,我们两个一下子都懵了,都不愿意拍。导演做了我们半天思想工作,这部女孩子追男孩子的戏演到这里,很自然的,女孩子会亲一下男孩子。但我和郭凯敏都觉得特别不好意思,我们都是好朋友,也走得挺近的,但在现实中,我们真的没有谈恋爱的感觉。要两个没有谈过恋爱的年轻人拍吻戏,要说多别扭就有多别扭。”犹豫了很久,张瑜最后对导演黄祖模提出了“清场”的要求,而后开始和郭凯敏“练习”,“我们两个就红着脸,在不碰到对方脸的情况下,亲一下,然后迅速弹开,再亲一下……一直练了一个小时。最后导演说,这次是真拍了。”这幕吻戏据张瑜介绍,一条就通过了,而且因为张瑜动作太快,剧照师都来不及准备,这一幕只被定格在大银幕上。拍完后,张瑜说她感觉脸很红,郭凯敏同样面红耳赤,“拍完了。我懵了,一个劲地问自己为什么会做这么傻、这么失控的事情。好一阵子都在发呆。”

  在《庐山恋》前,中国电影中对于爱情的表现都是发乎情,止乎礼。所以,当导演黄祖模把《庐山恋》的本子交到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厂长徐桑楚手中时,两人都心有犹豫。为了避免在剧本审查阶段就遭遇不必要的麻烦,黄祖模一度曾将吻戏删除。为了让张瑜和郭凯敏可以“大方”恋爱,黄祖模还特别将张瑜的角色设计为“华侨”。据当年参与《庐山恋》审查工作,现任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副总的史东明回忆:“我记得审查《庐山恋》的时候,是在东城区礼士胡同129号的电影局放映厅,审片的有20多个人,有电影局的局长、业务处室的,还有一些社会上的专家。《庐山恋》过得比较顺利,主要是大家觉得这个片子比较清新,虽然有吻戏,但是很清纯的。”

  1角钱的《少林寺》,

  1.4亿元的票房

  1982年,有“中国第一家立体电影院”之称的东湖电影院开始放映我国改革开放后新拍摄的立体故事片《欢欢笑笑》。申城观众为了目睹此片,通宵排队购票,场面蔚为壮观。《欢欢笑笑》肯定不是1982年最红火的电影。真正在那一年让全国观众为之疯狂的是张鑫炎导演的《少林寺》,那也是李连杰的银幕处女作。

  在《少林寺》于内地公映时,电影票的价格为一毛钱。而这部电影当时的内地票房高达1.4亿元!《少林寺》登陆内地影院的时间是1982年的6月,其实早在当年的春节期间,该片已经在香港创造了功夫片的一个全新的票房纪录:六周票房总收入已达1600万港元,观众超过100百多万人次。

  《少林寺》被冠以很多重要的“抬头”,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功夫电影,也是1979年中国首家专门负责中外电影合作事务的机构——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成立后,首批开始酝酿的合拍项目。随着《少林寺》的热映,“武术热”开始在中国内地疯狂。在外出需要带介绍信、全国粮票的时代里,各地青少年离家出走,赶赴河南少林寺要求学艺。若干年后,当“傻根”王宝强因为《士兵突击》家喻户晓后,他出版了一本名为《向前进——一个青春时代的奋斗史》的日记式传记。其中的第一篇写于1992年3月15日,当时8岁的王宝强第一次离开家门坐火车到郑州。因为他在家乡看了《少林寺》,那以后就决定要去少林寺学功夫。

  18岁那年主演了《少林寺》的李连杰当然是受那部影片“影响”最深远的人。李连杰回忆说:“当年,我体会到了获得武术冠军之外另外一种胜利的喜悦,也发现了武术可以在另外一个大的空间里延续。我蛮有运气的,因为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这么多人耗费两年心血完成了这部电影,最后造就了一个李连杰。”《少林寺》时代的李连杰还拿武术队每月几十元的基本工资,而后,每个拍摄日还可以补助1元人民币。他曾半开玩笑地说,这个“日薪”到了第二部《少林小子》时增加到了2元。之后,李连杰一路将他的“身价”打了上去。《黄飞鸿》系列时1500万港元的身价;好莱坞“打”了一圈,李连杰把身价抬到了《龙之吻》时900万美元的水准;接拍《英雄》时,李连杰是权衡再三后,“自降”身价,以3200万元人民币的片酬接拍张艺谋的首部古装武侠大片;在去年岁末《投名状》上映时,曾传出李连杰身价1亿元人民币,而且这还是收的导演陈可辛一个友情价。

  200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李连杰因《投名状》中的演出,得到他人生中第一个“影帝”。时,李连杰笑说:“早知道拍文戏能得奖,应该早点弃武从文。”如今,李连杰将电影划入了“业余爱好”。他说,在他人生的四个阶段中,“电影”是排在“武术”之后的第三阶段,也是他过去20年为之奋斗的。

  刘晓庆

  失“影后”演“太后”

  《少林寺》的成功打开了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一扇大门。1982年在当时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的支持下,著名导演李翰祥从香港回大陆拍摄影片《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当年是在故宫实景拍摄的。1982年5月,合拍公司和香港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举行大型中外记者招待会的地点,就在外景地“大水法”。

  在《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中,李翰祥选了内地女演员刘晓庆出演“慈禧太后”一角。那时李翰祥并不认识刘晓庆,选她演“慈禧”的动机,仅仅是因为看过刘晓庆在1980年演的《小花》。在李翰祥的《影坛往事》中,他回忆说:“看过《小花》,觉得刘晓庆资质清新,外形好,演技佳,是个大奖之才。”李翰祥对于刘晓庆和《小花》一直有个误会。在他听闻《小花》的女主角曾荣膺中国电影百花奖影后时,本能以为是刘晓庆。后来听说是陈冲,李翰祥还颇为刘晓庆“不平”:“我不是觉得陈冲演得不好,不过总觉得陈冲和她(刘晓庆)在一起,不仅身量比她矮一头,风度也黯然失色。”

  且不论李翰祥的评判是否公允,单说陈冲凭《小花》百花封后的那一年。1980年对大众电影百花奖而言有着历史性的意义。这个在周恩来总理提议下创办,由观众从《大众电影》杂志上获取选票,评选自己喜爱的电影和电影人的奖项,仅仅在1962年和1963年评选了两次,便陷入了“休眠”阶段。直到1980年,大众电影百花奖恢复。那一年,刘晓庆其实无比风光,她有三部电影入围百花奖的评选,分别是:《小花》、《瞧这一家子》、《婚礼》。然而,但三部电影同时入围分散了观众的投票,最后,刘晓庆只拿到一个最佳女配角奖,得奖的角色是《瞧这一家子》中她扮演的张岚。

  不过,失去这个“百花影后”对刘晓庆而言似乎影响不大。因为从1987年到1989年,她曾凭借《芙蓉镇》、《原野》、《春桃》,连续三年摘得百花影后。这个纪录至今还未被后来的女演员打破。

  在刘晓庆之前的三位百花影后——陈冲、张瑜、斯琴高娃,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都相继出国,只有刘晓庆坚持留在国内发展。拍摄《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让刘晓庆坐稳了内地影坛“一姐”的位置。而她在拍摄期间所撰写的《我的路》开头的那番话,一直伴随刘晓庆到今天:“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个名女人更是难上加难。”

  通宵场情结

  延续到《指环王》

  上海的通宵电影始于1985年。当时,少数影院提出每年的四大节日试放通宵场,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给予很大支持,给影院配备4至5个片目。通宵电影的试行效果良好,观众踊跃。1986年春节,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统一规划,在市区21座影院开辟通宵场。

  据当时在大光明电影院担任经理的吴鹤沪回忆,“1988年4月,大光明首创推出了周末通宵场。结果,一推出就火爆异常,通宵场电影票紧张到一票难求。后来,1984年开张的上海燎原电影院也开始推通宵场,而且他们推的是"天天通宵场",最初也是天天满座,人满为患。”通宵电影在沪火爆景象当时引起广泛关注,上海多家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日本NHK广播公司专程派员来沪拍摄了电视专题片,通过卫星转播介绍。

  “当时,"轧朋友"的人最喜欢看通宵场。电影院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谈恋爱最好的场所。”吴鹤沪介绍说。1988年夏天,大光明开始设立天天通宵场后,场面更加火爆。原因很简单,市民缺乏消夏纳凉的娱乐场所,影院里不仅通宵开放冷气,票价也不过在10元左右。

  1995年后,随着市民娱乐生活的进一步丰富,通宵场开始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过,这份通宵看电影的情结却留在很多人心里。2004年,当许多影院推出《指环王》三部曲通宵连映的活动后,一大批影迷响应。还记得首晚连映时,早报记者走访沪上的多家影院,看到的都是拿着大包小包零食的影迷。当时,上海万裕影城的严经理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他开设了四个厅进行《指环王》的三集连映,超过700张的电影票,大部分在一周前就已卖出。80元一张的票价在当时来说,不算便宜,但却实实在在是一票难求。

  买站票

  摇摆着看《霹雳舞》

  1988年通宵场的火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电影在当时依然是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如今只把电影当消遣的态度不同,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其他娱乐项目还未茁壮起来之时,电影还肩负着传递进步信息和流行脉搏的责任。时任大光明经理的吴鹤沪就在采访时提起,很早的时候,在大光明的隔壁,如今新世界百货大楼的地下室,曾有过一间独一无二的“红旗新闻科教电影院”,“花上一角钱,可以看一段新闻简报,了解下国家大事。还可以看一些科教片,知道水库是怎么造的,水稻是怎么种的。”不过,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红旗新闻科教电影院”最终消失了,“电视新闻可以上午发生的事,晚上就知道了。换作是电影,用胶片拍好,洗好拷贝,至少是一个月后的事情了。”

  新闻的传递功能作古,但电影传播时尚的功能却还走在所有娱乐项目的前列。1987年,内地引进了一部名为《霹雳舞》的美国电影。这部摄制于1984年的电影,没有大明星演出,关于餐厅女孩弃高雅的爵士舞,投身不被尊重的黑人舞蹈霹雳舞的情节,也并无过人之处。但,片中的舞蹈镜头却成为当时年轻人争相模仿的对象。有影迷回忆:“1988年,我正在上大学。有一天学校贴出海报,校外的电影院要放美国电影《霹雳舞》。排着长队去买票却只能买到站票,看一遍不过瘾,还要看了再看,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决不是特例。电影院过道里挤满了年轻人,边看边随着音乐摇摆,这是当年《霹雳舞》放映时壮观的一幕。”当年,从10岁到30岁,不论男女都在学习“霹雳舞”。那时候的年轻人,男孩们学会了太空步,女孩们学会穿高跟鞋热舞。

  电影院故事

  东湖电影院

  东湖电影院

  建立于1939年5月,其前身为杜美大戏院,因坐落于上海杜美路9号(东湖路前称)而得名。占地2913.35平方米,有座位760个。院址原为花园住宅。1942年前,电影多以放映苏联早期革命电影为主。1951年,因杜美路更名东湖路,电影院也改名为东湖电影院。1960年5月3日,电影院改为立体电影院,放映了我国第一部立体电影片《魔术师的奇遇》,连映三年,场场爆满。在上世纪60年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邓颖超等曾来院观摩影片。1979年2月中国进口的第一部美国立体故事片《枪手,哈特》在东湖影院放映时曾轰动上海。1992年电影院经过立体声改造,并通过上海市电影局评比,被批准成为上海第一批三星级电影院之一。

  天山电影院

  1978年8月,上海市政府投资107万余元,在天山路888号建造了天山电影院。翌年9月建成,于1979年国庆节正式对外营业。当时电影院占地466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6平方米。这座拔地而起的电影院,见证了之后数年,中国观众对电影如痴如狂的热情。2001年天山电影院与永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对影院进行了全新的改造,近年,天山电影院又率先引进世界流行的3D电影放映设备,成为西区独家放映点。
(责任编辑:小库)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