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年代》剧照 |
《我们生活的年代》是个有些尴尬的年代:再晚一些,“我们”就可以成为自由自我的80后;再早一些,“我们”就成了主流严谨的60后。但既然生而成为70后,也就有了属于70后的奋斗故事。本周六登陆上视新闻综合频道的《我们生活的年代》,视角锁定的正是被称为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的70后人群。
刘烨、李光洁寻求个体共鸣
《我们生活的年代》故事背景强调了物质社会给理想带来的迷失。青年实力派演员刘烨、李光洁饰演一对出生入死的好兄弟,在共同经历了人生中艰苦卓绝的岁月后却倒在了金钱前,最终反目。李光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戏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印记,70后人群多多少少能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世间少有‘高大全’,但正是因为他们都不完美,所以观众才觉得他们更亲,这部剧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时代的共鸣。”
刘烨也有同感。他认为30岁左右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包括他本人。“我们都有从大学毕业到进入社会的经历。这部剧可以让你看到自己的悲伤、自卑。最终的结局也很悲情:我演的这个角色本来是很耿直的一个人,但最终在现实中改变了,感觉有点把最美的东西摧残掉给你看,有点残酷。”
张建栋探讨时代烙印
该剧导演张建栋一直致力于现实主义题材创作,从《刑警本色》《让爱做主》《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到《靠近你温暖我》等,都引发了当代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对于这部《我们生活的年代》,张建栋表示,“它描写的是中国变化最快的十年,也就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5年之间发生的故事。重点表现了人们在变化中失重的状态,每个人物身上都带着时代的烙印。”
有人称《我们生活的年代》是电视剧《奋斗》的姐妹篇。只不过一个讲述70后,一个讲述80后。但是两个年代人的奋斗依然泾渭分明。正如有评论指出,《我们生活的年代》中的“三室一厅”,就像《奋斗》中的工厂“乌托邦”,给了年轻人一个梦想中的生活环境。但70后的“乌托邦”更注重现实和秩序,如同70后人群的谨慎务实,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一个自由放松的场所,而是一个温馨完整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