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改革喊了多年,继承与创新也辩论了数载,但理论界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在昨天举行的“2008·北京文艺论坛”之“改革开放30年《传统与当代戏曲发展》”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和戏曲从业人员再次就这一话题展开了对话,不过依旧是交锋激烈。
■“传统”曾经历了被污名化的过程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近年来屡屡以独家观点在戏曲界掀起涟漪,昨天他依旧语出惊人,作为理论界的代表,他却把戏曲几十年来的不尽如人意推到了理论界的身上,“从60年代的戏改开始,我们的传统戏曲经历了被污名化的过程,‘传统’在相当长的时间成为了贬义词,甚至成为了实践中的负资产和包袱。理论界的一些人把小问题扩大化,纠缠于艺人字面读音上的错误,戏曲的叙述方式也遭到过质疑,认为一些‘水词儿’没有保留的必要,殊不知那些词其实承载着抒情的手段。”他还认为,抛开理论界,表演层面对于“传统”采取的也是回避的态度。“很多演员都把传统悬置起来,认为自己再学梅派也只是小梅兰芳或小小梅兰芳,他们希望能做自己。但我觉得一个演员如果能做小梅兰芳,你为什么要做一个平庸的自己呢!”在傅谨看来,要延续传统的当代生命,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重建传统的地位。
■梅兰芳如果不改造旧戏也成不了梅兰芳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马也对于傅谨的观点并不认同,在他看来,传统戏曲必须要发展,中国戏曲如果固守或热衷于传统是不行的,中国京剧史就是一部发展史。“戏曲中的很多程式体现的都是农耕文明和手工业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比如下楼、推门等等,如果尝试把我们的现代生活用传统的程式来表现,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因此如果用古代传统来展现现代文明,不创新和发展是没有出路的。”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戏曲评论家龚和德也是创新学说的坚定拥护者,他以梅兰芳为例论述了这一观点。“创造新剧目,改造旧戏是梅兰芳艺术创作的一大特点。他立足于找寻新的审美形态,在舞蹈与歌唱间寻求新的平衡,形成了新的歌舞古装戏,而且器材上也不再陷入现实人物,刻画了不少神仙的形象,没有这一点他就只能是复制王瑶卿,不可能有后来的梅兰芳。”
|
·翻伞钟, |梅兰芳藏戏曲画首次展览 |
·城市猎人 |中国戏曲大师梅兰芳 人 |
·天赐傻强 |菊苑丹青——"戏曲美术 |
·慈仁伦珠 |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 |
·海上不老 |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 |
·帝王将相 |戏曲杂谈--平沙落雁-搜 |
·刘思琦的 |爷爷是个戏曲迷 |
·信任自己 |汪荃珍:戏曲丽人 艺界" |
·鸟程万里 |全省山东梆子戏曲大赛选 |
·杂谈 |戏曲应走进哪个校园 |
热点标签:刘德华 冯小刚 蔡少芬 快乐男声 朱军 赵薇 电影 大s 选秀 范冰冰 张柏芝 苏醒 郑钧 春晚 李湘 搞笑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