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大为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的演唱音色明亮,感情真挚,他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牡丹之歌》、《敢问路在何方》脍炙人口,传遍华夏,成为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12月7日,蒋大为应邀参加本报承办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大众日报创刊70周年”经典金曲演唱会,借此机会记者电话采访了目前身在北京的他。
走上歌唱之路夫人是我的伯乐
今年年过花甲的蒋大为,艺龄已经超过40年。谈到当初如何走上了歌唱舞台,“那说起来话长了。
”蒋大为娓娓向记者道来,“我们上学那会儿,正赶上"文革"。我当时在天津十六中,已经有8年的油画学习经历,如果没有"文革",我肯定会考美术院校,毕业当画家。但是当时取消了高考,没办法,我只好在街道上给别人打下手画毛主席像。不过我平时也算学校的文艺骨干,学校有什么演出活动我都会参加。一次天津市和平区宣传队招演员的时候,我去考试。在那里,遇到了我现在的爱人张佩君。她那时是宣传队队长,也是我的"考官"。就是她把我招进了宣传队,对我认真栽培。说起来,她是我的伯乐。”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这首歌不是我首唱”
此次经典金曲演唱会前,本报主办了“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金曲评选”活动,蒋大为演唱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高票当选,话题转到这首歌,蒋大为马上声明,“这首歌可不是我首唱啊!”原来,1980年,已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的蒋大为因演唱电影《红牡丹》主题歌《牡丹之歌》已小有名气。1981年,他应邀参加东北三省春节晚会,在沈阳万人体育馆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时,全场欢声雷动,观众纷纷拥到台前,使蒋大为十分诧异,“以为出了什么事”。一位辽宁电视台的朋友告诉他:这首歌几年前曾由一位老歌唱家首唱,电台也播过,当地人很熟悉,却始终未能流行起来。你唱得太好听了,所以才出现了“爆棚”的场面。1986年,蒋大为又在央视春晚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举成名,这首歌也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如今想想,这首歌唱出了改革开放之初,人们那股心劲儿,也就是时代特色吧,所以才能这么深入人心,我也沾了这首歌的光,让观众记住了我。”蒋大为回忆说。
舞台形象20多年不变我习惯在台上“绷着”
一身白西装,一副金丝边眼镜,20多年了蒋大为的舞台形象一直没有大的变化,以至于白西装成了他的招牌形象。记者问他为什么总爱穿白西装?“白色也是舞台上主推的,无论什么灯光打上去效果都非常好,非常漂亮。我家里有一百多套白西装。”“我们这些人,服装、音响、灯光啊什么的,都要懂一点,我们又没有公司给包装,只能自己弄!”蒋大为半开玩笑地答道。
蒋大为又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舞台心得,“我们这代人,审美风格、表演风格早就固定了,一上台就要"绷起来",有时候年轻人也会给我说,你看人家流行歌手,上台多放松,你们"绷着"唱多累啊。可是不"绷着"不行啊,我们早就习惯了,看我们的观众也习惯了,这是属于一个时代的风格,我们改变不了了。不瞒你说,就是到KTV和朋友家人唱歌,我也得"绷着",要不不会唱啊。”
身在异乡更能感受祖国的伟大
早年为了女儿在异国求学方便,蒋大为曾长期在加拿大生活。即便如今,他也是“半年在温哥华半年在北京”,谈到出国后对自己的事业是否有影响,“要说不影响也不可能,比如说一些大的活动可能找不到我,那我就失去了机会。但是为了我的女儿,我认了。”蒋大为表示:“西方的社会学家在评估一个人的人生是否成功时,有六项标准指数:一是健康,二是收入,三是家庭,四是社会地位,五是名气,还有一条现在记不清楚了。但从这五点就足以看出一个道理:家是事业的堡垒,如果一个人连堡垒都护不好,那你说他的人生成功吗?到了我这个年龄越发觉得家庭重要。”
而记者问到参加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演出,蒋大为有何感受?“感受太多了,简直无法表达,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巨变,不知道改革开放对中国有多重要。我如今经常生活在国外,这种感触反而更加浓郁了。我的根在中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始终眷恋着"桃花盛开的地方",希望祖国能繁荣昌盛。”
(责任编辑:小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