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担任制作、昆剧“金童玉女”俞玖林和沈丰英联袂出演的昆曲新版《玉簪记》日前在苏州科技文艺中心大剧院举行了首演。匠心独具的舞台处理让人们意识到白先勇的“昆曲新美学”正在传统的昆曲美学基础上引领一种新的审美潮流。
“一桌二椅”富有禅意 《玉簪记》的整个舞台虽是回归昆曲本体的一桌二椅,可呈现出的唯美效果却是幕后诸多文化元素推波助澜的结果。董阳孜的书法、奚淞的工笔水墨和古琴大师李祥霆那把悠扬浑厚又不失清亮的唐琴“九霄环佩”,无不让这部《玉簪记》透着浓浓的禅意和淡淡的水墨风情。
让人惊讶的是,这份全方位的文化“包装”不但没有掩盖了演员的光彩,反而成为一种强大底色衬托出演员丝丝入扣的表演,真正让人领悟“昆曲真髓重在艺术表演”的真谛。
不论书画、戏曲或是音乐,中国艺术无不讲究“意境”二字,而昆曲新版《玉簪记》则将这份“意境”推向了极致。按说《玉簪记》这样的小戏在苏州科文中心这样的大剧场,是需要很多附属舞美道具加入,才不会显得舞台太过空旷。然而,事实是此次舞台不但回归了昆剧本体的“一桌二椅”而没添任何附加累赘,且巧用留白让整个舞台显得清幽雅致且富有禅意,仅是那浅黄幕布上线条流畅的工笔画“佛手莲花”便可窥见主创心思之巧妙,佛手轻拈的莲花从含苞待放到肆意绽开,踏准了“潘必正”和“陈妙常”从“琴挑”、“问病”到“偷诗”的每一步情感发展,细细品来回味无穷。
“九霄环佩”成为配角 此外,质地柔软淡雅飘逸的苏绣服装也让人眼前一亮,云彩般细腻的白、丁香迷人的浅紫、初生婴儿的粉嫩,春天新青草的绿……没有过多的图案,最多也就一枝柳条闲闲缀在衣角,这一系列和现代戏曲舞台上的艳俗正相反的自然系服装,不但没让舞台失色,恰恰衬出了两位主角“天然去雕饰”的气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把1251年前的古董唐琴“九霄环佩”在古琴大师李祥霆先生的演奏下,也成为全剧不可或缺的角色。“琴挑”一幕后那段五分多钟的“独白”,让一些准备在换场时出外活动一下的观众禁不住停下了脚步,悠扬浑厚又不失清亮的琴声,仿佛来自远古的呼唤。
(责任编辑:小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