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由名著改编成的电视剧陆续首演,他们全部是“央视电视剧制作中心”的产品,属于国有资本投入,根正苗红。
是的,正是现代化的电视手段,才使得文学得以忠实再现与直观刻画,才有机会将历史进行庄严的审视与深长反思这些,便是中国式正剧的表情。
然而,如今是跟风似的翻拍与重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用这句歌词来形容中国特有的正剧的前世今生,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忠于原著的 并非都是肯定 到1998年,根据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已经一一亮相,且无一例外地创造了同期电视荧屏的最高收视率。记者了解到,完成了四大名著上荧屏这个浩大的“工程”,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共花了15年时间。
老版《红楼梦》在拍摄前,用了约两年的时间,从全国各地数万名候选人中遴选出100多名演员,先后举办了两期红剧演员学习班,让他们研究原著,分析角色,同时学习琴棋书画,陶冶自己的情趣,最后确定角色。在拍摄的过程中,该剧先后到10个省市的41个地区的219个景点,共拍摄了近一万个镜头。这么“煞费苦心”,无非就是想要拍出来的电视剧忠实于原著。
而1994年开播的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目前惟一一部由《三国演义》全篇改编而成的电视剧。该剧的长处也是忠于原著,还原历史,有的人物对白甚至与原著丝毫不差,堪称古色古香。而且演员表现出色,唐国强、鲍国安、陆树铭等人的演技确实征服了太多的观众。
但是该剧在播出后的观众反应并非都是肯定,有的观众就认为该剧偏偏死忠于原著,造成了有些情节是断档的,主次不分,而且战争场面比较单薄,武打也非常逊色,各路猛将基本只会打马对冲,常常就是三招两式就解决战斗,让人们对纸面文字具象化的期待值走低。
修改原著的 屡遭诟病 老版《西游记》,25集的电视剧耗时6年多才拍摄完成,至今仍是寒暑假被重播最多的经典之作。尽管这部老《西游记》存在诸多缺陷,尤其是特技方面现在看来有点落后,但是,主创人员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演员用心的表演却弥补了这些不足。
正因为珠玉在前,2000年,央视开拍《西游记》续集,尽管又一次创下了收视纪录,但是糟糕的特技和章回体的叙事,实在无法与21世纪观众的欣赏水平实现很好的对接,引来骂声一片也在所难免。
而代表了当时央视乃至国内在电视剧制作方面的最高水准的43集电视剧《水浒传》,因为在结构上作了调整,让越来越挑剔的观众很不买账,很多观众认为该剧剧情有不少与原著相悖,李雪健版的宋江更是惹来一身“炮灰”,至今,还有观众对他扮演的宋江究竟像不像争论不休。
重拍经典剧 期待检验 近年来,影视江湖上掀起了一浪接着一浪的名著重拍潮,尤其在去年到今年这近两年的时间内,四部名著分属四家不同的制作公司大肆翻拍。在新《西游记》中,唐僧是个果断干练的硬汉;新《三国》中,曹操将被塑造成英雄;原本表现英雄好汉的《水浒传》,新版中也将加入更多的女人戏;至于关注度最高的新版《红楼梦》就更不必说,光是造型出来就引发骂声一片。
当然,这样的重拍,在拍摄风格上会消灭掉一些先天不足,但主创人员们是否考虑到将来的观众群呢?到底要给80后、90后还是00后看呢?对于有的还未曾看过老版的四大名著或记忆不深,有的甚至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新版四大名著所要呈现的剧情节奏,是不是需要快点?对白是不是能现代些?人物性格是不是应该更鲜明点?画面是不是该更前卫点?主题曲是不是能饶舌一点呢?
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疑将成就一场电视剧市场对第五代导演的集体检验的好戏。
改编近现代文学的 挂羊头卖狗肉 除了四大名著,在近现代文学史上,也有许多经典被搬上了荧屏,比如老舍的经典著作《四世同堂》,曾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被改编成电视剧,“大赤包”、瑞宣等形象令老一辈电视观众印象深刻。其他诸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郁达夫的《春风沉醉的晚上》、张爱玲的《半生缘》,也陆续被搬上银幕。
但是,与老版的古典名著改编电视剧相比,时空感更近的文学经典似乎更容易被“改编”。电视剧《月牙儿与阳光》,把老舍先生的三部作品糅在一起改编,编剧天马行空的手笔将几部作品中几个不相干的人物愣是捏在一起演戏。而时隔二十几载后,新版《四世同堂》也很有创意地设想推出“偶像版《四世同堂》”,着实令人捏一把汗。
颠覆的名著剧,还能担负起讲述名著的重任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四大名著的观众面前,还能收获观众的好评如潮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责任编辑:懿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