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景演绎的另类《花木兰》 |
第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于昨天偃旗息鼓,聚集了多部国内外经典歌剧的“歌剧音乐节”展示了目前世界上最潮流最顶级的歌剧艺术。欣赏为期半个月的音乐节就仿佛品味一桌色香味俱全的艺术盛宴,让喜爱歌剧艺术的北京观众大饱口福。
豪华主菜
德语经典一来就俩
看惯了意大利歌剧的北京观众此番着实地换了把口味,在西方歌剧史上堪称教科书的两部德语经典歌剧《玫瑰骑士》和《唐豪塞》作为此次音乐节的重头戏重磅登场。
事实上,此前的第八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瓦格纳的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已经率先让大家品尝了一番德语歌剧的味道,此次由柏林德意志歌剧院带来的两部大戏同样是美味无穷。
豪华的阵容、华丽的布景、精湛的演技、华美的音乐,两台极具视觉和听觉感官的德语大戏让北京观众大开眼界大呼过瘾。尽管每部戏时间都长达近四个小时,但是由于有着十余个小时的《指环》的历练以及剧情的精彩好看,以至于观众不但坐得住而且看得津津有味。之前音乐节艺术总监余隆就曾说过“这是两部这辈子都难得在北京看到第二次的大戏”。难怪看完演出之后,乐评人陈志音有些怅然若失依依不舍。
精致拼盘
中外三联剧“打擂”
鲍鱼、鱼翅的豪华大菜当然吃着爽快,但是精致的拼盘同样雅致精美且百味俱全。相比《玫瑰骑士》和《唐豪塞》两道大菜,普契尼的三联剧《外套》、《修女安杰丽卡》和《贾尼·斯基基》以及中国作曲家郭文景的《梁红玉》、《穆桂英》和《花木兰》则是这桌艺术盛宴中风格别致的拼盘。
普契尼三联剧的灵感来自但丁的《神曲》,而三部分别为一个小时的精致小戏也按照“地狱”、“净界”、“天堂”三个篇章娓娓道来。特别是《修女安杰丽卡》中体现的人间至圣的母子真情,使得现场无数女观众潸然泪下。
一向演出话剧的首都剧场此番迎来了三位戏剧巾帼英雄——“穆桂英”“花木兰”和“梁红玉”,跟传统戏曲舞台上的三位女英雄相比,这几位感觉上有点另类。不过,导演李六乙和作曲家郭文景运用中国古典戏曲与西方音乐表演相结合的手法与普契尼的三部小戏对话颇有情趣。
清淡美食
清唱剧充满田园风
如果说满台华丽布景的歌剧就像是看着眼馋吃着挺香的大菜,而清唱剧则如一道小白菜炖豆腐,清淡爽口却不失味道,同时又颇具营养。
本届音乐节上,来自伦敦的古乐学会乐团的艺术家们带来两出清唱剧——亨德尔的《弥赛亚》和珀塞尔的《狄朵与埃涅阿斯》。在圣洁的王府井教堂,在典雅的北京音乐厅,两部清唱剧相继清新亮相。没有原作中宏大的场景,没有传统歌剧的华丽服装,十几个人的小乐队,成员各个素面朝天。几个世纪以前充满着田园气息的音乐,被古乐学会乐团艺术家们用空灵的嗓音演绎出来,还原成本真的音乐足以令观众体验一次奇异的心灵之旅。
开胃小菜
导赏服务细致周到
中国人在吃大餐前讲究来点餐前的小点心,酸甜适口作用相当于开胃。此次音乐节的“大厨”们同样独出心裁地安排了这道餐前小点——导赏。《玫瑰骑士》、《唐豪塞》等歌剧演出前一个小时,剧场就变成了讲堂,观众与专家进行零距离的面对面。不熟悉剧情的、不知创作背景的、不知道作曲家是何许人的,半小时的艺术导赏令人茅塞顿开。开胃小菜先下肚,正餐自然吃得爽快。
超值菜单
节目单印一本书
此次歌剧盛宴不但菜做得好吃,就连菜单做得也很精美。此次音乐节大多数歌剧专场的节目单无论从印刷、排版,还是节目介绍、剧情分析等几乎面面俱到制作精良。特别是两部德国大戏的节目单更是独出心裁地做成了一本厚厚的书,几乎每句台词都翻译成中文进行完整的呈现,售价仅仅20元的“超值菜单”极具收藏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