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靠戏捧,戏靠人捧,电影圈里有句顺口溜:要出名,靠谢晋,谢晋的电影出明星。
的确,与谢导初次合作而一片成名的明星很多:祝希娟、陈冲、丛珊、盖克、朱时茂、吕晓禾、姜文、濮存昕……他们都称谢晋是镜头前的魔术师,能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美丽的图画,能把一团面粉捏成多姿多彩的艺术品。
谢晋可谓影坛伯乐,选演员一贯“稳、准、狠”。
眼光那叫一个准
谢晋有非凡的记忆力,凡是别人推荐或演员自荐的,或是在交际场合见过一面的,都深印在脑海里,每拍一部新电影,“记忆仓库”里的信息就会迅速反馈,把合适的演员定位于各种角色,“选准了演员,片子就成功了一半”。
姜文初上银幕演《芙蓉镇》的男主角秦书田,就是谢导在“中戏”与之见过一面,那时姜文还未毕业,在排练厅演独幕剧,彼此并未对话,谢晋就记住了姜文,把他弄到湘西“芙蓉镇”折腾了半年多,才鼓捣出一个“秦癞子”而一举成名。
祝希娟出道更奇妙,筹拍《红色娘子军》,谢晋为找“琼花”百里挑一也挑不出满意的,一天他偶然来到“上戏”,路过操场看到这里人头簇拥,原来是围观一个女孩与比她高一个头的男生打架,那副撒野劲一下子抓住了谢导那根敏感的神经,如此泼辣,如此倔强,少见!尤其那双“火辣辣的眼睛”不正是琼花所特有的吗?于是,一锤定音,一次偶然机缘不仅证实了谢导的眼光,而且让祝希娟红得发紫,登上“最佳女主角”宝座,这段佳话广为传颂。
拍《青春》时,陈冲还是个不懂戏为何物的黄毛丫头,不少导演都对她存疑:跑跑龙套可以,演主角咋行?可谢晋从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里看到有戏,敏感到她那纯真气质可以挖掘表演潜能,于是大胆起用让她演哑女而获成功。
《最后的贵族》是濮存昕的头一部电影,演惯了话剧的他,舞台腔很浓,谢晋看过他演的话剧《李白》,欣赏他的诗人神韵,经过“魔术师”的调教,变舞台腔为镜头感,变诗人神韵为贵族气,一片成名,他才有后面的《清凉寺的钟声》、《爱情麻辣烫》、《来来往往》……成了令人瞩目的明星。
手段那叫一个狠
谢导对演员的“狠”,明星们有个形象的说法:谢导是一架高效率的“榨油机”,一旦被谢导选中,那就意味折磨的开始,不把你的油榨干,决不罢休。
丛珊拍《牧马人》演秀芝,为演“土
坯”一场戏,硬是到石灰窑干了一星期打砖工,瘦了十斤,用汗水换来了逼真的银幕效果。
漂亮的盖克为演《高山下的花环》中的玉秀,为了达到山区姑娘的形象特征,谢晋一定要化妆师在她的脸上添雀斑。
卢玲在《最后的贵族》中演贵族小姐之一,为了表现其富贵相,谢导交以特殊任务:以最快速度长肥10斤,她心里犯嘀咕:为了当明星,好不容易减了肥,如今增肥岂不前功尽弃?可是,谢导的话在摄制组就是“圣旨”,她硬着头皮一日三餐大肉加黄油,外加巧克力一斤,吃了睡睡了又吃,一周下来初见成效,三周下来大见成效,上秤一称:重了12斤,超额完成,样片出来感觉特好,这下卢玲服了谢晋。
谢晋还有个“榨油”诀窍:练小品。演员向谢导报到,必过小品关,姜文排戏从不练小品,可在谢晋手里也得乖乖设计小品。最妙的是吕晓禾,他到组第一天就按谢导要求演了小品“梁三喜之死”,被一句“演出痕迹过浓”而否定,第二天他就奔赴边防部队体验生活,出操、打靶吃辛吃苦,归来很得意地演了三种“梁三喜之死”,哪料仍遭谢导否定:“好像在外国电影上见到”。说得吕晓禾扭头就走,这回是冒死来到云南边境前线,经历炮火的洗礼,这才顺利过了关。实拍那天,现场肃静,只听一声枪响,三喜突然中弹,他猛地一愣,只见后背的鲜血渗透军装,染红了土地,猝然倒地,啃了一口祖国的泥土而死,镜头拍定,现场仍然沉浸在静默中,吕晓禾微微抬起头,看到谢晋眼里噙满泪花,他也随之热泪夺眶而出,跃上前去拥抱这位严厉而又可敬的导演。
造星那叫一个火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前身是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从这个造星学校中走出了许多如今当红的明星。
当时赵薇申请学校,最后是谢晋开办的艺术学校收留了她,之后才去了北影。赵薇的影坛处女作就是谢晋导演的《女儿谷》。
“军旗装事件”后,赵薇在媒体上的公开检讨还是在谢晋的提醒下写的。事后,赵薇还不断向谢晋询问:“谢导,你还要我拍戏吗?”谢晋调侃赵薇说:“小妹妹,我请不起你呀!我的片子500万,你就要拿走两三百万,我敢请你吗?”
范冰冰在报考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时结识了谢晋。范冰冰说每逢节假日她都会打电话给谢晋问好,并称谢导为令她受益终身的老师。当时到学校报到时,谢晋得知她在学习民族器乐后,便很认真地对她说:“你的外形条件这么出色,我认为你从事表演这一行会非常合适。”
(责任编辑: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