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就“百花奖”写了一篇题为《反思“黄金甲”退出》的短文,由于篇幅限制,意犹未尽,由“黄金甲”退出“百花奖”,想到了“威尼斯电影节”遭批,今天就这一话题再啰嗦几句。
中外电影似乎都有点不景气,这一迹象明显地表现在各个电影节上。前一阵,“威尼斯”遭到了尖锐的批评,这几天“百花奖”也难逃媒体质疑。无论是张艺谋、贾樟柯,还是巩俐、章子怡,在“威尼斯”都是宠爱有加。尤其是连续三届华语影片在水城捧得金狮奖,威尼斯电影节对中国电影而言应该说是一个福地,给予这个评价也不为过。在媒体人的眼中,威尼斯电影节也是必到之地,关心之程度甚至超过了好莱坞的奥斯卡。
其实,衡量一个电影节的标准,大致可以从影片、评委和明星这三个方面去考量。如果我们不抱偏见的话,意大利的威尼斯电影节与法国的戛纳电影节是能够与美国的奥斯卡一比的,尤其是从推动世界电影发展的角度看,威尼斯和戛纳电影节更能吸引各国电影人参加的兴趣。今年的威尼斯遭到了一片嘘声,获奖影片质量不高饱受质疑,这很正常,奥斯卡也不是年年好片迭出。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影迷而言,没看过这些参赛影片就没有发言权。但是,“威尼斯”的东方情节,依旧让人印象深刻。这也是“威尼斯”吸引中国影片趋之若鹜的一个重要元素。
对于任何一个国际电影节,都有各自的游戏规则,有一种说法是好莱坞偏重商业片,戛纳游走在艺术和商业之间,而威尼斯则更倾向于艺术片。任何一部想去参赛的影片必需遵循这样一个规则,得了大奖当然值得高兴,没有获奖也不要把人家说得一无是处,还是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有一句老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出国参加电影节,是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即使在“威尼斯”得了大奖,回国后,少人问津,票房惨淡,也违背了电影创作的原则。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不是为了获奖而拍的,这一基本道理,常常会被我们的电影人所遗忘。
威尼斯电影节办得不尽如人意,你可以不去啊,自己的电影节倒是需要电影人大力捧场的,尤其在国产片处于发展瓶颈的当下,更需要加倍地呵护和关爱。
(责任编辑:Da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