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殿堂频现“搔首弄姿”
一位北京老观众这样向记者形容他在国家大剧院一台经典民乐音乐会上的观感———“上海民族乐团弹琵琶协奏曲的小伙子很有感情,但是,一阵铿锵有力的弹拨后,他的手竟然举在半空,在大乐队伴奏时像跳伦巴一样挥舞着,好久都不落下。我暗自琢磨,怎么十二乐坊的通俗民乐风,也传染给了传统大乐队?”
相仿的“意外”,在上海大剧院、东方艺术中心、广东中山音乐堂等艺术殿堂都开始出现。观众们发现,除已经电声化的新民乐演出外,如今中国经典民乐音乐会不但演员们着装时尚,肢体语言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夸张了。
民乐不拒“表演”会更好看
相比于年长观众群的“看不惯”,年轻观众则对这一现象表现出“无可无不可”的宽容。两位从没看过大型民乐音乐会的大学生认为,演员们的肢体动作很有意思,“跟歌手即兴来两个舞步没什么本质区别,只是让演出更好看而已”。他们觉得,能够容纳各种不同风格的演绎,会让人感觉民乐演出的殿堂“很开放”,也会吸引更多人尝试走进来“看”民乐。
几位热衷于观赏东方雅韵民乐“下午茶”的沪上白领观众认为,作为演艺样式的一种,民乐演出从根本上无法拒斥“表演性”。但在度上如何把握,则应视曲目风格、演奏技巧、外形条件区别对待。这也是为什么有些演员明明“动”了,却让人感觉不到刻意在表演;而有些演奏者只要一出手,就会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原因。
脱离内涵“作秀”易成“做作”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教授陈春园认为,一定可以或一定不可以,在器乐演奏领域没有绝对界限。其实在西洋乐器演奏会上,钢琴、小提琴甚至大提琴演奏都早已出现过肢体动作。只要艺术家的即兴表演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就不应引来怀疑或责问。比如郎朗、马友友,有谁会觉得他们的动作是刻意设计出来的呢?但他们又确实是非常会“表演”的。
著名二胡演奏家王永德教授说,没有必要轻易否定一些“表演”,因为从总体来说它们都是一种传播。不过,中国民乐作为一种在表达感情上别有一功的艺术,它历来的精髓和优势,正体现于音乐内涵的自然流露和引领受众细嚼慢品上。如果脱离音乐内涵,为了刻意表演而去添加一些刺激感官的东西,这对本来非常出色的音乐来说只会是“画蛇添足”。中国民乐在走向当代观众的过程中,也许可以变“形”,但不要丢魂。脱离了音乐的需要,花再多心思的“作秀”,也会让人感到“做作”。
(记者 伍斌)
|
·中国民族 |北斗民乐新年汇报演出 |
·冷弦@半 |好个星期天!(BOZAR三位 |
·PT42新闻 |图文:中国民乐奏响悉尼 |
·音乐尤物 |音乐尤物民乐组演出 |
·倚山望云 |泰山诗歌节开幕式大型民 |
·人生若只 |民乐演出VS奶茶演唱会 |
·渐修顿悟 |参加温州市新春民乐专场 |
·方锦龙 |2006在维也纳中国新民乐 |
·云雾毛尖 |瓷器民乐表演 |
·潘国荣粤 |我是潘国荣--粤剧艺术表 |
热点标签:刘德华 冯小刚 蔡少芬 快乐男声 朱军 赵薇 电影 大s 选秀 范冰冰 张柏芝 苏醒 郑钧 春晚 李湘 搞笑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