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08上海中外影视行业研讨会在沪举行。研讨会上,与会者共同讨论了影视创作、制片发行及影视人才的培养等问题。那么,市场上究竟紧缺怎样的影视人才,他们的收入水平又如何?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市多媒体行业协会的汤老师,以及中华英才网人力资源专家张廷文,引领广大读者走进影视人才天地。
现状:影视人才缺口超过20万人 目前,我国影视产业已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也出台了一批促进影视发展、创作繁荣和国际合作的优惠政策,这都极大地调动了从业人员和社会力量投入影视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这几年,我国影视也呈现出了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
据了解,目前我国拥有规模不等的影视制片机构1000多家,每年制作生产的影视剧达上千部,包括故事片、戏曲片、纪录片、动画片、科教片等,吸引了全国影视观众达100多亿人次。
近几年来,影视国内市场票房已连续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率,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也促使影视产业广纳贤才。虽然目前全国影视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但总量依然不足,而且某些人才结构也不合理,尤其是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高层人才更加紧缺。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新领域的不断开发,影视产业链正在向海外市场、音像和新媒体等各个领域纵横延伸,由此,便需要各个领域和层次的人才发挥作用。专家认为,未来几年影视从业人员总数将以较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15年,影视人才将存在至少20万人的缺口。
需求:三类人才十分紧缺 记者从多媒体行业协会了解到,2007年,我国仅国内电影票房收入就达33亿元,海外收入20亿元,影视频道播出收入13.8亿元,可以计算,去年国产影视的总产值已达到66.8亿元,这还不包含音像制品的收入。而电视广告收入更是每年节节攀升。可以预见,影视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喜人。
张廷文说,将来影视人才需求的重点将是创意策划、经营管理、高新技术等人才。
而当前影视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适应影视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缺乏了解影视特点、懂市场、会经营的管理人才,如职业经理人、职业会计师、职业审计师以及懂得资本运营、财务管理、媒介推广、项目策划与市场开发管理、广告经营等方面的人才。其次缺乏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另外,对外传播经营人才也相当紧缺。中国加入WTO后,许多国际传媒集团必然快速进入,既精通外语和国际知识,又精通影视传播业务的对外经营传播人才的缺乏,必然不利于本国影视的对外传播,而让外国同行占了先机。
要求:三大要求一个都不能少 影视业的发展前景如此看好,但张廷文提醒,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进入影视圈。如果你想从事这个行业,那么看看是否符合以下几条影视人才的基本要求。
-技术要专业 很多影视公司和大型网站都急需大量的真正具有影视艺术基础知识、掌握数字影视制作技术、完成传统和最新的网络手机流媒体创作的数字影视制作的专业人才。对于符合要求的人才,许多影视制作公司不惜花几万元的月薪招一名录影师。
-须关注民生 影视创作一定要关心百姓疾苦,反映百姓心声,不仅要关注大题材、大人物,还要关注身边事、身边人,凡人小事,用自己的创作感动天下。创作人员要静下心来,研究市场、研究观众,拍出有价值的、合格的影片奉献给广大观众,而不是自我封闭式地进行闭门造车。
-解决生存与发展问题 对于年轻导演,面对商业化的影片运作环境,要能够适应这样的现状,而不是仅凭热情来经营影视,否则市场回报平平,连起码的成本也收不回。
毕竟,现在影片如果要做商业发行,洗印一个拷贝就要将近1万元的成本,如果做50个拷贝的小规模发行,起码需要五六十万元的发行和宣传成本。年轻导演要能承受这样的压力,否则很难生存下去。
建议年轻导演可以使用数码拍摄来降低拍摄制作及发行成本,这样的影片可以在数码影院放映,既节约了拍摄成本,也大大降低了发行时商业拷贝的昂贵费用。
培训:加紧培养年轻影视人才 近几年,我国的影视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影视人才的培养教育主要可以分为影视专业院校、艺术类专门院校中的影视专业教育、综合大学中的影视专业教育、民营影视学校等几个部分,人才培养的模式已趋于多元化。
不少制作公司业内人士认为,青年影视人才是中国影视创作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影视未来的重要力量,所以应该鼓励青年影视人才投身中国影视的主流队伍之中,鼓励他们迅速成长为中国影视创作的生力军。
同时,他们也建议,社会应该积极发展影视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加大力度培养优秀创作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从而为青年影视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当然,创作人员也要潜下心来做事,以多出优秀作品为己任,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提高业务能力和创作水平上来。
(责任编辑: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