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夫曼的《红色吉赛尔》历经十年邀约来沪,演出现场观众寥寥 |
比利时古乐指挥家菲利普·赫尔维格悄悄地来悄悄地走 |
上海进入炎炎夏日,随之演出市场也进入淡季。回顾刚刚过去的一个演出季,我们难忘费城交响乐团、小提琴才女穆特以及英国皇家芭蕾舞团所带来的震撼。但与此同时,一部分可与之比肩的重量级演出所遭受的冷遇也让记者难以释怀——当今乐坛炙手可热的雅尔维执棒鼎鼎大名的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因为企业包场而让不少乐迷扼腕叹息;赫尔维格率领着比利时皇家弗莱明什爱乐乐团来沪,甚至几乎没有媒体报道,也很少有乐迷寻得大师影踪;艾夫曼的《红色吉赛尔》历经十年邀约方才来到上海,演出现场却观众寥寥……
这一切都一再说明了我们的市场还很不成熟。
“质”与“量”的错位
现代与古典融合的舞蹈语汇、大胆的舞台艺术设计、富有哲理的戏剧内涵……5月初,享誉世界的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把一出《红色吉赛尔》带到了上海。在不少圈内人士看来,这支由芭蕾舞大师鲍里斯·艾夫曼一手创立的芭蕾舞团带来这部堪称“镇团之宝”的艺术珍品,实乃上海芭蕾舞界的一大盛事;主办方也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将他们请到上海。然而,两场演出的票房却惨不忍睹。
分析其惨败原因,无非是:一、舞团名称上没有观众所认可的“皇家”名号;二、舞剧本身并非是古典名作,听起来倒像是著名舞剧《吉赛尔》的冒名翻版。可是有幸到场观看的人们却绝对不虚此行。和《吉赛尔》完全不同,《红色吉赛尔》并不是讲述和我们距离遥远的“天上人间”的神话故事,而是诉说俄罗斯一位以演出《吉赛尔》闻名的芭蕾名伶坎坷的一生,她在俄罗斯以及之后投奔美国,在两种文化和境遇中的起舞以及内心挣扎,着实动人心弦。而舞剧也大量运用了电影以及现代的舞美导演手法,故事铺排行云流水,舞蹈语汇前所未有。
但是,这样的演出票房惨败。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去年底的一场被大肆包装的《胡桃夹子》,不出意料地出现满座。可演员竟在演出过程中偷工减料,节目册上印制的诸多舞段不见影踪,而大批上当受骗的观众却依然“木知木觉”地热烈鼓掌。同为芭蕾,两者的演出质量和票房状况的差异可谓天壤之别,《红色吉赛尔》这颗本该发光的明珠,被草草埋没。
这种错位的怪现象,如今已屡见不鲜,在音乐领域或许更为明显。6月,比利时古乐指挥家菲利普·赫尔维格率领年轻的皇家弗莱明什爱乐乐团,携手钢琴新星丽莎·德拉萨勒,来沪举行莫扎特专场音乐会。在西方乐坛,61岁的赫尔维格早已是公认的指挥大师,刚满20岁的德拉萨勒的风头也毫不逊于郎朗、李云迪,其首次访沪本该备受瞩目,然而他们却悄悄地来,悄悄地走——非但没有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在演出现场,宽敞的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甚至只坐了不到千人。24小时之后同一个地方,郎朗与费城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则全场爆满。
同样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演出季,早于赫尔维格两周来沪的中生代指挥家帕沃·雅尔维或许要幸运一些,因为他率领的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至少没有面对大量空座的尴尬。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仍与上海人“擦肩而过”——由于某金融单位的包场,使得公开发售的门票少得可怜;主办方因为有了票房保证也惰于宣传;在演出现场,甚至看不到一本像样的节目册,而只是以一张印着曲目名字的小纸片取代了事。这显然与音乐会的分量极不相称——由欧洲当红指挥率老牌德国乐团献演勃拉姆斯的两部交响曲,这样的音乐会在上海难得一见。
信息不对称实力派知音少
继续翻检陈年旧账,会发现类似的尴尬早已司空见惯——2004年的小提琴家文格洛夫、2005年的古典吉他演奏家罗梅罗兄弟、2006年的小提琴家斯皮瓦科夫、2007年的小提琴家克莱默……一批叱咤古典乐坛的人物在上海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冷遇”。这些“艺海遗珠”们都有些相似的特点:演出者都堪称艺术大师,却不是中国人熟知的大牌明星;而他们带来的节目虽然独具匠心却不那么“耳熟能详”。这更加使得演出商和观众对那些已具明星效应和大众知名度的演出青睐有加,以致全然不顾演出本身的可看性。这也就使得诸如赫尔维格或雅尔维这样的实力派不受重视,而已经廉颇老矣的迪图瓦或马泽尔被炒得比天高,抑或是宁看“捣糨糊”的《胡桃夹子》、《天鹅湖》,也不看《红色吉赛尔》这样的怪事变得不足为怪。
信息的不对称无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能一眼判断演出质量好坏的“专业”乐迷或舞迷,毕竟只是少数;长期以来在更广阔的公共领域内艺术批评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绝大多数“不识货”的观众只能跟着演出方和传媒的宣传走。谁是大牌、谁是明星,话语权往往掌握在演出方手中,而作为宣传方的媒体对国际艺坛的发展走势也未必清楚,导致大多数以被动方式接受信息的受众难免“上当受骗”。
对这样的尴尬,不少业内人士以及音乐、舞蹈爱好者都有些看不下去。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林宏鸣就曾呼吁:“电视、广播、平面媒体得从各个渠道进行货真价实的评价,不要千篇一律地冠以抽象的‘世界级大师’称号,而应把甄别的能力交给观众。”
今年3月,一批民间的乐评人也自发组织起一个名为“厘米演出前瞻”的评价机构,在网络上不定期地对即将举行的国外古典音乐团体或个人的访华演出进行“评级”。其发起人表示,该机构“在演出前对即将发生的演出及艺人以及音乐会进行预告,以便以第三方的姿态和独立的角度,在没有利益冲突和商业炒作的环境下,为听众的音乐会消费提供指南,旨在还这个“鱼目混杂、名实不副的演出市场以规范和本色”。效果如何,还有待时间的检验。
包含《大唐贵妃》、《美猴王》和《兵马俑》三剧在内的"中国动作音乐剧演出季",将于7月11日至8月23日登陆北京世纪剧院和北京展览馆剧场...
08-07-01 09: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