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20多天创造的艺术奇迹——话剧《坚守》背后的故事 新华网北京6月21日电(记者万一)大地震发生后,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山村里,村长林道根在危难时刻带领群众坚守信念、坚持自救,最终迎来了救援队伍。
连日来,正在北京海淀剧场进行义演的话剧《坚守》,不仅以悲情打动人,更以激情鼓舞人。
已经有4000多位观众观看了该剧。人们流下了悲伤的泪水,更不断用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对灾区人民和艺术家的敬意。
令人惊讶的是,这部感人至深的作品,从剧本创作到排练上演,前后居然仅用了20余天的时间。
这部以抗震救灾为主题的话剧,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担任导演,众多成都艺术剧院的演员出演。
王晓鹰接戏一向谨慎,然而此次执导《坚守》却没有做任何考虑。生平第一次,剧本一个字都没看,他就答应了。“坐在客厅里看电视抹眼泪是不够的。我想,很多文艺工作者都希望能参与抗灾救灾,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我肯定不会错过。”
5月24日接到通知后,王晓鹰立刻开始了“突击式”生活:“突击”与作者谈修改意见,“突击”组成创作基本队伍,“突击”订机票,“突击”到了成都并奔赴灾区一线……
在余震不断的危险中,在亲眼目睹地震带来的自然破坏和生命毁灭后,所有创作团队的成员都感到了心灵的震撼。创作时,他们常常泪流满面。该剧的大部分演员都是四川人,他们有的亲历了地震,有的失去了亲人。在舞台上虚拟的空间中,他们演绎着自己生活里真实的故事。这一切,使这个因创作时间过于短暂而在细节上还略嫌粗糙的剧目,始终洋溢着一种直指人心的真诚力量。
无论是村长手捧自家孩子遗留的鞋所流露的悲恸,还是一位妻子手拉废墟下丈夫的手进行的生死对白,或是由于家庭父母的异议而在婚姻上犹豫的曾小凡,面对她的未婚夫郭排长为救村民而身负重伤时,毅然地要求在残垣断壁上举行婚礼,无不激起观众发自内心的感动,剧场里时时听到有人低声啜泣。
从了解剧本到首演只有20余天,按照一般的创作规律,在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一部话剧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王晓鹰却充满了信心:“救灾期间,四川已经发生了很多奇迹,相信《坚守》也将成就一个奇迹。”据悉,《坚守》除了在北京连演三场之外,还将赴全国多个城市进行巡回演出。
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徐晓钟说,话剧《坚守》的演职员们是用全部的生命感受投入创作。编导们呈现在舞台上的悲壮故事、演员激情澎湃的表演、加上舞台视听艺术形象的创造,共同记录了一段珍贵的历史,扩大了观众的心灵视野。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教授张仁里表示,这个戏可以说是一个“命题作文”,但命题的不是别人,而是艺术家自己。这部话剧不仅展现了艺术家非凡的创作才华,更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责任编辑:寂卓)